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裔网络交友实录
(获五大道文学纪实三等奖)
作者:五月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拥有两个人生版本:一个是现实版,中规中矩、蝇营狗苟、吃饭睡觉、整日为五斗米折腰。另一个是网络版,网络版亦即虚幻版,在似真似幻的网络“江湖”中,你可以做美梦、发呓语,可以斗嘴掐架或与众多美眉帅哥公然调情,还可以网恋网婚、网痴网怨,更可以拈言语为剑、抚情感为琴,磨练成琴剑合一、自由驰骋的网络蒙面侠……。
因为虚幻,所以自在。自在的网络版,给在现实版中饱受磨折的人们,留下了可贵的随心所欲之空间。而传统的交友方式,诸如在同学、同事中结交朋友,通过亲戚介绍寻觅知己,或者旅途邂逅萍水相逢……,也都在无远弗届的网络面前,一再受到挑战。而今,网络交友日益流行,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一辈的交友新模式。当这种交友时尚逐渐成为习惯,当“君子之交淡如水”、“相忘于江湖”式的交友之道成为传奇,人们终于开始对网络交友现象投去了更多的关注目光。
前不久的《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上(2004年10月26日),就曾刊登专文,报道在北美华人中知名度极高的“未名空间(mitbbs.com)”网站,其中又特别提到了“未名交友”,惊叹于“成千上万的在美华裔,如饥似渴地跟网友们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是的,“独在异乡为异客”,身居海外,华人的总数再怎么上升,到目前为止,还属少数族裔。华人社团领袖一再呼吁大家要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可见我们离开主流社会的距离还多么地遥远!文化的差异,常常令缺亲少故的海外华人身陷现实生活的种种尴尬,而精神上的孤寂,更使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日日夜夜备受煎熬。相比于国内的网络发烧族,天涯游子们似乎有着更多、更充足、更紧迫的理由,汇入到网络交友的潮流中去,去寻求认同,寻求帮助,寻求心灵的慰藉。以笔者所居的北美地区为例,我们来看看华人们究竟是如何热衷于网络交友的。
有朋自网上来,不亦乐乎?
随便点开哪个交友网站,读读网人的“征友信息”,你就能多少明白些北美华人上网交友的心态了:
“很怀念在国内与亲朋好友相聚的热闹场面,在学校的朋友们都毕业远走了,现环顾四周,竟找不到互相走动的朋友,孤岛的生活让生存的压力膨胀、膨胀再膨胀!绝不能让美国把交朋友的机会封杀,凭什么只有美国人才能狐朋狗友瞎乐,如果你也是个随和快乐的人,大家做个朋友吧!”(甜莓儿)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本人在纽约金融行业服务,想和志同道合者组织探讨小组,让我们一起走向成功”。(小树熊)
“男人是不发愁找老婆的,实在不行回国找一个也行,或者在这边混不下去了,或者不是因为混不下去了就是想回国发展了,回国再找,国内如花似玉的姑娘多的是,找更好的,何必在这边找女F1,一般都年纪不小了,找漂亮些的也不容易。男的在国外慢慢熬着的,不想回国的,也不怕年纪大,可是女的呢?慢慢熬着就越来越嫁不出去了。多可怕呀。除非你很优秀,你能挣钱,你愿意倒贴说不定还能嫁出去。可是那些不优秀的女孩呢?优秀的女孩后面有一大堆男的在追,不优秀的后面一个都没有,你又不年轻了,又不漂亮了,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又不当饭吃,谁娶你呀?嫁不出去了,嫁不出去了,真害怕呀!”(安妮MM)
“我究竟是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网络上游弋,用我所有的真诚和感动用心地爱和被爱。在这个想爱又怕失去爱的年代,在这个渴望孤独却又惧怕寂寞的年代,就让自己做一个陌生人,游荡在虚拟的INTER网上”。(MoQmQo)
“我是一个快乐的,有爱心的人。我喜欢读书、音乐,也喜爱旅游、运动;我欣赏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珍惜友谊,敬重有上进心的人。加入交友网站已近五个月,多多少少认识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多多少少生活中有了一些色彩,多多少少也有了几位玩的来的朋友,这才惊异的发现,加拿大的生活比自己想象中的要丰富的多。以前我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与工作上,生活的圈子围绕在同学和同事之间,觉得自己认识的中国人少的可怜。其实生活中多了一些朋友是件好事,能认识一些谈得来的朋友更是人生的一件庆事,如果能从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叮叮)
……
瞧,心怀各异的人们,揣着不同的交友目的,就这样开始了网络聚会。给自己取个网名(即网络ID),挑个把热闹舒服的交友网站,注册登记,片刻之后,你会通过自己递交的Email邮箱取得登录密码,然后,就请尽情上网玩个够吧。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会尝试网络交友呢?
首当其冲的是:单身的!
无庸讳言,许多人踊跃上网,最本质的冲动,无他,就是想给自个儿找个终身伴侣。有的婚史空白,有的离异无小孩,有的文姬新寡,有的是单亲妈妈……。你也许会奇怪,怎么就有那么多人,在网上找婚友呢?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热心的“红娘”,给她一位闺中好友F介绍了好几次对象,都没成功。最后,“红娘”给F一个热门交友网站网址。F上得网去,邂逅一位男网友B,俩人在网上聊了三个月后,互留电话号码,又通了三个月电话后,相约见面。B长得一表人才,更兼家境富裕,而F却是个“恐龙”妹妹(注:网络用语中,称长得难看的女性为“恐龙”,称长得丑陋的男性为“青蛙”。下同),但F文字表达能力很强,而且嗓音甜美,所以在那半年未曾谋面的交往中,B早视F为梦中情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见了面B对F长相上的欠缺视而不见。据说俩人前一阵已三媒六证,喜结连理了。
瞧,这比一般收费颇高、成功率不确的婚介所强吧?婚介所还时不时地找些“婚托”来唬弄你,或对方一见相亲对象长得不顺眼、找个借口就溜了呢,哪会像在网络上这样渐渐培养感情、慢慢发掘优点呢?
当然,除了单身,就是已婚的了。已婚的上网,自有已婚的心事:
“我是个家庭主妇,在家照顾我两个可爱的儿子。想找其他妈妈交流育儿经验”。(望子成龙)
“我们是一对夫妇,共用一个ID。我们酷爱网球,想找一些球友闲时一起切磋球技”。(网球男女)
“嗨!冬天来了,有没有人想和我们一起去滑雪呀?”(冰山上的来客)
……
当然啦,单身的也好,已婚的也罢,故事总是比它表面呈现给你看的要复杂得多。
有句俗谚说:“忙碌的人是没有时间哭泣的”。可是笔者认识一个极其忙碌的人,他却常常忙里偷闲,上Yahoo提供的交友空间唱歌。他上网的目的是以歌会友,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我在那里唱得很好,被称为‘歌王’,另一个女高音,也唱得不错,被公认为‘歌后’”。
时间一久,“歌后”慢慢喜欢上了“歌王”。“歌后”当时人在加拿大,表示要飞到加州去看“歌王”。“歌王”早已娶妻生子,一听急了,连忙劝阻:“别来别来,我是有家庭的人”。“歌后”恨恨答曰:“怎么不早说?感情付出收不回,非去见你一面不可”。“歌王”是个聪明人,机场接“歌后”时拉上了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单身男孩,结果“歌后”与斯坦福男生一见钟情,“歌王”也总算逃过一劫。
而好多已婚或早已有了结婚对象的,也常常打着“诚征生活中的朋友”之幌子,起劲地猎艳、追逐一夜情、寻找同居性伴侣等等。
有人说,网络处处是陷井。可却有大把的网人,明知是陷井,还照跳不误。真不知是他们游戏于网络,还是被网络游戏了。
听这位叫“假面”的女孩,是如何叙述她通过网络而有了第一次一夜情的:
第一次一夜情是和未名空间的一个网友,也算是我第一次和网上的男人有了亲密接触。那时候我在上学,暑假在一件银行实习,生活不好不坏,男伴不在身边。BBS上的他写信给我说那几句老话,什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尤其又讲911亲见人们纷纷从世贸跳下摔死在当空的情形,突然觉得做个IT程序员给印度老板奴役只为五斗米折腰的悲伤,想当年在大陆上学时候也曾经激扬粪土,现在只余一件租来的小公寓,一个稳定的女朋友,和一份薪水不好不坏的工作。他说不想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慌慌地就到了老;他说他需要个改变,需要个刺激。他说他想见我。
那天见他,我起初只想扮作个无邪的网友女生,于是穿了件颇保守的高领连衣裙,套了白色的牛仔夹克,批着一头乌发,只在嘴唇上点了几抹唇彩。他是个有些老气的中国男生,穿着纽约很流行的黑色风衣,一米八七的个子,却瘦得两腿纤细,皮肤黑黑的,两只眼睛很大,双眼皮。却并不是像他描述的那种无聊的程序员只郁闷的要自杀的精神面貌。他例行公事地大呼惊艳,然后又重称在聊天的时候没想竟然的确是个网路美女,我道行甚浅,立刻倍感消受,对他也亲切起来。
我们去了一间韩国小饭店。他说他看我很有气质,问我是不是北大的。我为了不给北大丢脸,就顺口说是北外的。
问起他的背景,的确发善可陈,算是未名空间男同胞们的标准简历:上海某著名理工学校毕业,在大陆工作几年,甚无聊,来美国破校攻读计算机博士,中途转硕,背着老板找工作,来纽约小公司当程序员,老板无非是老的印度人或者中国人,女朋友谈了两年,已经在逼婚,两人住一起,只为房租便宜一半。吃饭到下半顿就又知道他女朋友是复旦的,现在在哥大上工商管理的硕士,他要每年出三万美金供她读书,的确算是仁至义尽了。
我对于这种背景的男同胞向来并无兴趣,便打算尽快结束约会。直到他送我出了小饭店,在时装大道上信步行走,麦滴逊广场花园里的椅子上坐满了衣衫褴褛的单身汉们,几种爬藤植物在旺盛地人群中狡猾地爬行着。
他突然凑过来,趁我猝不及防,把嘴凑到我耳朵后面,小声说:跟我回去吧。
一股香烟的味道。
我于是觉得轻贱肉体在渗人心脾的熟悉的味道中逐渐升腾了。飘舞了。迷醉了。
做爱以后,在他家浴室里面洗澡,发现他女朋友用的资生堂的洗面乳,爽肤水和嫩肤露赫然摆在镜子旁边的小架子上,还有一截未用完的蜡烛和body&bath的花瓣香片。
突然知道这是另外一个女子温暖的一角了,突然觉得恶心,看见镜子里自己被热水泡出红晕的赤裸的肌肤,刚刚被一个陌生男子疯狂地侵犯的冒着热气的侗体,恬不知耻地裹在另外一个女子的浴巾里。
听见头脑里的那个理智在嘶叫,只觉得刺激。道德终于死尽了。
快餐式的一夜情和婚外性的确很适合快节奏的都市人生。工作压力大,不愿承诺未来,不想被太多责任拖垮,但生理上的需求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宣泄和慰藉。于是说得投机的网友,从网上一路玩到网下,快乐是快乐了,就不知到了最终,感情真的不会太受伤吗?
今天你博了吗?
一位网管(注:网络管理人员之简称。下同)对我说:要想在网上人气旺,有三个成功诀窍。
一曰女性。美眉总比男生吃香。新人进入网上聊天室,一看你的ID叫“风月俏佳人”,立即有一群GGDD(注:哥哥弟弟之字母缩写。下同)上来打招呼,没说满三句,就有人问你要不要另开个私密单间一对一聊。
“那有没有人明明是男的,却假冒女的呢?”我问。
“当然有啊。这种变态挺多的”,网管见多识广。
“但是注册时,‘个人信息’中‘性别’一栏不是必须填的吗?万一真跟哪个网友看对眼了,网友一见面,老母鸡变鸭,那不是很不上路?”我始终疑团未释。
“咳,光注册又不要钱,一个人可以注好几个ID的。你没见‘年龄’一栏都填什么‘99岁’、‘体重’个个‘108公斤’吗?谁信啊?真真假假的,反正是网上闹着玩呗。到时用什么ID跟人面对面,你自己决定嘛”。看来这网管搞不好自己就有几个身份呢。
二曰照片。有照片的要比没照片的受欢迎。说穿了俗人还是看重臭皮囊,神仙姐姐和恐龙妹妹,帅哥和青蛙,谁更受青睐这还用问吗?网友们一般是按地儿寻人的,比如你最近搬到康州,想结交些附近的朋友,那你就会按照“康州”来搜索,搜索到的一串网友名单中,那些上传了自己照片到网上的人,你是不是格外有兴趣想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呢?是的!但人家的照片只对好友开放,换句话说,只有成为她/他的好友,你才有资格看照片。为了表示你的诚意,你先把对方设为好友吧,一来二往的,如果对方觉得你可以,把你往其好友名单上一加,你就能看到照片啦。
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其实挺简单的。总而言之,上传玉照,保证你的点击率激增,设你为好友的人数也一路飙升。
不过上传的是自己的照片还是哪位不入流小影星的照片,这事儿就只有天知道了。
三曰博客(Blog)。说到底,这才是真正的至胜法宝呢,人气的保证,靠它没商量。在网上玩酷,好的文彩能使人如虎添翼。写网络博客日记,向公众开放,在网上迅速传播,一不小心成名,容易起来比什么都容易。
据笔者观察,成功的博客日志有两种。一种可称为“裸奔式”,大胆暴露隐私,大段露骨性爱描写,也许比色情小说多了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吧,所以读起来还挺抓人眼球的。不得不承认,裸奔需要胆识,就算周围都是陌生人,可那一脱,仍得鼓足勇气才行。那些裸式Blog写得好的,就像是优雅一脱之后的绝妙身材,美不胜收。另一种姑且叫它“选手式”吧,不裸,但段位可能更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有一些风花雪月的怀旧小资,有时录一首英文老歌歌词,有时来几句王朔语录,再用带了点儿文学性的笔触,说上点儿哲理色彩的感叹。
读着那么有趣的博客日记,你忍得住不把写博客的人加为好友吗?你忍得住不去想进一步了解他/她吗?
据报道,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出版公司(韦氏)每年都要对互联网上查询的热点词汇进行排名,今年的状元正“博客”(blog,网志)一词。其定义为:一种记载包括情感和评论等内容的个人网络日记的、往往是带有超文本连接的网站。韦氏公司发言人称,不可能说出“博客”一词在网上被查询的具体次数,但是从2004年7月份起,每月有成千上万人查询这个词。所以“博客”一词,将以2004年十大查询最频繁的词汇之首的身份,进入2005年的第十一版韦氏词典中。
好吧,郁闷了,伤秋了,失恋了,总统没选出自己投票的那位了,游戏玩不下去了……上网写博客日记吧,减压的同时,还有助提升网络人气呢。
从前的“娃哈哈”广告问:“今天你喝了没有?”如今我们常常自问:“今天你博了没有?”
看谁比谁更能玩
有次去一家川菜馆吃饭,见旁边两大桌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彼此招呼着:“我是‘会唱歌的鱼’,这位是‘乖乖兔’,她旁边的是‘小酷狼’,你们呢?”“噢,我们是‘小李飞刀’,‘东西方不败’,‘草满楼’,那边的是……”。直把一旁端茶送菜的侍应生听得笑成了一朵花。你可别误会这是森林动物运动会或“华山论剑”什么的,那是某交友网站俱乐部的一众网友正举行“比谁能吃辣”活动呢。
也是,好奇心人皆有之。在网上神侃时间久了,或看网友的日记看上瘾了,难免会产生“见上一面”的冲动。就算这些你都不想,那上网交友还不就是想多交些朋友一块玩个热闹吗?于是网站俱乐部应运而生了。
从那些五花八门的俱乐部名称,你不难看出其玩乐重点。像“滑雪俱乐部”、“期货交易俱乐部”、“民谣滚吧”、“登山,攀岩,露营,跳伞俱乐部”,“塑身塑身”、“牵小手喝大酒”……都属一目了然俱乐部,而像“咫尺天涯”、“似水流年”、“神秘花园”等等,则因语焉不详而略费猜测。
巧了,当年的研究院同学“酷鹰”,正在某“玩酷俱乐部”当义务管理员。听他介绍俱乐部管理员经验,发觉要想玩酷还真没那么容易呢。
“我上那个交友网站两年多了吧,当时是耶鲁大学一个朋友介绍的,说那里不错。后来几个网友在网上混熟了,就有人提议组织活动。先是一部分纽约市的网友周末聚一块儿吃饭,而我们康州几个则凑一块儿打乒乓球,后来就干脆把两拨人并在一起成立了个‘玩酷俱乐部’。
俱乐部成员中,人才济济。举个例子,有人当过专业网球教练,我们就挑天气好的周末找场地打网球。教练就指点大家练球。俱乐部是免费参加的,不赢利的,所以我们只收一点儿钱,够付场地费就得了”。
“那你们组织活动,最怕些什么?”我问。
“最怕什么?”酷鹰想了想答道:“有时怕人多,有时怕人少。像上次组织结伴玩佛罗里达,我们压根儿没敢在网上嚷嚷,也就六、七互知根底的一起去了,要不,报名的一定海了去,得统一买机票、订旅馆、订迪斯尼门票、接机送机……非常麻烦的。还有一次组织一帮人去附近一个度假中心玩,统计完人数后,我用自己的信用卡付的定金。后面几天,说实话心里有点紧张,怕张罗了半天,人去得没那么多,可付出的押金却是要不回来的。
具体组织一次活动,我们需要分工合作,老觉得人手不够。先要在网上听取各方意见,定下来后要张贴活动细则,活动细则主要是对费用分摊、注意事项等作出说明,反正是非常合理的,愿者参加。然后是订地方,组织car pool,发贴问谁可以提供车子,手机号,在哪儿集中,谁接谁,有时得租大车,小车们在哪儿会合大车,泊车费、汽油费、司机小费……有次组织摇滚晚会,限人数的,我们要买奖品,布置会场,考虑管不管软料。还跟保镖公司联系,租了一个保镖,他人高马大的,非常尽责,一晚上100美元。活动之后还要处理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我们俱乐部自己有Sever,有BBS,在一管理员家里,他是IT高手。有些网友不愿自己的照片在网上公布,那就还得给加密,只供本人看。我们还有专业会计义务管帐目……”。
这么繁琐!我听着都有些晕了。曾经参加过这个“玩酷俱乐部”跟另一个俱乐部的桌球对抗赛,玩得很是尽兴。真想不到这个“酷”字的背后,还有这许多热心网友的默默付出。
我活我精彩,绝不允许人生黯淡。也许,付出本身也是精彩人生的一种诠释吧。
两串贝一个“朋”
现如今交友网站多如牛毛。就算不是纯粹的交友网站,也铁定会在网站功能中列入“交友”一项。网络交友既是热点,更是卖点,网站的点击率高不高、人气旺不旺,与此很有关联。
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网友,即朋友的网络版。精明的网络拥有者,一样从网络朋友们身上,看出了“朋”字最初的、最古老的、最赤裸的深意,看出了无限商机。
还是以上文提及的“未名交友”网站为例。网站原先是免费的,可某一天,“未名交友”宣布收费了。初起时,群情激昂,民怨沸腾,各大版块发出了“联合抵制未名收费,誓死捍卫象牙净土”的声明,并坚决建立自己的服务器以摆脱未名网。结果呢?如今半年快过去了,未名交友生意日益兴隆,现已有20000人交费成为高级用户,费用为每人每月$14.95。有网友估算,扣除其各类费用,其可观的年利润大约在20万美金左右,而且还呈上升趋势。
对此,某网友在其网志中评说得相当精彩:“组织活动当然是辛勤付出,取得些报酬当然也无可厚非。我个人的看法是:未名商业化,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
未名网站刚开始的时候,是创建者为了留学生方便交流用的,没有任何商业目的(
这一点可以从创建者在网站收费前就已经彻底脱离关系看出)。后来数易其手,管理者有了不同的理念,网站使用者也从当初的朋友同学,发展成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在这个时候商业化,应该说是个好时机。一方面,后来的管理者有权利改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并把它转变成法人机构;另一方面,商业化有助于管理者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使用者服务。
交友网站要卖的其实就是服务。大家觉得它服务好,花的钱物有所值,那就没什么
可抱怨的。这和你去商店买东西一样。
以此看来,未名管理员查照片,查日记,其实只不过是在遵守行规罢了。否则,照
片日记里放上了电邮电话,就会减少网站的使用频率,减少客户流量,与其牟利的根本目的是相违背的。除此之外,网站功能正在改善中,稳定性似乎也有所提高,商家没有光顾着盈利,利润的一部分返回到商品质量上,应该还算个敬业的商家,而不是什么黑心商人。
话说回来,觉得未名的商品不值得它的价格的,就没必要去购买。最要不得的是花了钱又去抱怨它太贵、黑心,人家毕竟没有强买强卖嘛!由世界里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不交钱不活动,人家也可以选择收钱办活动。还是一句话,各取所需……。”
询问了另一位网友,她表示了不同意见:“网站要赚钱没错,可不该赚我们这些终端用户(end user)的钱。该去赚广告商的钱才是正途。网络本身就是建立在资源共享理念上的。没见Yahoo免费给用户Email邮箱空间扩大到250MB,Hotmail立马就跟进了吗!为什么?还不是为了稳住网站的高点击率?我们上网交友,只会大大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对网站有百利无一害,那些广告商见到这么高的点击率,不赶着扑过来才怪呢”。停一下,她又说:“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几个俱乐部管理人员有个共同的ID,这样,每人所费不多也能给大家发俱乐部邮件了”。
看来交友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争端,也是见仁见智的。
其实,笔者大致调查了一下北美众多交友网站,发现网站本身也十分矛盾:收费吧,怕吓跑了用户;不收费吧,又怕挣不够钱。“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句话不论对交友网站还是对众多网友,一样适用。
周华健唱道:“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 。网友,我们真的懂了吗?
诗人里尔克说:“我们彼此相触。用什么?用翅膀”。
还是让我们插上网络的翅膀,在虚拟的缘份空间自由飞翔吧。给缘份一个机会,让我们彼此相触。
在网络世界的假面舞会里,我们相遇,我们相识,但愿我们也能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