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丁: 以前的日子多好
(2004-03-29 12:15:48)
下一个
以前的日子多好
任丁
发这个感叹源于女儿读书.
我们以前住的地方平和,纯朴.说心里话,我一直想再回那里,但女儿和太太喜欢热闹,爱这个大地方.少数服从多数,我也就只好随大流了.
原来住的地方有四个中学,一个办不下去了就缩成了三个,加上邻近三个城市,最多也就十来个中学.而且最好的是那里的中学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住那上那就是了.中学当然有好坏之别,也有同胞让孩子上好一点的,所需的是等空位,最多见一下校长来个面试.因没有对生源强制性的掠夺,所以各校差别不大.我对那种平和气氛特欣赏,女儿从一年级年到八年级,不敢说没作过作业,但课本是一本也没买过.有同胞也告诫过我,孩子要从小抓,要打好基础.可想想我们自己,小学初中就没念过书,大家都不念,整天学工学农又学军什么的,不也就那麽过来了.这地方给还孩子加码的就那不到百分之一,翻不起什么浪.百分之九十九都在玩,咱慌什么.所以那八年女儿的确幸福.不是都说童年就一回吗,就让她尽情的玩吧.于是女儿上树,爬墙,游泳翻筋斗,手掌上玩的一手老茧.人都说这女儿完了,不读书怎么好.不过女儿的成绩并不差,究其故,盖因大家都在玩,不学习.不读书的最大的好处是女儿玩的身手矫健,前两天女儿丢了钥匙,又想吃冰激凌,等不到太太下班,于是扔了书包,站在一楼晾台的扶手上,抓住我们家晾台的铁栏杆,一纵身就进了二楼的家,吃上了冰激凌.民以食为天吗,就冲着女儿能有办法吃到嘴里,我就特怀念原来的地方,原来的教育.人生在世不就是要活吗?不就是要吃吗?女儿能爬楼进家吃冰激凌,看来是不会有饿肚子的事发生了.
还没搬家的时候听人说这边最大的一个城市有重点学校,四百万的人口有二十来所.当地人叫选拔学校.本来不怎么有品位的一个词,到咱们那些望子成龙的同胞嘴里就变成了"精英中学".听着这名子就让人恶心.不就是个高中吗,念出来嘛事也干不了,和精英搭什么扛?再说了,四百万的人口,平均年龄毛八十,同龄人就那么五万,这一年二十个学校整出四千个精英,再加上那些私校的精英们,这精英是不是多了点?得,那是个精英比羊多的城市咱不去了,找个没重点中学的地方搬.可这鬼地方楞是找不到,没法,只好找一个重点少的,三百五六十万人,就两,一个男校,一个女校.想来女儿也没有那份天才,在全市女生中能考进前二百名,于是也就放心了.
刚来时还好,我们住的地方都是鬼子,学校虽然让买了一大堆课本,可该玩还是玩.后来女儿上了中文学校就不行了,说是谁谁谁考上精英中学.我听了这名就生气,这你在学校不好好学中文念课本偏学会了个"精英中学",那学校不叫"精英中学"叫麦克罗宾逊.女儿说就是那.我说那学校难考,你不行,女儿说考上的那厮也不比她好到那去.我说那学校离咱家远,一天三个小时在路上跑,太累,不划算.女儿说那学校四个年级快一千人,人人都那麽跑应该是累不死人的.我说你又不想给人开刀,给狗看病,又不想把有罪的说成无罪,把无罪的变成犯人,咱犯不着劳那个神,随便学学就能上大学.女儿说大家都在考,你不考人家说你是笨蛋.
得,这就是原因,小小的人就知道舆论,知道人言.该高兴还是悲哀?悲哀中有一点高兴,最少能看出女儿还没变成香蕉,还按着老辈的想法在看周围.
和大多数家长不一样,我是打心眼里盼她考不上.太太说,你疼女儿疼的都有一点自私了.我说我一点都不自私,我全是在为她想.要是她考上麦克罗宾逊,我一脸的光,最少在同胞中我一脸的光,可这罪得她受是不是.早上七点起来,晚上五点到家,同学都是猴精猴精的,在那个环境中能不累吗?更重要的是,她又不想读那些个高分的学科,咱跟着人家劳的那份子神吗?
以前听一个开店的好友讲他早先的幸福时光,说是那会周末,公共假期都不开门,开店和上班一样,五天工作.后来一家想出人头地,就多开两天,害的大家周末都得开门.要出人头地的没出成头,大家钱也没比原来多挣,到是多贴了两天周末在店里忙.朋友说现在又有人出来挑战政府,复活节也开门,宁愿给政府交罚款,要这么下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不得闲了.以前的日子多好!朋友感叹道.
是啊,以前的日子多好.七七,七八千军万马考大学时也没有今天这么残酷.我就纳闷,二十五年快过去了,大学录取比例从占同龄人的2%涨到了8%以上,这竞争却是越来越激烈了.用资源稀缺是没法解释这种现象的.前几天看了个新闻,说是台湾还是香港,家长通宵排队给孩子报名上幼儿园,说那园子是名校,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以前的日子多好!还能回到那美好时光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