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各位网友再见,故事转帖:告别一个勇敢的无神论者 (临风)

(2006-11-29 19:21:00) 下一个
link: http://blog.sina.com.cn/u/4a9c4a4f010005ue

阿爸是个勇敢的人,他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阿爸非常怀念西班牙。他喜欢那里乡下的鲜花,粗糙的红酒,和嘈杂的声音。潘普洛纳的奔牛节是因着他才得以闻名于世的。他热爱斗牛,跟着名斗牛士到处看表演。他晒得熏黑,喜爱在场子前缘,倾着身子,向着胜利的斗牛士大声欢呼。

他特别对那死亡的时刻感到兴趣。当斗牛士最后站在那巨大的公牛跟前,把利剑高高举起的时候,那个时刻就到了。他会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闪亮的利剑没入牛的两肩之间。有时候,公牛还不会立即毙命,这时斗牛士会拔出短刀,刺入要害。阿爸最喜欢看这短刀刺牛的一幕。他兴奋地说:“就像是有人把电灯泡的电源关闭一样,它忽然熄灭。”

1960年的夏天,是阿爸最后一次来到西班牙,这次的宴会进行了整个夏天,是他最后一次的快乐时光。这个夏日假期的高潮是他61岁的生日宴。

为了招待从世界各地来的客人,这次宴会是在马拉加一个朋友的大农庄上。阿爸的第四任妻子为他到巴黎订了香槟酒,从伦敦订了中国菜,从一个嘉年华会的班子借来了一个打靶场,从瓦楞萨找来了烟火队和佛拉明柯舞蹈团,又请来了一个热情的西班牙交响乐队在阳台上演奏着。7月21日从中午开始,客人就陆续地到达。

阿爸宣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宴会。他整夜从一个屋子跳舞到另一个屋子,一手拿着香槟酒杯,一手拿着鸟枪。他还表演,把香烟从两个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士的嘴上射掉。当放烟火的节目开始的时候,阿爸领着大伙,跳着斗牛舞。

从晚间到黎明,宴会一直进行着。到了第二天中午,当最后一个客人离去以后,阿爸跳入大海,跟一个朋友沿着海岸线尽兴地游泳。上来后,阿爸不禁叹息说:“最令我高兴的就是这些老友竟然肯卖面子从老远赶来。只可惜老朋友越来越少了。”

阿爸是个冒险家,粗线条的他,很有男子气概,真可说是男人中的男人。除了看斗牛,他还喜欢到非洲狩猎狮、象。除了丛林,他更热爱大海,他喜欢去佛罗里达州的南端猎马林鱼。此外,他更喜欢猎取女人当作战利品,前后一共娶了其中四位。

他一生屡受重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自愿从军。一个迫击炮弹几乎结束了他的生命,在重伤之下他还背负一个同袍脱离险境。他在非洲两次飞机失事,在古巴经历船难,在伦敦汽车出事,人几乎压碎。在巴黎,下落的玻璃片切破了他的脑袋。

他早年做过记者,后来成为作家。他简练的笔法,自述式的写作方式,使他自成一家。他喜欢在巴黎的露天咖啡屋里,一边啜饮咖啡,一边写作。廿年代的巴黎,是许多艺术家和作家的聚集地。阿爸与他们好多人都成了朋友,其中包括毕加索,费兹杰罗等人。

阿爸的父亲是个医生,从小就教他打猎,钓鱼和信仰上帝。但是阿爸老早就放弃了正统信仰,他称之为“那从小所灌输的成顿的垃圾”。对他而言,上帝就是存在也是与人类无关的。人们只能用自己所作的来衡量自己,包括行为,经验和面临死亡的勇气。生命就像是一个酒杯,我们要把它盛满,然后一饮而尽。

他的写作曾经非常畅销,给他很大的名声和财富,也让他能自由从事他所热爱的:写作,恋爱,吃喝,战争,打猎,和斗牛。当他的写作生涯顺利的时候,他展现出无比的活力。那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羡慕不已。但是,在那个满足感的下面,却有着无法填满的真空,让他无法自拔。终他一生,他有过多次沮丧的经验。但是,只要还有另一个假日、宴会,或是一个可以写作的日子,沮丧就会离他而去。

但是,到了1961年,阿爸有了高血压和糖尿病。他虽然体重超重,但他已经不耐烦节食了。他的肝也因为饮酒过渡而受到损坏。他再也不能像男子汉一般活着了。他有了心理疾病。

他告诉一个朋友:“一个男人关心的是甚末?身体健康,努力工作,跟朋友们吃喝,享受床上生活。这些,我连一个也没有!”他想,大概时候到了吧?

他早年曾说:“当一个人失去了那个构成他自我的中心成分,那就是最可怕的死亡。退休是最肮脏的字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等于进入了坟墓。”

他称死亡为“大娼妓”。他虽然一生屡次与死亡打交道,但是他相信,到了时候,应该是自己的抉择和权利,把“大娼妓”带上楼。一个人如果不能选择死亡的时辰和死亡的方式,他还能算是控制自己的人生吗?他的父亲早年也是这样死的。

如果上帝存在,也许信仰上帝是拒绝“大娼妓”的正当理由。但是如果不存在,那无论怎样做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他因为老早就放弃了上帝,所以,取走自己的生命正好可以证明,他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7月2日礼拜天的早晨,在他爱达荷州的家,阿爸很早便起来了。他穿上红色的睡袍,走到了地下室。他打开了枪柜,选了一把自己最心爱的长枪。这是一把定做的12发的双管枪。他选了子弹,锁上了枪柜,上楼走进了明亮的起居间。在前厅走廊上,他把两发子弹上膛,把枪托放在地上,身往前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冰冷的枪管含在嘴里,然后他触发了两个扳机。

一代名作家,1953年普利兹奖,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就这样地去了。

他的死,或许会让人想起《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过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男子汉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用自杀证明,当自己想做的一切都失去了以后,他还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失败。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他是勇敢的,忠实的。对无神论者而言,除了所能追求的现实,没有所谓永恒的价值。既然没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唯一能够维持人类尊严的就是那不畏一切(包括死亡)的勇气。这种勇气让他坦然面对死亡。我想,比起一些贪生怕死的无神论者(例如,列宁),他是更值得佩服的。荒谬的是,这种情操,实际上是非物质的,是形而上的,也正是他所怀疑的。

每次读到海明威的故事都让我伤感,他是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但是他不能激发我对生命的热爱。他虽然忠于自己,喜欢朋友,追逐爱情,他甚至可以嘲笑死亡,但是他没有办法超越自己,和那个自我中心的生活态度。他是个自我奋斗的强者,但是因为他没有接触过那无私的爱,他也无法生发这种的爱。所以,他灿烂的的人生其实还是很贫乏的。

如果他所认识的上帝是一个有情的上帝,能够让他认识爱的真谛,或许他可以跳出自己的困局?这是他的损失,也是我们的损失。

(主要取材自:Chuck Colson, “Kingdoms in Conflict”, William Morrow & Zondervan Publishing Co., 1987.)


http://blog.sina.com.cn/u/4a9c4a4f010005u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