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对女儿说
——人在生活中应该寻找什么?
(三) 贫乏与追求
顾中朝
人们常说:贫穷可以产下两个儿子——潦倒与自强。
生活的艰辛、劳作的苦累、物质的贫乏,给年强人带来的头一个想法:要改变现状。但是,当时的现状,谁也无法改变。城里不要你回去。学校不要你回去。出国更不知是哪辈子的玄念。于是,一些不甘心永远如斯下去的青年,他们默默地把痛苦和消沉,化作了一种默默坚守和培养自己坚韧意志的信念。
你不让我们读书吗?我辛苦劳作完了以后,我可以读!你看到我们读书就来火吗?我们可以起早摸黑地躲起来读。你常常停电而没有灯吗?我可以去买蜡烛和点煤油灯!那年头,流行一句“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即使你再用功,也是白瞎!而凭你手上的老茧,却可以上大学;但,这要看你家庭的出身,有几代是红的。这尽管荒唐,说来你可能不信,但在当初可却是真的。这样的好事哪里摊得上我!?我就不信这个世界以后真的就不需要的是文化!坚信总有一天,我学到的东西,一定会派上用场。于是,我又工余后默默地看书、写作,油灯熏黑了我床头后的一大片白墙。
当时,每年回家的探亲,翻遍箱子,我只有一套没补过的卡其布外衣。穿了这套唯一的好衣裳我回上海,从来没觉得自己寒酸、丢脸过。在城里,既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玩,省吃俭用地把自己一年能省下的不多的几个钱,除了给些我爹妈或为自己留出返程的路费外,就尽给自己买书了。每年回城后返乡的行李袋中,我除了装有一摞摞的书外,吃的东西我就带得很少、很少。因为我知道,再多的东西总要吃完的,而那些书,你是念不完的。它可以填补你北大荒工余后寂寞的岁月,滋养你在那岁月中痛苦的心。于是,回乡后的帐子里,我又可以读起鲁迅、读起闻一多、读起朱自清、读起徐志摩、读完中国或世界通史、修读外语、读完《史记》和《红楼梦》。还可以写文章、写诗。这一写,竟写了我卅多年。这种环境下养成的陋习,这辈子恐怕是改不过来喽。我总想写出些东西来。留给自己,也留给将来的孩子。于是,从第一本黑硬面抄本写起,一直积累而如今摞起了十来本。回城后,我的一些文章和诗歌,也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陆续发表了。终于,我的心愿,在慢慢地实现。
去年,由于好心人的怂恿和帮助,我终于还出了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