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华夏
江岚
北美女人后花园>>>
华裔移民在美国建立中文学校,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学习中文,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已有近40年的历史。早先几乎全由来自香港或湾的华裔们开设,教授繁体字和注音符号。这些学校大多各自为营,没有任何一所具有总部位新泽西州的“华夏中文学校”今天的规模。
享有“美国东海岸当代华裔移民的奇迹”之盛誉的华夏中文学校,创建者是一批来自大陆、热心於子女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留学生们。当年,他们只不过是本着爲人父母之心,有感於孩子们需要一个用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学习中文的地方,立志创办一所新的中文学校。於是武小英,蔡斐斐,张雪珊,陈小平几位女士牵头奔走,到1995年2月,一所崭新的中文学校在新泽西州的Bloomfield开班授课。这所教职员工由家长志愿组成的周末学校,被命名为“华夏中文学校”。
此後10年的时间,华夏中文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展。从第一次开学时的105名学生,29名教师,发展到包括东部、北部、中部、南部、爱迪生、博根、李文斯顿、奔腾、普兰斯堡、哈德逊、樱桃山、海谷、纽约、长岛和史泰登岛等在内的15所分校,学生总数近5千人,教师达400多人,影响涵盖东海岸的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三个州的3000多个家庭,其发展速度之快之猛,恐怕是当初白手兴校的几位妈妈始料所未及。
华夏中文学校以教授中文,弘扬中华文化,服务社区,积极促进中华文化融入美国多元文化为办学宗旨,是非政治、非宗教的非营利机构,生源大部分来自於华裔新移民家庭。各分校开设的课程除了从普通的中文班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课程,比如武术、绘画、书法、歌唱、舞蹈等等;也有爲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开设的成人课程。同时有些分校也针对校址所在地生源情况的不同,开设有CSL(中文作爲第二外语)班、SAT辅导班和SAT II 辅导班。华夏总校是为全体师生员工服务的一个机构,各分校的教学和教务工作则由自己独立的分校校长领导下的校务会安排、协调和处理。用华夏人的话来説,如今的总校和分校,“已经形成完整的民主办校的体系”。
原先在Bloomfield,近来迁至Verona 的北部分校,现有学生140多人。他们曾经在由《汉新月刊》和牛津保险公司联合举办的新泽西“中文演讲比赛”当中,从40馀所参赛的中文学校脱颍而出,夺得团体冠军,是全体师生勤奋努力的见。作爲华夏的创始学校,华夏十年校史上的许多“第一”在这里产生:第一任校长,第一任总校长,第一个前来报名的家长,第一批老师……等等,还有华夏的第一位校刊总编,也出自北部分校。
Hillorough的华夏中部分校,成立1996年秋,现有学生500多人,是华夏的第三大分校。中部分校的成立使华夏有了分校和总校之分,是华夏开始蓬勃发展的重要标。都说这是华夏文活动中最为活跃、向总校输送骨干最多的分校之一,因爲这里有数位享誉新州的艺术家,在华夏多次的大型文艺活动中,他们不仅是台上的表演者,也是幕的组织者;也有保持着华夏运动会上男子、女子短跑纪录的运动健将,和名声赫赫的虎妞队。东岸的中文媒体上数位知名的作家、记者,也出自中部分校。
纽约分校成立1996年秋,现有学生350名,是华夏的第三所分校,也是华夏第一次在新泽西之外创建分校。该校的校务组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与中文教学、文化教学紧密相关的各种活动,而且尽量鼓励更多的,低年级的学生参加。纽约分校座落在Westchester Community College的校园之中,虽然景色宜人,可学校的发展却因此受到限制,很多想学中文的孩子都必须在等候名单上排很久的队。所以和大学沟通,争取扩大招生规模,是纽约分校的当务之急。
华夏奔腾分校成立1997年春,是华夏的第四所分校,现有学生400多人,在华夏各分校中位居第五。奔腾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的学生在总校的讲演比赛中获奖,在“中国文化历史常识竞赛”中夺冠,就是老师们教学成果的体现。
Marlboro 的南部分校,拥有学生300多人,成立1997年春秋,是华夏的第五所分校 。该校的教师和校务人员团队紧密团结,对教学非常重视,也积参所在地区的活动,致力於把中国文化介绍到当地社区的居民中。
爱迪生分校成立1998年春,现有学生近600人,也是华夏最大的分校之一。爱迪生位新州中部,华人居民密集,因此该校的家长会也特别重视家长的需要,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和家长都喜爱的地方:他们开设的成人课程班班爆满,又免费为老年人设置“夕阳红”俱乐部,着名的“乡音合唱团”也在这里。该校参组织了多次华夏运动会和汉语标考试,新州华人社区在爱迪生市举办春节大行,中秋联欢会等等,更少不了他们的协助。爱迪生分校还和华夏普兰斯堡分校、中部分校一道,使华夏在一年内产生了三名学区委员,为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参政又向前跨出了令人骄傲的一步
刚迁到新校址Paramus Catholic High School的博根分校成立1997年2月,目前学生近300人。博根的20多文化课,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在这里文化课和中文课一样,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博根靠近纽约市,家长中自己经营小生意的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所以教务和校务方面都是妈妈们挑大。但博根的家长队伍也和其他分校的一样活跃,他们的男子篮球队、足球队和女子排球队都是华夏运动会的冠军队。
创建2002年9月的李文斯顿是华夏的第12 所分校。在环境美, 学区良好, 华人集中的李文斯顿镇,该校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们依靠总校和以李文斯顿华人协会为首的当地华人社团的大力支持,在不到3年的时间,发展到拥有学生450多人,一跃成为华夏第四大分校。
普兰斯堡分校位新泽西着名的风水宝地普林斯顿市,普林斯顿大学相比邻。成立1999年春,目前有学生700多人,是华夏最大的分校,也是华人社区各项活动的主力。普兰斯堡分校的家长们当中,有博士学位的占90%以上,他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孩子的中文教育,因此这里的好学生也特别多。前文提到的《小语世界》,就是由这的学生发起,现任的小编辑们中有许多仍在这里学习。普兰斯堡分校的家长们不仅学历高,更是龙虎精神,华夏的7届运动会中,他们夺得5次团体总分冠军。而且历年来,该校还有多人出任华夏总校的重要职务、地区学区委员, 以及新泽西亚洲事务委员会委员等,对华夏和当地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继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樱桃山分校成立2003年6月,接近费城,开学一年之,册的学生就从140人增加到240人。该校的校务团队秉持华夏一贯的志愿奉献精神,精诚团结,重点抓学校的教学工作。他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和比较,决定全部使用马立平教材教学。爲了能更好地利用这套教材的优势,该校曾经将马立平博士专程从加州请来,和教师们分享她的设计理念。目前家长们对教学的效果都相当满意。
华夏理海谷分校在宾州伯利恒城的Northampton Community College,现有170名学生,是另一所在大学校园教课的分校。这所分校1997年秋季成立,使华夏从新泽西和纽约州扩展到宾州。
走出纽约城,沿着哈德逊河蜿蜒北上,华夏最北端的分校哈德逊分校就座落在这里。该校成立1999年秋,是华夏在纽约州的第二所分校,现有学生80人。哈德逊分校的腰鼓队,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表演团体。
活跃在纽约长岛的华夏长岛分校,成立2000年秋。该校家长会以“By the parents, for the parents”为号召,鼓励家长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为学校管理和发展献计献策。学校的学生人数虽然不多,教学和各项文体活动也照样开展得有声有色。
华夏在纽约州的第四所分校史泰登岛分校成立2002年秋,现有学生50馀人。规模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的中文课和文化课的师资水平都比较高,也比较稳定。不管是在校内举办各种演出或比赛,还是参与当地社区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40多个家庭团结一致,彼此之间很熟悉,学校的气氛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亲切而融洽。因此最近这一两年吸引了不少本地来自大陆以外地区的华裔家庭加入。
新泽西东布朗市的东部分校刚刚於2004年9月开学,是华夏最年轻的分校。开学仅三个月,册的学生人数就达到275名,在华夏各分校中名列第九。东部分校自筹健之初就有华夏总校和多所分校的热情帮助为後盾,有各分校积累的办学经验为借,开学以後更是得到当地政府和教育局、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以及美洲银行、大昌汽车集团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助,在办学过程中起点高,质量也高。
十年以来,华夏在海外中文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总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教师培训,为各分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机会。同时不断国内、海外的中文教师、教育专家及前来访美的中国教育工作者进行各形式的切磋和沟通。2005年4月,华夏有一百馀名教师获得资格认证。而且开发出为高年级学生备的,横跨各分校,独立不同教材之外的标考试,用以客观地衡量学生的中文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华夏的校刊 现在有《华夏园》、《小语世界》和《华夏通讯》。它们的前身是《侃城》。《侃城》创刊之初,虽然只是流传於学校内部的简单的打印材料,却马上得到大家的喜爱,十年来其发展速度和华夏本身的壮大相映成趣:《华夏通讯》藉《美洲时报》的版面公开发行,向外界报告华夏的情况,《华夏园》仍面向华夏各分校,二者都是华夏家长和学生们舞文弄墨的园地,也是总校和各分校的信息载体。而《小语世界》由学生们组稿、编辑、排版,则是孩子们自己发挥才干的地方。这些报纸如今都拥有余读者。
今天的华夏是中文学校,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中心,也是华裔社区服务的主力军。华夏总校每年组织华夏各校学生中文和文化知识竞赛、大型文化育活动如华夏之夜、华夏运动会,暑期还组织夏令营,同时他们也担负着吸引赞助、对外交流等一系列杂而繁重的任务。而从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到东南亚的海啸,从在国内筹建华夏希望学校到帮助遭受不幸的华裔家庭解决具体困难,华夏总校都曾积极组织募捐活动,从不肯袖手旁观。
华夏人的精神,不仅表现在他们不计回报,执着热忱地传播中华文字和文化,更表现在他们对华裔乃至整个社区的人文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在十年成就的基础上,相信华夏人将继往开来,为使中华文化进一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
于2005年4月 (感谢华夏现任责任副总校长贾南鹰先生,名誉总校长王朝勃先生以及数位分校长提供的资料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