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舟:医生手记(一) - 博客 | 文学城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安舟:医生手记(一)
(2006-08-28 23:20:00)
下一个
安舟:医生手记(一)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摩托车母亲
行医生涯中阅人无数,读人这部书我从不生倦。无论是医院还是诊所,以医生的信誉采集病史,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听到五花八门的故事。来求医的病人中患有抑郁症焦虑症者数目可观,但也不时遇到达观的乐天派。天性阳光的人总是令人眼睛一亮,心中涂抹上一层暖色。
C太太已经七十五岁了。家庭医生建议她来找我会诊,因为她时感眩晕失衡好几年了。老人有些失聪,眩晕明显为体位变动所诱发,我怀疑她患有阵发性体位性眩晕或美尼尔氏症。昨天老太太来到我的诊所,神气地微笑说,她刚刚经历一场历险。
老人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家人酷爱摩托车。唯一的儿子多年前在摩托车事故中丧生。大女儿在弗吉尼亚州驾驶校车,小女儿在海湾附近开有酒吧。老太太平日喜欢在女儿酒吧的厨房里忙进忙出打下手。
她的大女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的第二天,就给自己买了一部崭新的摩托车,乐此不疲三十多年,每年都会千里轻骑去参加“北美女摩托手之友”盛会。今年大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座小城举行。七十五岁的C太太居然坐在五十五岁女儿驾驶的摩托后坐上,长驱北上,穿过宾夕法尼亚山区,越过纽约上州五指湖,跨过美加边境大瀑布,颠簸两日赶往会场。
C太太兴高采烈地向我介绍盛会盛况。从北美各地共襄盛举的有二千多名女摩托手。她们当中有医生,律师,秘书,主妇… …共同的志好把这些豪迈的女人聚到一起联欢。在欢乐中C太太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自己的病症。事实上她在心爱的摩托车上不眩不晕地颠到加拿大,儿子的死亡和眩晕症都没有阻挡这位勇敢的老太太。老人得意地告诉我,女儿酒吧里的老顾客对她的壮举都惊讶不已,称她是“摩托车母亲”。
看来我得重新考虑诊断了。
生命的张力
当我走进会议厅时,立刻感觉有点意外。与以往学术会议不同,与会者不仅有医生,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理疗师,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拄着手杖,推着轮椅的病人。他们在亲属陪伴下,从北美各地赶来,像赴嘉华年会一般,情绪昂扬地出入会场。
会议的主题为《罕见神经免疫性疾病》,组织者是JHU和TM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病学系召集世界级顶尖科学家和专科医生聚会一堂,讨论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前沿科研动向和成果,旨在重建TM/MS病人的希望,功能和生活。
隔壁会场则聚集着一群不寻常的听众,他们是TM(Transverse Myelitis),MS(multiple Sclerosis),ADEM(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omyelitis)患者或幸存者以及他们的亲属。这批听众格外活跃,会场内外,处处可见他们围着医学专家交流请益,行为积极主动。以前耳闻已故影星Chris Reeve坠马受伤后致力于推动脊髓创伤研究,于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种患者,医生和科学家彼此互动的国际会议模式。
幕后策划促成此项活动的功勋首推TMA(Transverse Myelitis Association)。会场上最为忙碌的身影是会长Sandy (Dr.Sanford Siegel)。Sandy是位文化人类学家,他之所以投身这项公益事业,缘起爱妻Paulin于十二年前罹患TM下身瘫痪。夫妻携手走过生命这段黑暗后创立TMA,夫妇俩在自家厨房办公,自掏荷包支付电话互联网办公费用,志在帮助同病患者和家庭共度艰难历程。他们的热情感召一批同病相怜的志愿者,他们用义工方式建立网站,发行通讯,发展病友网络,热情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信息,教育和帮助,并主动联系美国在该领域最优秀的专科医生和学者投入这项事业。
作为医生,置身在这样一批特殊人群中,目击生命的强者所表现的乐观坚韧,感叹人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的张力。
心香和敬意
约瑟夫的儿子在电话里留言,告知父亲刚刚过世。我心里掠过一丝难过。
我一共见过约瑟夫两面,非常难忘的一位老人。约瑟夫是83岁的鳏夫,连理的发妻于三年前病逝。老人退休前是Lockheed Martin公司的工程师。身体一向硬朗的约瑟夫去年被诊断有恶性淋巴瘤,接受了化疗。不幸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引起步态共济失调。陪同老人首次赴诊是一位年近九旬的寡居老妇,先夫曾与约瑟夫在一家公司共事。 老妇人见约瑟夫生活自理日益困难,便与老汉同住一个屋檐下,无微不至地照顾老汉起居。这种没有婚姻的黄昏眷属展现的恩爱让人动容。
第二次见到约瑟夫是两周后,他来我的神经生理实验室作电生理检查。我一面操作,一面与老人聊天。约瑟夫是二战老兵,属于那渐渐逝去的了不起一代人。让我更感到亲切的是,老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曾随美国盟军去过印度,缅甸和中国西南。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英俊的约瑟夫年仅十八岁,告别父母,吻别未婚妻,挥别家乡,远征到南亚战场,曾经滇缅路去过昆明和重庆。老人告诉我他保存相当多的照片,记录了滇缅战区的见闻。
恰巧那时我的朋友风雨在西恩地网站上辟有《寻找抗日老兵》专线,收罗幸存抗日老兵的资料线索。我把中国民间正在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活动告诉约瑟夫,由衷地表达我对老兵的的敬意和谢忱。老人听到我这番话时,目光炯炯有神,嘴角流露一丝欣慰的微笑。约瑟夫告诉我他非常愿意在有精力时把老照片找出来,借我扫描,把这些珍贵的照片贴在纪念网页上。
很遗憾老人这么快就与世长辞了。当年的拯世英雄一代大都进入风烛残年,他们那么迅速在凋零。这篇短文权作一朵小白花,寄托我的一瓣心香和一缕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