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牛伯甲骨文——中国大故事(提纲)

(2025-09-09 10:15:47) 下一个

2025年9月10日

于我,写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有一位读者,就不再是我的自言自语,尊重他人,努力对他(们)的阅读负责。修改“中国大故事”一章,越写越想读书,课间休息后准备注册下学期的阅读课,然后再继续写作文交作业。贴出讲好中国大故事的提纲,读者有足够的时间批评指正(批判教育)。

――――――――――――――――――――――――――――――――――

以全球历史的高度看不同文明对认知是决定性的,全球流通的世界历史经典之作大多是西方人写的,从自己的位置看其它文明的难免被配角。国人写的世界历史书大多气势有余质感不足,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存在的原因及价值和中华文明本身的深刻相比远未引起可相匹配的灵魂共震。以中、英文字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工具,掀起人类历史的门帘探寻幽深的过往,对解释文明如何站在今天各自的坐标位置是一个绝佳的视角,是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中获取与其他文明知己知彼、和平共处、从容面对的钥匙。

汉、英语言因为文化不同,很难做到宾果(bingo)翻译,正如在此用bingo是多义中的一个的意思,惊喜发现答案后的尖叫:That’s it!(就是它!)。本书名《牛伯甲骨文》中的“牛伯”在中文语境下有三个意思:“牛”表示很棒,股市的牛市是所有人都可以吃到红利的好光景;我的甲骨文老师牛德成先生姓“牛”。以上两点都可以和英语丝滑对译。但第三个意思“伯”“白”通假,白有白话的意思,也就是以牛先生的甲骨文解读为蓝本,以白话对汉、英古文字溯源,对比不同文明的思想根源,这一点很难和英语简单对译。语言是思想的边界,文字体现不同文化边界和内涵,所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体育的复杂都在各自的文化边界之内,文字是解读不同文明的核里内核。

汉字给了世界1/4人口一个记录、交流、传承和安放灵魂的工具,让更多的人融入华夏文明。以文字与汉字圈内外的不同文化交流,对其他文明的拼音文字报以尊重、理解之心。能够对世界讲好中国大故事底层逻辑在于人类不同种族的基因间没有生殖隔离,爱好和平追求进步拥抱文明之心相通,汉字堪负此重任,是一位是从远古给今天带来福音的天使。不因自己的优势而妄自菲薄轻狂傲慢,不因他人的优势而自形惭秽屈膝跪舔,平等待人、雍容优雅,进退分寸的深处是更高的认知维度。地球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创造了文明并推动文明进步,但同时也创造了邪恶,这种邪恶在动物身上本是不存在的。为了赢得意识形态之争不择手段让对手消失,比如希特勒的灭族。文明的进步包括人道战胜被创造出来的邪恶,以及动物的丛林野蛮。 

如果说探索真理是西方文明进步的内源驱动力,那么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二十世纪初西方有本书《东方主义》,书中写道:“你有没有想到过中国的例子?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好头脑,却被空洞花哨的玩意弄得创意殆尽,他们没有方向,也没有驱策的力量”。作者以自身的文化角度看中国文明,问题是:如果没有内在文明驱动力,没有与其他文明在资源和智慧上的交锋,没有强大的对手陪练,“数以百万计的好头脑”是怎么演化出来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研究心理积极的力量,好脑子需要借助积极的心理需求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华夏文明进步的内源驱动力像一粒种子,以静水深流内敛包容的民族性格,用经久不衰坚韧的文字缓缓地演绎着中国大故事,这个动力是什么呢?至少包含有三千年不坠青云地对汉字的坚守,更不说六、七千年前汉字从无到有的腾空出世,以此守望先民垂青的众生和其命运。 

各个文明为自己定义的人生意义都是“自我命题,自我叙述,自我感动”(艾丽丝笔记),西方人突破经验性知识的限制,对自由、正义、存在等高度抽象概念的持续考察们不断突破逼近本真……“形成理性的确定性、必然性、普遍性的知识,目的是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不变的规律,在无意义中找到人存在的意义”(张乔木《思想史万有引力》),宗教、哲学、科学伴随着海洋文明历程一路走来。华夏文明传统对天地人寄予深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医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就是这种哲学思想下创造的经络、阴阳五行的抽象理论,儒家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不朽的人生目标,万世开太平的高远境界。儒释道出世无为而无不为,入世践行“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情感的人生的意义”(牛伯)。东、西方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上下求索,发展出自己的认知体系,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追根寻源、探索未来。缺乏西方人科学的实事求是和高效快速,提高人类生产力就没有了发动机;但若一味以人肉碾压席卷弱者为前提的科学精进,那是普罗大众的噩梦,文明的尽头。

黑格尔在《哲学原理》论道:“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中国文化这部列车行进了千百万年,驶入文明之境后兜兜转转,帝王将相写就正史。仅以千年前刚从原始社会跨入文明门槛的蒙古人征服中原的地区为例,其语言、宗教、文化在中原很快被同化,正如野蛮的罗马打败先进的希腊后,落后的罗马文明继承了先进的希腊文明,尽管丛林法则让古罗马在对抗中抢占了先机。用人类文明的共通标准证明中华文明在不断进步:1,以人口增多、寿命增长为福,说明医疗、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发明的精进,平均寿命数据可以参照历代皇帝寿命,中国古代共有400多位皇帝,史书有详细记载;2,生活品质提升,生活资料细节反应品味的提高,比如瓷器的精进,绫罗绸缎织锦精致多样化;3,对抗外敌能力增强,版图持续增加,有对外征讨侵略,更有对入侵外敌的文化同化,比如对成吉思汗帝国同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基因;4,文化上如美术、艺术、文学上的长足进步,从远古《诗经》到诗词歌赋戏曲再到近古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辉煌,特别是在世界戏剧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京剧诞生;5,政治上国泰民安,和平代替战乱的时间变长;6,对留取丹心照汗青万古不朽的精神诉求。不足的是自2000年前百家争鸣后历史上缺乏与不同文明思想的碰撞和对知识背后本质虔诚探索之心,画界而安的自耕农文化对世界缺乏大视角的认知和掌控的执行力,沉溺于想象中、口头上的宏大叙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