2006 (28)
2007 (129)
2008 (69)
2013 (3)
创作中虚幻的光影钗环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起了个非常香艳的名字,但却写了一个惨无绝伦的历史屠杀的故事。看杨澜访谈录采访严歌苓,她说这个小说是根据《魏特琳日记》中的一个情节激发出的想象改编,魏特琳是当时 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务长 。看了林韵转贴的《史上真实地金陵救赎》,当时的情景并不是妓女自愿代替良家妇女遭受日军的侮辱,是日本鬼子在当时躲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一万多名难民中挑选出来的。
“ 总舍监程瑞芳的日记里,也记录了这一天发生的事:“今日有参谋官带几个中国人来此找妓女,若是有这些妓女在外面做生意,兵就不多到收容所,以免良家女子受害,这些话也是有理。在此妓女是不少,所以让他们找,内中有几个中国人认识妓女的。”
张连红 1999 年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时,一位叫屈慎行的老人回忆了事情经过。当年 14 岁的屈慎行是南京下关区安乐村村民,当时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里避难。
日军在学校里每个地方都找遍,有 20 多名妇女被拉到卡车上。这些女子大都反抗不肯去,高喊救命,但是在卡车上有人拉,下面有人往上推。卡车上有帐篷,没有人敢跳下来。”屈慎行告诉张连红。”
魏特林在日记中写道:“再过一天就是圣诞节了。 10 点,我被叫到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 ?? 他要求我们从 1 万名难民中挑选 100 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他们许诺不会抓走良家妇女后,我们允许他们挑选 ?? 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 21 人。” 是找到,不是妓女们为谁而自愿,她们反抗着高喊救命。
让我们更加愤怒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据历史学家统计,当时的南京城,约有 50 万平民和 9 万中国军队,入城日军则有 5 万。 5 万人杀了 30 万,加上 9 万中国军队的败溃,跑了20万,这种屠城结果实在让人无法遏制地想回看历史,到底为什么?
张艺谋这个片子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回头侧目当时的惨烈情景: 30 万具尸体堆积起来,可不可以做成南京城的城墙?9万士兵协同50万居民就算一起扑过去厮打,能不能把日本鬼子杀死一半?蒋介石当时抛弃首都南京的做法使得他成为千古罪人,虽然他最后是寿终正寝而死。
那时中国人的志气几乎全部被瓦解了,汉奸比鬼子多几百倍。从东北失守、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爆发,一部分中国人的把满清的辫子割下来,拖到裤裆下面。与其说日本人强行占领了中国,不如说是部分中国人拱手让出了江河。
“百万壮士齐卸甲,竟无一个是男儿?”日本人屠杀中国人和二战时期及人类历史所有战争时期的残杀,可以说明人性中最丑恶的一点,人和畜牲的不同解释:畜牲永远是畜牲,但人会很轻易地变成畜牲。
严歌苓的这篇小说虽然不是完全的凭空杜撰,但也看出她可信度较低的发酵想象力。她出国后显然对台湾政治是比较同情的,她的部分小说和龙应台一样,从另一个角度对历史涂抹一些泛泛的人性理论,却无法遮盖住那些本身丑恶的疮疤。
对张艺谋来说,选择严歌苓的这个中篇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作为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最佳题材,这本身无可厚非。可惜的是严歌苓为拔高人性人为地做了点手脚。而张艺谋更为了追求他那些光色影的美丽,给中国人一直以来“南京大屠杀”不可愈合的创口撒了一点盐。
如果不那么过度膨发地想象,不那么无知无畏地追求光影色,这个影片或许真的能拿到一个好的奖项。脚踏实地去反映真实的历史,不摆弄那些虚拟的光怪陆离,他们的创作一定会按着他们向往的方向走。但现在为什么大部分的评论都偏离了他们的想象?
严歌苓的小说语言不错,人长得美也很有才华。而张艺谋的影像艺术也是美的,但这种才华也耽误了他。一说妓女钗环,势必要表现出那些风情旖旎,这成了他的长项,但放到一个残酷的真实环境之中,这些男人们喜爱的魅丽就成了妖怪,不伦不类地投射出历史失血的刀痕纵横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