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茹月: 视角

(2005-01-10 10:28:20) 下一个

视角

-茹月

 

一年前因为换了新工作,住到了纽约的肯尼迪国际机场附近。我对于飞机场并不陌生,每年出差或者是旅游都免不了在这大得让人找不着北的巨型建筑群里迷糊一阵子。而每一次飞到天空里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贴着舷窗俯视地面上缩小了很多的道路和房屋。总是惊奇那些原来似乎巨大无比的建筑从空中看去会向棋子一样小巧,而那些宽阔的高速公路会弯弯曲曲的像一条细细的带子。看着那些在高速公路上蠕动的车流,总是会忍不住地猜测,那车里的人会不会抬头,看一下我乘坐的这架飞机,正从他们的头顶上经过。在印象中,从地面上看,天上的飞机总是像小鸟一样小小的,在高高的天空中飞翔。然后,忽悠地一下子从视线里消失。没有想过,这样的一只小鸟,真的与我面对面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不期然地,在一个下午,小鸟突然闯到了我的面前。曾有的想象竟然全无半点真实。

 

那是在一个下午,离开公司回家的路上,因为堵车我无可奈何地跟在BUMPER TO

BUMPER的车队长龙后面蜗行。无意中向上方看了一眼,突然看见一架巨型波音客机悬在了视线的上方。它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天空,机体上的舷窗和机头的标记清晰可见。也许是被它的巨大身形震慑住了,我竟然听不到任何来自于它的响声。只是不可思意地惊奇,那个巨大的钢铁物体怎么就悬在了无任何支撑物的空中。这一情景仅仅有几秒钟,可是我却觉得时间停顿了许久。在注视下,这个庞然大物,慢慢地从我的车顶飞过。它的姿态不是像鸟,而是像一条在海洋中游戈着的巨大鲸鱼。

 

从那以后,各式各样的飞机总是这样出奇不意地从我的眼前飞过。有时是波音,有时是空中客车。最奇怪的是协和超音速。它在空中不是在飞,而是像快艇一样扬着头向前冲。一点也没有鸟在翱翔的潇洒。看着眼前不时掠过的飞机,感觉在地面上蠕行的我像一只居住在海底的海螺,因为不能游动,只能够看着穿梭而过的鱼儿游戈。而原本在我身边从来感觉不到的空气,其实像海水一样也能够承载一个巨大的物体。

 

飞机在不同的高度从我的头顶飞过,突然间让原本只知道有地面和天空的我感觉到了立体的空间。原来,在我的身边不只有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还有一层又一层不间断的空间,就像是在海洋里一样,每一层海水,都可以任鱼儿遨游。不禁开始想像,如果我每天上班是从头顶的树梢行过,岂不是少了很多塞车的麻烦?而那时,看脚下的汽车和楼房,还会像在空中看时那样渺小吗?为什么过去就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头顶上也有一个活跃的空间呢?

看来,人的思维很难突破视觉(感觉)的限制。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我,在几十年里从没有想过身边的空间是立体的。当脚下踩着坚实的土地的时候,无论眼睛能够看多远,也只能够看到前面的大地,一个二维的平面。也因此,我的思维常常都是二维式的。只有当掠过头顶的飞机将眼睛带到低空的时候,那原本就存在的立体的空间才突然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也直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了立体空间的存在。

 

站在什么样的视角,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察,也才能够有那个样的思维和结论。这似乎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推理。但是在现实中却很难被接受。我们最常见的情况是,从不同视角观察的人,得到自认为唯一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并由此而认定其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而争执不休。比如说,美国政府信奉人权和法制,就想当然地认为,凡是不能够安照美国标准治理国家的政府都是腐败政府,是应当推翻的政府。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够理解,为何美国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推他们的翻腐败政府,常常是适得其反地引起那里的人民对美国的反感。因为,美国根本就没有试图去理解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不会从他们的视角达到问题的解决。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就更能够理解别人。中央电视台的《戏剧人生》节目在电影《英雄》公映之后采访了导演张艺谋。令我有些震动的是,张艺谋这个中国第一导演,竟然说他从来没有指望过自己的任何电影上映之后会听到赞扬的声音,因为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批评。在被问到他在2003年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的时候,他只说了两个字:理解。这是一个名导演对于自己的作品不能够被理解的无奈。要求被理解真不能算奢侈。但是,别人做到它却不那么容易。因为,理解常常需要超越自己的亲身体验,站到对方的角度才能够实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