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半塘学辛,豪气不足 by 菠萝嗝

(2008-08-18 12:12:30) 下一个
 王半塘喜欢学辛词,但终究豪气不足。——不足的原因,跟他这人的幽默感不如辛弃疾强有关。所以半塘骨子里,没有那种破罐破摔的东西,只是那种文人扮酷。比如下面这词:
 
 

                       沁园春

 

(小序)岛佛祭诗,艳传千古。八百年来,未有为词修祀事者。今年辛峰来京度岁,倡酬之乐,雅擅一时。因于除夕,陈词以祭,谱此迎神。而以送神之曲属吾弟焉。

词汝来前!酹汝一杯,汝敬听之。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芒角撑肠,清寒入骨,底事穷人独坐诗?空中语,问绮情忏否?几度然疑。    玉梅冷缀莓枝,似笑我吟魂荡不支。叹春江花月,竞传宫体;楚山云雨,枉托微词。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长安陌,听喧阗箫鼓,良夜何其?

这是王半塘写得很有意思的一首词。词的写作时间,是1897年,正是戊戌变法的政治温度一路走高的时候。此时半塘最小的弟弟辛峰到北京来跟半塘一道过年,哥俩相逢甚惬。半塘这个弟弟也喜欢弄词,大概因为趣尚相投,所以二人感情很深。估计在他们相逢后的那些日子里,谈论了很多关于词学的话题,兴致竟一时消歇不下来。所以除夕这天,他们忽然想到要学着中唐诗人贾岛祭诗的样子,来祭一祭词。于是就有了这篇词作。

“岛佛祭诗”是贾岛的故事。贾岛这个人,说起来很有意思。他是中唐诗歌界“苦吟派”的代表人物。现代人喜欢拿来教育孩子学习作文时遣词雕句的“推敲”故事,就是发生在他的身上。他这人早年当过和尚,所以王半塘在词序里称他为“岛佛”。贾岛还有一句描写他苦吟状态的诗句,叫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年才得了两个句子,可见他做诗做得有多苦。大概是因为太苦了,有一年除夕,他把自己那年写的所有诗稿都搁在案子上,看着它们,越看越激动,觉得那都是自己心尖上滴出来的血!于是焚膏敬酒,对着那堆诗稿叩拜起来。这就是“岛佛祭诗”的典故。这种故事,其实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心寄托。类似的痴情故事,在别的朝代中也有,比如说宋朝的“米芾拜石”之类。

王半塘写这两首词时的心态,恐怕并不像贾岛当时那么沉重。所以他这词的结构和语调,仿的是辛弃疾的路子。辛弃疾这个人喜欢喝酒,也时常喝醉,像他写自己“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样的景况,真是十足的放浪。大概他也觉得总是这样醉酒任诞下去不好,所以有一回下了个戒酒的决心,并隆重地写了一首词,题目就叫“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我们可以先看看辛弃疾那首词是怎么写的: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这首词写得相当好玩,意思也好懂。为什么说它好玩呢?因为词人本来下的决心是戒酒,结果落笔的时候,却成了“戒酒杯”。可见他此时已经有点动摇了。因为即使不用酒杯,其实也能喝得到酒,比如说抱着酒坛子直接喝就是一个办法,如果是现代人,用吸管子喝也是一种办法。所以说,辛弃疾的戒酒是给自己留有太多的退路的。不过这首词写的倒是很精炼,只在词的最后一句,写了一笔“杯”的作答。(其实辛词还有一首“杯汝知乎”,与前一首相合的。但那首书袋吊得太多,我们就不看它了。)王半塘把这种作答的成分铺衍开来,变成另一首同调的词(这里未录)。所以王半塘的这两首词,就是“主人”与“词”的一问、一答。

王半塘的词,显然比辛弃疾那首词要“沉郁顿挫”,不像辛弃疾那么幽默。他们一开篇的语气就不同,半塘说:“词呵,你到前面来,我要敬你一杯酒,你好好听我说……”而辛弃疾的语气是怎样的呢?大致是:“杯子你给我滚过来,爷爷我今天不发脾气……”两种语气相比,气概自然不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