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8)
2007 (129)
2008 (69)
2013 (3)
2025 (1)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代表了“情”字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曹雪芹对此“情”的意义认定是明白地表示出不赞同的论调。他在为秦可卿的判词中写道: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最后在她的唱曲中以一首《好事终》来勾画出整个贾府悲惨命运的结束,由她由她
开始,也由她来终结这些,也是红楼梦曲的结束。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曹老郑重提到“宿孽总因情。”似乎是“情”剿灭了这富贵荣华,杀死了少年男女
的婚姻和命运,消亡了整个家族的荣辱生存。而明面上,秦可卿就是这“情”字的代言
人。“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过去对情的论断就是这样,也表明了一般
统治阶级对情的憎恨和畏惧,这反映了程朱封建伦理思想对世人的桎梏和摧残,这些可
怕的枷锁把人们禁锢在天地间的名为“中国”的大牢中。对于秦可卿的“情”大多因为她风流妩媚的貌,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是坚决支持“红
颜既是祸水”的无稽理论。但秦可卿是无辜可怜的,她不能控制自己的情和别人对她的
情,于是她的“擅风情,秉月貌,”结果就变成了败家的根本。这些古代的男人啊,还
是把一切的罪过推到可怜的女人身上,只因为她们为男人产生了情。众人皆知,那不过是一种畸情罢了。作家刘心武的《秦可卿之死》把她写成因为与年
龄并未相差太多的公公贾珍相爱,偷情时被人撞破羞愧而死。后来的贾珍不顾身份和嫌
疑,为秦可卿的葬礼大操大办,先是贿赂了2000两银子给儿子贾蓉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
的官,主要就是为了让为自己而死的儿媳有身份有面子。事实上这个宏大的不同寻常的葬礼,把京都的“四王八公”都招惹了来,已经引起
了社会的反映,埋伏了贾家潜藏的祸事。那个葬礼上显贵们会来,也是因为宫里已经传
出元春封妃的喜讯,大家来捧皇家的场,是一种政治交际手段。刘心武那篇小说中有现
代人赞美贾珍和可卿爱情之伟大凄美的寓意,可是我还是从心里不屑于这种不伦的爱情,
它哪里能比得上宝黛那种小儿女的晶莹纯情?而且曹雪芹正是想痛斥这种乱情的,刘的
想法和曹的本意相反。秦可卿是贾府中最先被正面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主子,是两府中长房的重长孙媳,
恰恰又是荣宁二府都喜欢的一位正主儿少奶奶。可以说她应该是在死后见到荣宁二国公,
带着使命感托了那个安排家族后事的梦给王熙凤。宝玉为什么游历太虚幻境?也是因为
死了的荣宁二国公在仙界看到子孙不肖,才央求警幻仙姑指点宝玉迷津,指望这个衔玉
而诞、来历不凡的孩子可以担当振兴贾门的重任。可惜他们和尘世的贾母等人都看错了
宝玉,宝玉的使命是去经历尘世的虚幻,经历人间无望的爱情去的。所以在秦可卿的判词中严厉地表明了死去的先祖对贾家后人的气愤,也预示了这个封
建大家族最后的结局。其实秦可卿在幻界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主管情司,她完全有资格
来代替贾家先祖来训诫这些不肖子孙的。所以刘心武的红楼探秘觉得她说的话有些大气
便说她来自皇家,又说她房间那些摆设也不同寻常。可是如果她是真正潜逃的公主,她
绝不敢那么张扬。而贾珍也绝不敢和她乱伦。那些摆设都是曹公随意的张显富贵风流的
写法,没有多少专门的用意。关于宁府的情况,在一开始“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就有交待:“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
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
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
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
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
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其实完全可以看出:“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一句分明是说不肖之
子们的恶性都是因为从家族的荣耀富足出现的,而所有那些造衅冤孽实在是从安宁浮华
的日子开端。同时也明指出宁荣二府后来的子孙们不守祖训使家族消亡。“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也是这个意思:那些锦衣貂裘,繁花着锦,
烈火烹油的日子都颓废堕落下去,皆因顺从敬遵那三纲五常。大家都不敢违背贾敬“好
道”的、一心想做神仙的做法,遵从了“父纲”之后,贾珍在宁府没有父亲的管束,袭
官之后无恶不作: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直接说他。而家事消亡下去不也是
因为安宁富贵的日子,消磨了后代上进的意志和力量而造成的吗?如今刘心武的红楼探秘直接写成了所有的罪过都是从宁府的造孽开始的,而宁府的
贾敬便是罪魁祸首和根源所在,这都是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其实望文还应该另有含意的。
最近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子刚写的一篇关于惜春身世和爱情故事的小说,看后觉得很是奇怪。她故意改写红楼关系,把惜春写成了是贾敬和秦可卿乱伦生出的女儿,秦氏升级成了贾珍真正的妻子,尤氏成了妾室,贾敬不是可卿的爷爷而变成了她的公公。秦可卿的丈夫,宁府的长孙贾蓉完全挂掉不见了。作者在访谈中说,自己就是看到有些人写了些什么文章,又因为从秦可卿的判词中看到“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这句话,于是她直接遐想出那个“敬”就是贾敬,她把“从敬”的意思写成了秦可卿和贾珍服从了贾敬,而贾珍为了袭官竟然首肯父亲和妻子乱伦。作者认为贾敬的名字既然出现在秦氏的判词中,必然和秦氏有不同寻常的关系。
于是她就有了秦可卿和贾敬乱伦生出惜春,然后又使得贾敬和儿子贾珍为了秦可卿而大打出手,相互仇恨,把家族命运拖向深渊的故事。这个故事还让大家都知道是从秦氏肚子里生出的惜春(注意这个故事中秦氏是贾珍的妻子),口口声声喊着秦氏公公贾敬为父亲,这不是言之凿凿向众人表明自己是爬灰所生的么?抑或作者自己也混乱了他们之间的辈分?而且这个乱伦生出的孩子贾母是知道的,但她却得到封建家庭总首领贾母真心的爱怜和保护,也让人好笑了。贾母从一个连戏词里都能挑出谎言来的“老封君”,变成一位不顾家族名誉和伦理道德、只顾慈悲为怀,惜亲怜情的好老祖宗,这绝对不附和当时的社会常理,所以看书也让人看出作者的年轻幼稚来。
其实想续或想改《红楼梦》的人物结局,作者一定要让自己过了三十岁再去碰它,不然真的会写坏了它的本意。你想贾母既然可以保护那不伦恋生出的硕果惜春,不明白在红楼梦本身的故事中,贾母对自己的宝贝孙子宝玉和最心疼的外孙女黛玉的爱情会那么苛刻无情?这篇小说的最后,那惜春在家败之后做了一个老侯爷的香艳小妾,还和旧情人冯紫英在庙里上香时偷情,被冯妻撞破以后毫不羞耻等等。那本书在网上有争议,但卖的不错。有些少年人说:我们不需要它是否符合红楼里的内容和精神,我们只要看到美丽的词句和惊心绝世的爱情就够了。
可以看出如今的红楼研究已经开始误导了下一代的观念和感情,对红楼的探索已经从一字一句皆是线索,到处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深刻的领域之中。你去深挖那红楼大厦的地基去,总会挖出你需要的东西来。
这些到底能说明了什么,也只有死了的那位千古难寻的作者才能知道。
养生堂
秦可卿出身养生堂,与古今天下第一淫妇苏妲己相照。
妲己原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因进宫迷惑纣王,害纣王国破家亡,人们就说她是狐狸精变的。同样,可卿出身养生堂,也是模拟世俗语态咒骂她为野种、畜生、狐狸精,人们用这种方式对她的淫罪示以惩罚,此即脂批“寓褒贬、别善恶”“秉刀斧之笔”的真意。从她的妖界来历讲,养生堂则是她转世为人的最佳入口。
可卿虽出身养生堂,但小说内部故事框架里,贾府内外的社会环境里,她确实是秦业的亲生女儿,证据就在那句“我的小名这里从无人知道”。[2]
出身与婚配
脂批十分肯定的说秦可卿是“贫女得居富室”,不知刘心武对此作何解释。
可卿卧房典故里,有两条隐喻她真实的家庭出身:一是飞燕,她父母双亡,与妹妹流落在京城靠打草鞋唱小曲讨生活,后来被赵临收为养女,送入皇宫;二是西施,她原是一个出身贫贱的乡野村女,后来却进入吴宫享尽荣华富贵。
可卿出身贫贱一如飞燕、西施,由贫贱而至于富贵的际遇亦如飞燕、西施,以此突现她一生中前后两阶段贫富贵贱的巨大反差。
从原著的描写看,营缮郎秦业家境清寒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贫女可卿为何能嫁入贾府豪门呢?原因就在“素与贾家有些瓜葛”。贾珍垂涎可卿美色在先,置家族兴亡大局于不顾,置三代单传的危机和门当户对的家法于不顾,娶进来可卿这样一个贫女、祸水。过门后又恣意爬灰,使可卿至死都未能给长房留下一男半女,以此烘托贾府末世,深著贾珍荒淫败家之罪。
作者特意设计长房宁府三代单传,目的就是要写宁府绝后!又根据门当户对的婚配规律,可卿必须出身寒微,造成宁府重孙媳妇门不当户不对,与三代单传一道构成贾府末世格局。
另外,没记清秦钟的出身,只记得他与可卿岁数相差大,也是抱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