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方汀:母爱深深

(2005-04-28 12:12:44) 下一个

母爱深深

                                                    

-------写于母亲节前

 

方汀

 

 

            早就想写我的母亲,却一直疲于奔命,拖了多年不曾动笔。我今年的“新年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是在母亲节前,写一篇小文,献给我至爱的母亲。因为给自己定了“新年计划”,再没有任何拖沓的借口了, 忙里偷闲写了几星期,终于可以在今年的母亲节,以此短文向母亲表达我的感恩之情了。

 

我的母亲可能是极少数“重女轻男”的“异类”,与中国一贯的“重男轻女”反其道而行之。主要的原因可能来自母亲的家族“遗传”,不过我出生的 “曲折”过程,可能是导致父母对我偏心的真正原因。母亲一直很怀念小时候从父母处得到的宠爱:毕竟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女孩被家里宠爱是很罕见的。所以,母亲在在连生了俩“光头”后,一方面迫切希望生个女孩来宠宠,以继承“家传”;另一方面却害怕又生个“光头”,所以犹豫了五六年,终于怀上了我。可是,无论是西医,中医,还是友人,一概断定:“绝对是个男的”-------据说,不但胎心像男孩,脉象像男孩, 连母亲的身形都像是怀了男孩。结果,到了怀孕四五个月时,母亲打算把我给“做”了。俩“光头”已经把母亲磨够了,再生个男孩那不是要她的命吗?合该我命大,在去医院前,母亲跟父亲的朋友夫妇说起此事,他们当时只有一个儿子,就大包大揽地劝母亲把我生下来:“如果生个男的, 我们愿意领养,两个孩子正正好;如果生个女的,你们就自己养。”一番话打消了母亲去医院的念头。快临产了,外婆让母亲提前半个月,请好假,回老家待产。父亲跟母亲约好:“如果生女,立即打电报给我,我请假回去看你们;如果生男,你自己做完月子带孩子回来就行了。”母亲回老家后,到了预产期却毫无动静。一星期过去了,俩星期过去了……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母亲一直没给父亲打电报或写信。到了母亲该回去上班的那周,母亲单位来催母亲上班,父亲只道情况不妙,八成又是个“光头”,可还是不得不打个电报了解一下情况。我的“姗姗来迟” ,令外公外婆阿姨舅舅们兴高采烈。(*注:整整比预产期晚了一个月。为此,母亲曾打算给我起名“姗珠”,意思是“姗姗而来的明珠”,被父亲劝止。父亲说将来其他的孩子们会叫我“三猪”而非“姗珠”,刚好我又行三。感谢父亲的英明远见,免去了以后上学被同学取笑的厄运。)外婆一家都光顾着忙了,接到父亲电报未及时回电,让父亲更相信一定是个儿子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去母亲单位续假,心想大约再耽误一两周也该做完月子了。当时尚未出嫁的小阿姨, 跟着外婆去医院看我时,第一句话就是:“天啊, 这小囡真丑!”气得母亲差点跟小阿姨吵架。为了缓和气氛,外婆就打发小阿姨立刻去给我父亲打电报报喜。小阿姨嘀嘀咕咕挺不乐意,故意拖了两天才给父亲发电报(多年后小阿姨告诉我,她觉得生个这么丑的女孩没什么值得“报喜”的。阿弥陀佛!)。父亲一接到电报,立刻乘车回老家看我们,心里直怨母亲不及时报告实情……父母亲当年得女万事足的事,至今还常被父母的朋友们当做笑谈。

 

      从小就被称为“胖妹”或“丑客气”(意思是很丑却又多少有那么一点儿可爱)的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丑小鸭”。记得曾经从一篇医学报道上读到:统计实验表明,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偏爱长得美的子女。统计实验还表明,世人多对像貌美好的人礼貌有加,而对像貌丑陋的人却多有歧视;统计资料还显示,就连俊男美女找工作都比长相一般的人容易。我的母亲大概属于统计资料中的那百分之一或二的极少数。母亲早已知道她的“丑小鸭”是永远不会变成美丽的“天鹅”的,在三个子女中,母亲却最偏爱我:母亲不仅从没舍得打过我,而且从未对我说话高声过。母亲用一台上海牌缝纫机,为我缝制了无数令同学们羡慕的衣裙,惹得同学们叫我“小资”,却很少为我的两个哥哥缝制衣裤。母亲对我的偏爱,常引来嫉妒的兄长们的戏噱:“你是抱来的, 不仅比我们小得多而且长得和我们一点都不像。”每当我遭逢兄长们戏弄而气得大哭时,母亲总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别理那两个调皮鬼,你当然是妈妈生的。他俩是妒嫉你从没挨过爸爸的打才这么说的。”记忆中,只有我的父母亲从没说过我“丑”或认同过别人对我的嘲笑。正是由于得到了父母不含歧视的爱,才有我今天的自信。否则,我这个“丑小鸭”恐怕早就在周围人们的善意或不善意的嘲笑声中失去自信,在世人的唾沫中淹死了。

     

      母亲常提起在我小时候,因为母亲没有奶,只好让我吃奶粉长大。有一次因为奶粉吃完了,父亲跑遍全市买不到奶粉,就买了羊奶给我喝。谁知我对羊奶过敏,半夜里发起高烧来,母亲在医院守了几天几夜,终于把我完整地带回家。而爸爸在我住院期间就已经托人从上海买来了奶粉,此后再也不敢大意了。父母虽然对我如此钟爱,繁忙的“革命”,却让父母不得已在我满周岁时,硬着头皮把我送回外婆家,一呆就是七年。当然,把我养在外婆家,也让母亲每年寒暑假回老家探亲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兴许是当地的土政策,文革期间地富反坏的孩子没有上学的权利,老家的学校连续两年不让我报名。眼看着我快满八岁了,母亲再也不敢耽搁了,再忙也得把我接回身边上学。至今我还记得,当年在外婆家,邻居家的小朋友没人敢跟我玩,我只好自己“发明”些游戏来玩:泥土,石子,甚至小草,都曾经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因为没有小朋友,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缠着长得有点像母亲的小阿姨教我认字和算术,常常惹得小阿姨不耐而发火。每天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去上学,我心里非常渴望去上学,去交朋友,可是看到外婆那满头的白发,我不敢哭闹,只能在心里默默发誓:“总有一天我要上学,成为最好的学生!”从此,我的“学途”可说是“一帆风顺”,读书期间从没让父母操过心。

 

      有件小时候的事至今想起,仍对母亲充满敬佩。大约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走路上学。半路上,遇到母亲匆匆忙忙拎着条鱼往家走。母亲上班很远,脱了班车一定会迟到。母亲看了看表,觉得叫我把鱼拿回家,上学应该不会迟到,可是不懂事的我却不肯。母亲只好一路小跑把鱼送回家。母亲送完了鱼,又走同一条路去上班。看见我居然还在和同学一起慢吞吞地走路,母亲生气地说:“你看,你有足够的时间帮我把鱼送回家,这鱼妈妈可是特意为你买的,只有你是我们家最爱吃鱼的。晚上回家我要收拾你。”我当时愧疚得眼泪直掉,恨不得让时间倒流,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晚上,妈妈拿出一把尺,做出一付要打我的样子。想起母亲为了我,常在买菜时挤出一点菜钱专门为我买几两虾或一两条小鱼,吃饭时只允许我下箸,惹得哥哥们嫉妒的事,我内心充满愧疚,一边哭一边讨饶,母亲看我像是真心认错,只说了一句:“以后再不可以这么自私了”就放下尺子走开了。这事要是搁我俩哥哥身上,准得挨爸爸一顿好打。母亲没有打我,甚至没有告诉脾气暴躁的父亲。母亲用她的的爱教育了我:人不能自私,遇事要多替别人着想,要学会设身处地处理问题。

 

      母亲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母亲是这么教育子女的,母亲也是身体力行去做的。母亲对外祖父母的孝顺,给子女们做了好榜样。母亲不仅每年寒暑假都尽量回老家看望外祖父母,而且省下不多的工资,每月寄二十元给外祖父母,一直坚持了很多年,直到舅舅们的“反革命”得到平反,有了补发的工资供外祖父母安度晚年。(母亲和她的大妹妹常年给外祖父母寄生活费)外祖父母逢人便说:“幸亏女儿们月月给我们二老寄生活费,否则我们早就去见阎王了。”邻里都夸外祖父母好福气!外婆临去世前,我陪母亲回老家。亲见母亲衣不解带连日伺候外婆,直到外婆辞世。母亲对她的弟妹们也非常关爱,多年来一直是深受弟妹们敬爱的“长姐”。记得有一年,母亲的大妹妹七十大寿,母亲特意嘱咐我给大姨打个越洋电话去祝寿。母亲不仅对家人处处关心,对同事热心帮助,对学生更是慈心如母。如今,尽管母亲最偏爱的女儿远在异国,母亲教过的学生都把母亲当做亲人来关照,让我可以安心工作。最令人感动的是燕子姐姐在母亲任教的学校读书时失去了生母,从此把母亲当成亲人,二十几年来一直对母亲关心备至。每年过年,母亲都会把燕子姐姐请来吃年饭,燕子姐姐早已成了我家的一员了。

 

      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是我生命的支柱。回想起当年参加高考时,母亲每天走很远的路接送我,还想尽花样给我做好吃的饭菜,每天中午还给我吃半个小西瓜。令大部分考生闻之丧胆的“黑色七月”,给我留下的却是终身难忘的印象。记得上大学时,母亲最喜欢看我画图,常在一边看书陪我到深夜。有几次赶图赶得太晚了,我不得不“逼”母亲先去睡。等母亲一觉醒来,看我还在画图,母亲竟心疼得哭了。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出国前,母亲把压箱底的“家产”------一个细细的纯金戒指交给我,还托人换了几百美元,千叮咛万嘱咐:“这戒指和钱是救急用的,万一在国外遇上困难,也许能顶用。”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存着这枚戒指:每次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特别是当我数次因病挣扎于死亡边缘,这枚戒指总是忠实地把母亲的气息传递给我,割不断的母爱给我求生的力量。人在海外,无法常陪伴于父母身边,连回国探亲都是有限的。唯一能做到的是每逢过年给父母亲寄点钱表表孝心,母亲却总是体谅地说:“你们在国外生活不易,凡事都得靠自己,千万别往家里寄钱,我们老两口日子过得去。你寄来的钱我都替你存着,你们需要时就拿去。”母亲不许我们寄钱,还省下不多的退休金为“希望工程”无名捐款。母亲总是宁可委曲自己,不让别人为难,自行节约,慷慨待人。母亲的好品德是我做人的楷模。

 

母亲的美丽和聪明能干,在父母的朋友圈中是众所公认的。无论什么花样复杂的毛衣,只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母亲回家就能织出一模一样的毛衣。母亲为外孙女织的小毛袜子和毛衣,还有一对母亲为我结婚专门绣的枕套,都被我当作纪念品保存着,一直舍不得用,想母亲时就拿出来看看。有一次母亲还专门为我女儿设计制作了两件精美的小裙寄来,女儿穿出去着实让其它小朋友羡慕了一阵。母亲做的菜也很有特色,可以说色香味俱全,在父母的朋友圈中享有“盛名”。母亲更是“活到老学到老”,七十多岁还在上老年大学,专攻书法,给我写了几张条幅,真的很有水平,听说在省城常得奖呢。可惜,母亲的美丽与心灵手巧,一样都没有遗传给我,倒是我的女儿有点像得了“隔代遗传”,常显现出惊人的“灵”劲儿:小小年纪就能绣出漂亮的装饰巾;特别是女儿做的烧瓷人见人爱,好几件被我的同事们抢去做家里的装饰品。更有趣的是,多年前人们常对着我母亲带着惋惜的神态说“你女儿怎么不像你呀?” 现在可好,“风水轮流转”,人们常带着怀疑的神情来对我说:“你女儿怎么不像你呀?这么漂亮!”唉,我这个夹在两代“美人”之间的“丑人”,只好以“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来自嘲了!

 

大约是去年吧,在与母亲的一次越洋电话中得知:CT检查发现母亲有轻微脑萎缩。学医的母亲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早老年痴呆!母亲一边继续上她的老年大学,勤练书法,一边勤锻炼身体,勤读书,期望延缓疾病的发展。尽管母亲做了最大的努力,近来与母亲通话时,发觉母亲说话经常反复,有些事哪怕我只是在五分钟前刚说过,母亲还是要一遍遍反复问,母亲的记忆力明显在急剧下降。母亲一直说:“我要努力,还想在有生之年与女儿多团聚几次呢!”母亲:我今年一定争取回去看您!

 

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版权所有,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bmnr@dreamschool.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