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都柏林: 等待戈多, 还是行不得也哥哥

(2008-02-12 08:35:48) 下一个

没有拿欧元,没有太多计划,没有行李,没有签证,来到了都柏林.
没有事前再看看詹姆斯·乔伊斯的任何东西

电话里,朋友问我说: 你到了那座桥吗?
我说: ? 什么桥? 这里到处都是桥.
朋友说: 你去看了詹姆斯·乔伊斯吗?
我说: 你要大家都发疯吗? 我去了Guinness 啤酒厂.
朋友说:  那你以前看詹姆斯·乔伊斯的书干什么?
我说: 我看过吗? 你去看尤利西斯吧. 我去买吃的了,买很多.

 电话里的朋友走了, 说等以后自己到都柏林看看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1]。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他们既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戈多到底会不会来,就这样生活在希望渺茫的等待中,时而产生天将降大命于自身的豪迈感,时而因空荡荡的前方而沮丧,并且不得不通过各种无聊透顶的游戏和话语来打发时光;剧终前,他们终于打算离开,却又都站在原地不动。

  - 咱们走吧?
 - 咱们不能。
 - 为什么不能?
 - 咱们在等待戈多。
 - 我问你难道我们没给系住?
 - 系住?
 - 系——住。
 - 你说“系住”是什么意思?
 - 拴住。
 - 拴在谁身上?被谁拴住?
 - 拴在你等的那个人身上。
(参见王晓华 等待戈多).

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主义.
主那么多义
满街的人都是戈多, 满街的人都在等着戈多,满街的人高兴,或不高兴, 心里可能都唱着这样或那样的行不得也哥哥

请你留下,不再远离

在我的心中,多么爱你,但原你的心中也有我.但原我也在你心里.
歌名儿多好, ‘ 你在我心中’…简单,直接,明白

谁是戈多戈多又等待了谁.
想着想着
,都柏林两岸的灯火都亮了起来
我不是都柏林人
, 不是.
简单点.



[1] 塞缪尔·贝克特一九零六年出生于爱尔兰一个犹太人家庭。贝克特读中学时即酷爱戏剧,他于一九二七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因其学业优异, 次年至一九三零年间应聘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此间,他结识了侨居巴黎的英国颓废派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深受其影响。二战间,巴黎沦陷,他曾参加过地下抵抗组织。战争结束后,他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贝克特从青少年时代即开始写作,到战争结束时,他已有不少诗歌和小说作品问世,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洛纳正在死去》、《无名的人》,这些小说都意在说明,人生是周而复始的艰辛而又虚无的浪游,是内心的狭小的,而又毫无意思的浪游。这些小说已经暴露出了他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反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这在他稍后的戏剧创作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于一九四八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作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