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月与夕字的演变
拼音:月 – yue4, 夕 – Xi1
月
教师家长指南
一,甲骨文:上面是月,下面是夕。
最左边甲骨文的月就是一个半月,孩子们都见过。万一没有见过,老师和父母应该找机会让孩子见见。下面甲骨文的夕与月基本一样,就是说月与夕都是月亮,区别只是月里面有一小竖,夕里面是空的。
那么这一小竖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小竖就是亮度的指示,就像我们Wi-Fi强度用小竖来表示一样,竖越多表示信号越强。月是天完全黑下来以后的月亮,因为背景黑,所以显得亮一些。而夕则是太阳刚下山时的月亮,因为晚霞很亮,所以月亮显得不怎么亮。古人用月中一小竖来表示亮度,有小竖的月比没有小竖的夕感觉要亮一些。
今天我们用小竖表示Wi-Fi的强度,而我们的祖先3500多年前就知道用这个方法来表示光的强度。
二,金文:上面是月,下面是夕。
月里面有一小竖,夕里面是空的。小竖表示光强,夕没有就表示不亮。
三,小篆:上面的小篆里面有两条弧线,下面的夕只有一条弧线。这些弧线也是表示光强的。月有两根弧线,意思是更亮,而夕只有一根弧线,没有那么亮。夕字成45度斜式,有这样的情况。
四,隶书:月里面有两横,夕里面只有一点,同理,月亮更亮一些。夕是斜着写的,与小篆的斜式相似。
月很容易注意到,但夕阳下的月亮往往会被忽视,尤其小孩,没有大人的引导可能不会注意到。
你可以把两个字分开教,但一起教比较好,容易看出它们的相似性。建议可以把这两个字放在后面一点教,让孩子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年龄也大一点再教效果会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