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需要网络休假5天,周末在来贴!祝好。
正文

今天,我想对女儿说 ——人在生活中应该寻找什么?(3) (ZT)

(2007-05-06 23:11:12) 下一个

今天,我想对女儿说
——人在生活中应该寻找什么

(四) 痛苦和幸福

顾中朝

    痛苦和幸福总是人生的两极:那么对立,又那么相存相依。
    正如高贵与卑贱,高雅与粗俗一样。对于痛苦,身处幸福的人总是努力回避也不想去理会的。
    因为痛苦,常常总是属于弱者的。它常常会像影子一样紧随弱者的身后,使你总是难以摆脱而苦恼。痛苦,它属于被剥夺、被欺骗后的觉悟心理,它应该属于奴隶的。而剥夺、欺骗是主人的权力。同样,幸福是属于主人的东西。它使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尼采的那番精彩来。尼采曾说:“对于卑贱的人来说,一切高贵的、宽宏大量的情操显得是不当的,因为最高等的与最上流的皆是不可信的”(《尼采的生存哲学》中的“高贵与卑贱”一章,P.72,九州出版社)。
    自己已经被欺骗和剥夺,还要你去唱赞美主人欺骗和剥夺你的颂歌,这是哪家的道理?当年,我真不理解。
和当时自己的卑贱比起来,唯一能使我感到安慰的:是自己的书读得多起来时给自己树立的那一番自尊、自信和清醒后的自强。而这莫名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背后思考,便成了我痛苦的源泉:“为什么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为什么即使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为什么想读书反成了一种罪孽?”“为什么这社会就如此憎恶和拒绝知识和文化?”“你如此用功地读书,对今天的下乡还有什么意义?”“难道今天的中国真能靠如此的无知可以支撑百年?”当时,这一连串的疑问,像鬼影一样地缠住了我。这就是当年,我书读得多了产下的坏处!
不读书会使人麻木,而书读得多了,倒反而因此痛苦便多了起来?
    为解开自己痛苦的迷团,当年,我开始了研究起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从人类历史的字里行间,渐渐地我明白地看到了一些大人物的悲哀:中国的昨天,不是一本今天如此所谓的书。中国昨天的灿烂和辉煌不是靠牺牲年轻一代的无偿付出而换来的,更不是靠赶年轻人去下乡或屯垦戍边的改造而换来的。世界的昨天也一样,更不是靠愚昧的灌输、极端地剥夺和高度的集权换来的。
    今天,我们的青春已被人糟蹋地扔在了穷乡僻壤,还美其名地冠之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为自己的偏执与极端的狭隘而开脱。农民除了能教你种地、打场以外,恐怕他们对治理、改造一个国家,所知就寥寥了。为什么把我们从大城市赶来,反倒要接受起他们的“再教育”从而来改造这个世界?难道是我们这些被赶下乡的人中特别会出修正主义?而那些一样分配而留在城里的同龄人就个个是共和国的接班人?!难道是愚昧能教育文明?!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到底能教会我们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使我们能懂得并知晓:什么叫吃苦?怎么能吃苦耐劳吗?放着可以好好念书、学本领的大好年华不干,非来此穷乡僻壤去滚一身泥巴,难道这就能改造中国?!
面对如此一连串的问题,很长时间,它们像鬼影一样地缠得我好苦、好苦?
    人,生来不是为了能吃苦而吃苦的,而是为了吃过这种苦能种出那番甜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应该被热爱的。而年轻的生命就更应该去学习一些要紧的本领。难道,今天的年轻人要紧的是来农村,学习老农民的艰苦朴素、斤斤计较从而以此来改造中国吗?人,应该有益于自己和他人,人应该有益于社会。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正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