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搜虎网联合采访秦无衣的<女人>,请进...

(2005-09-03 21:35:38) 下一个

全部内容请看:
http://club.yule.sohu.com/read-htsh-7670-0-420.html
http://www.longhoo.net/live/index050902.htm

北美女人

北美女人后花园>>>

 

**************
采访内容

首先感谢秦无衣先生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其次谢谢龙虎论坛的鼎力支持与合作,相信会给各位网友呈现一场特别精彩的访谈。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今天的嘉宾秦无衣先生。


那好,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

龙虎社区的朋友的id是longhoo222 [longhoo222@sohu],他将会把龙虎社区网友的问题同步发过来,辛苦了


1.无衣,先让我们了解你一下,大家都知道你的原名是扬华,为什么你给自己取笔名为秦无衣?能谈谈你的成长经历吗?


先要扒我的皮了是吧?!秦无衣这个名出于《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很多人以为这名字有点女性化,其实它是有棱有骨的。今天是抗战胜利纪念日,我很骄傲。

       我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只不过是多跑了一些地方而已。如今身在天涯。有的人是经历越多越精明,有的人是经历越多越糊涂。我明显地是属于后者。


2.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写《女人三十不愁嫁》的呢?有什么特别的契机吗?到美国后您的文思有没有受异国文化影响呢?


都说女人三十豆腐渣,我觉得这是个认识的误点。其实三十岁的女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说她们风情万种,也不过分。在老美眼里,往往是三十多岁的女性,他们也还以为是未成年的少女。单从年龄上看,东方女性在美国是很讨巧的,你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年龄忧心忡忡。

      “在现代社会,很多女性都有着独立的经济条件,有着不同于流俗的思想,有着独具魅力的个性。这一些,都让你会忍不住向传统的爱情观念提出挑战:爱情的个性色彩,已经超出了社会或者舆论的意义,而具有了真正自我的意义。我觉得,所谓的“小资”女性,正是挺立在这种认识高度之上的。

      何如就是这样的女性:选择与判断的个性化,是现代女性成熟的征象。"


3.你的小说分成橙色篇、归来篇、灰色篇、洛杉矶没有冬天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可否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


橙色是加州州花金罂粟的花色,在春天的时候盛开,就是我的照片后面的那种。洛杉矶四季如春,没有冬天。我一年到头都只穿一件衬衫。说到加州阳光的灿烂,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今年直到现在为止,我只遇到一次不到三天的雨水。说到每个部分的主题,倒没有认真考虑过。因为我一直认为,小说只是一种阅读的餐宴,人物,故事是最主要的,这是厨师的工作。至于主题,那就是宾客们的事了。

    小说开始是一边写,一边在海外的文学城“海外原创”上贴的。“北美女人”也同时转载了。前后写了半年多时间,出版时作了很多修改。在原创贴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了小说交流的兴趣,想来当初读过这篇小说的海外朋友,都有这种同感。可以说,《女人三十不愁嫁》是去年在海外网站上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

后来《女人》在搜狐网站的“小说天地”连载,同样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搜狐给《女人》提供了一个相当广阔的展现天地。我还注意到,这里的很多写手都有相当的潜力。这是一块宝地!


4.很多读者看过《女人》后,都在怀疑无衣个人资料里的性别,因为他们觉得你把一个独身在国外的女子的内心刻画的如此细腻逼真,无衣,作为男性,你怎么会对女性心里了解得这么透彻?你在刻画何如这个角色的时候,是按照你的创作思维塑造的还是心里有个原型呢?

应该说没有准确的原型。如果真有的话,那也是杂糅的。不过我倒不希望何如成为大家身边的情人。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谈过了。何如是小资型的,不是生活型的。小资的最大特征就是思想的动感,而生活需要的是实在。我在这边认识的很多女性,她们身上都有着何如身上的那种气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气质,可能都已经融化成另外的一种人生责任了。女性的成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过程,这是任何爱情都不能替代的。


5.《女人》这部作品去年在美国《亚省时报》上连载,在国内更是好评如潮,点击量迅速突破九百万,无衣,你认为自己的这部《女人》为什么会这么吸引读者呢?

善于理解女人不是我的错。


6. 无衣的这部《女人》属于北美女人系列,我知道《北美女人系列丛书》是由北美女人创作群集体创作的的一套丛书,她的第一本《她在海那边――中国留美女性生存实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六月份正式出版发行,以后将陆续出版“女性情感实录”、“女性职场实录”、“子女教育实录”等等。那么,北美女人创作群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关于北美女人这个写作群体可否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北美女人是一个创作群体,以来自中国大陆的知识女性写手为主,也有部分知识男性写手.她(他)们当中有的是来北美读书,有的是先陪读,后读书,也有的是“嫁”到了海外。她(他)们中间有博士,硕士,有大学教授,电脑专家,生化专家,也有律师,股票经纪人,房地产行业,餐饮行业,家庭主妇。

北美女人现象是海外华人特征的一个集中表现。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特别是女性,经历了打工、上学、求职、失业以及感情方面磨砺之后,有无尽的思乡之情,内心的酸甜苦辣欲向亲人和朋友倾诉。然而,高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她们失去了与朋友交流的时间,相隔着重洋使得她们失去了与亲人交流的空间。于是,文字和网络便成了她们的寄托。所以,北美女人有“一呼百应”的效应。

北美女人2002年始发于美国亚省凤凰城(Phoenix,Arizona),由白雪女士发起。今年五月份,北美女人开辟了<北美女人论坛>,在海外影响巨大. 请见网址: [url]http://nawomen.com.[/url]

今年六月份,中国文联出版社为北美女人出版了《女人三十不愁嫁》和《她在海那边―中国留美女性生存实录》两本书,目前正在国内发行。请见网址:

 

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_detail/product_detail.asp?product_id=9008684
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_detail/product_detail.asp?product_id=9008685


《北美女人系列丛书》由北美文化公司(North America Literary)操作,负责人为白雪女士.网址: [url]http://www.nalit.com.[/url]

[龙虎网友:“北美女人写作现像,对低迷的国内文学市场应该是很有冲击力的.正如当年三毛的作品一样,给人一种漂泊异乡的沧桑之美.”(11:26:52)


龙虎网友:“白雪女士主持的北美女人网站非常好,我常去那儿看.”(11:34:07)]

 

7.作为一个在美作家,你认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将产生什么影响?你怎么看待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个动感的现象。《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该说是文化的本义。我不觉得西方文化会对中国文化产生改头换面的渗透,实际上,很多人都是一厢情愿地感觉到西方文化正在冲击中国文化的。民主自由那一套我不想说了,从5.4运动到现在,上上下下的折腾了85年,连个眉目都没有。而且,有了眉目之后又能怎么样呢?!

现代文化最突出的个性,就是“异己”,而不是糅合。我举个最浅显的例子:美国为什么会有那么的中国城(旧时谓唐人街)存在呢?就是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排他性。洛杉矶的华人聚集区蒙特利公园市曾经有个笑话:一个老外开的加油站要关闭了,白人老板贴了告示说:请最后一位离开本市的美国公民,别忘了带走美国国旗!

在美国的华人圈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在国内了。

所以我认为,在我们自身文化内部发生倾覆性的变革之前,外来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像Wal-Mart、麦当劳、STARBUCKS等等商业垃圾,并没有多大的文化因素。

文化的魅力,关键的还在于它的硬实力。我一直以为,没有武化支撑着的文化,最终只能是一堆废墟。大家看看世界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景点就知道了。

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我们不必自作多情。现在国内搞的比较文学,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在自作多情。在西方,文化跟宗教是血脉相连的。请问现在那些搞比较文学的人,有几位认真地读过《圣经》?像《达芬奇密码》这种通俗小说里,宗教跟文化现象就是纠缠不清的。国内的比较文学说白了就是一种边缘化的形式主义,是国际化的“索隐派”。难道不是这样吗?!


8.您是否也参加了海外华人作协,对于这种团体和国内的作协有何区别?

凡是形式的东西,无论再怎么伟大,我都不敢兴趣。


9.无衣,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袭是一件特别头疼而且心痛的事情,相信无衣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你怎么看待和处理这类事情呢?

Cake,你的问话涉及到一个雷区。我觉得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应该只是迟早的事,但早实行肯定要比晚施行要好。去年我写的长篇悬疑小说《野有死麇》,也是在搜狐上发的,后来“猫扑”转发了,连个招呼都不打,我的名字也没了。还有,我写的“梁山泊好汉排座次”中的一些片断,有人在“天涯杂谈”中整段的照抄不误,还说要出书,哗众取宠。这要真计较起来,没有个游戏规则是不行的。现在的网络,有点像是战国时代。法制化说白了也就是正规化,到时候,谁要是再对别人的思想垂涎三尺,沽名钓誉,便要让你尝尝倾家荡产的滋味。


10.无衣,国内和国外有没有你喜欢的作家?BBS里有没有你喜欢的写手?

国内的好作家很多,尤其是上一辈的。同时代的作家比较喜欢余华。余华是个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作家,我欣赏他的是他作品中的悲难意识。悲难意识是所有宗教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人类的光芒。余华的作品我差不多都读过,最欣赏的是《活着》。《活着》让很多诺贝尔赏金获得者黯然失色。它内涵的精粹和时间的大跨度,构成了咄咄逼人的思想纵深态势:这是一个关于破碎的人生的描述,但它的意象,却异常的完整。

    国外的作家,谈不上特别喜欢,因为毕竟有着文化上的距离。最近刚读了由美国著名女电视主持人Operah推荐的 William Faulkner(福克纳) 的《As I Lay Dying》、《The Sound and the Fury》、《Light in August》,因为自己前些时曾经在福克纳的生活舞台密西西比州的邻州阿拉巴马呆过几年,那里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体会跟从前读汉译本的时候不一样,有些新的亲切感触 。如果说喜欢他的话,也可能是因为他让我时时想起了美国南方漫山遍野醉人的红叶,那是燃烧的秋天。相对于整体美国而言,南方无论从生存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都是个苦难世界。这几天发生在那里的事,大家也都看


11.那在现在比较有名的旅美作家中,比如说严歌苓,陈燕妮等,无衣比较欣赏那位呢?怎样看待现在活跃在文坛上的旅美作家?


这些作家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在现在,我前面说过,没有专业作家。因此很难臧否 。


11.无衣,你在国外较之在国内写作风格有什么改变吗?当初你创作《女人》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发表在网络呢?


因为网络更容易与人沟通。其实,在我看来,网络正是促使文学现代化的理想基地。如今的文学在网络上,已经渐渐不为所谓的文化权威所左右。网络对于真正的文化独立的意义,或许在数年之后,便见端倪。这一点不言而喻。不过,任何革命,总会产生牺牲品和收获者的。这是发展的一种平衡趋势。这里不多说了。再过几年就有分晓。

    至于BBS里的写手,可以说是英才云集,但是又良莠不齐。我比较欣赏“小说天地”中谷童的心灵小说,还有我师妹谢倩霓的少儿小说系列。谷童的长篇小说《人里面哪有你》,足以比肩当代任何一个青年作家。我觉得,这本身就是网络成熟的体现,也是希望所在。

 

13.关于LA:坐落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LA在2004年已经超过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璀璨夺目的城市,而且 LA是美国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无衣,你对这个城市的感觉怎样?有没有想过回国发展?


洛杉矶是个漫无边际的城市,无论是从空间、财富、欲望上来说,都是这样。但是从环境上来说,LA的确是个无与伦比的城市。它是极端优裕的文明与贫穷的化身。

洛杉矶的三分之一的地面,都是公路。这种状态,对于摩拳擦掌地想要挺立起来的上海来说,应该是个警示!文明其实是可以在大脑中解决的,而不必通过广阔的空间。

这一点,我的朋友伍佰或许更有体会。他是个善于挑剔别人笑容的人。去年他到洛杉矶找我,我们像啃鸡肋一样谈了一些文化的东西,后来才突然发现,我们其实还是过去那锈迹斑斑的我们。但是我们都已经具备了蔑视任何虚伪的能力。我觉得,这便是成熟。也该成熟了!

    想不想回国发展?我觉得这应该细细拆开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分量的话题。


14.无衣,接下来写作方面你还有什么计划?可否提前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版情况?

今年写了点东西,一个是杂评集《梁山泊好汉排座次》,14万字;一个是写中国人在美国的题材,正在搜狐“精彩连载”上连载,暂名《黑在美国》30万字,不过跟《女人三十》相比,灰色的东西多了些。如果有机会,很想再读点书,聚精会神地写一个伟大的古人。


15.无衣,你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些那种题材的小说呢?你个人比较喜欢哪种?

应该是古典题材。倘天假时日,则必有所成!


16.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世界在缩小、文化在融合。世界各国的人也在为融合做着各种努力,不知道身处异地的你怎样看待东西文化融合的这种趋势?


这个问题问得好!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就是一种选择:趋同还是分裂?但这已经是政治问题了。 


无衣那边也应该是晚上十点多了,我们的采访也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请无衣对国内这些支持你喜欢你的读者们说两句吧。

秦无衣:“谢谢大家!”

主持人:“本次采访圆满结束,谢谢无衣,谢谢狐通社的朋友,谢谢各位参与的朋友,希望继续关注无衣的作品。祝安。”

秦无衣:“大家下次再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