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个人视角

除了血压高,什么Q都不高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阅读与写作

(2007-11-29 10:46:53) 下一个
11月回南京的时候,翻以前的旧书,找到二十多年前买的一本《歌德谈话录》,反复看了两遍,感觉比廿年前通俗易懂多了,所以还向网友推荐了。可惜,因为几次都是攥在手里抽空看的,终于有一次落在朋友的车上了,没能带回华盛顿来。但对此书,一直耿耿于怀,于是找来一篇比较有共鸣的观感,作者叫黄灿然。
 
黄文里有不少未必同意的看法,比如开头的人格说,歌德或者任何一个诗人的“人格”都有可能产生争议。但是,诗歌或者语言作为一门技艺是有明显客观标准的。多读经典,自然就更容易感悟标准的所在。所以,我个人始终认为要真正提高,如同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熟读经典是一种较好的“科班”式自我训诂。而且,所谓古典,其实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创新。艺无止境也。多读经典,并非复古,而是文学开新,也是由俗变雅。文学新人要取得大成就,都要经历由俗变雅的过程。而网络的热炒世风的浮躁是持久不了的。现在弄文学和文字的人,若自己有所创新,或自己心里觉得肯定是独特创新的,就以为真是那样的话,阅读经典就更重要了。阅读经典不但能知道自己的思绪前人是否有过,还能知道自己所谓创新的文学形式,前人是否早已有了。

比如歌德说:「我们这老一辈子的欧洲人的心地多少都有点恶劣,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了、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每个人都彬彬有礼,但没有人有勇气做个温厚而真诚的人,所以一个按照自然的思想和情感行事的老实人就处在很不利的地位。......如果在忧郁的心情中深入地想想我们这个时代的痛苦,就会感到我们愈来愈接近世界末日了。罪恶一代接着一代地逐渐积累起来了!」

我们现在就追求返璞归真,都去亲近大自然了。那的确比耳朵洞里被IPOD被MP3MP4MPN堵着与人性的亲和隔绝要好。然而,这种追求在歌德时代他早已体验过了,并不是我们的创新和时髦,一点都不值得夸耀和追随。我们去西藏,去攀登喜马拉雅,我们拍没有被污染的云朵和羊群,我们去感受原始的美丽。但是我们却常常是为了体验潮流的时尚而随波逐流,为了自己的照片能够有与众不同的炫耀资本,为了在博客或任何一个BBS上表示自己曾经的到达。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去捕捉美丽的瞬间,却将原本宁静的自然糟践殆尽,就连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营地,也成了垃圾场。

文学、艺术、生活,都需要创新。我们需要更有创意。

关于文学艺术的习典与创新,又想起一本不错的书:《晚学盲言》,这是钱穆先生86岁患眼疾不能视人和读写的时候,自己口述,由夫人笔记而成的一部著作。因为是口述,非常通俗易懂。是探究中国学问可深可浅的难得之作,初窥门径和深入领悟者皆适合,上下两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社会人文,深至心性修为,包罗万象,有趣得紧,推荐一下。可惜书不在枕侧,无法摘录几段。上文中“多读经典,并非复古,而是文学开新,也是由俗变雅”的话,就是钱穆先生的观点。

所以我赞成读经典,起码读有严肃传统的期刊,而回避报纸。现在中国的报纸已经是“版面任务”了,要不就是挣钱的手段。新闻记者和娱乐记者同体甚至同使命。这不但是中国的现象,全世界估计都差不多。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弄个关于CHINA的头版头条算啥稀奇事儿呢?全球化了么。尤其中国的报纸还有新闻审查制度,还有关系稿,还有只为了出名的人的无病呻吟和滥竽充数。更何况现在资讯过剩,纸媒出版物也浩如烟海,即使个别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也被湮没了。而中国的杂志,以绍介西方和追随时尚为卖点,基本就是在复制西方社会的潮流脉搏,很少有自信和创新。

相比之下,还是海外的一些期刊虽然也猎奇和追求发行量,但却认真许多,流行如TIME,完全可以当科普读物来读的,能知道很多新知识的毛皮呢。既可以知道别人想什么,也知道外边世界发生了为什么,别人都关注些什么的。特别是看标题,西方世界刊物的标题有职业水准,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台湾的一些刊物因为和资本主义接轨久了,标题也下得好例如《新新闻》。我在北京看过一本商业期刊,讲世界最佳的商业创意,结果几个月后回美,发现订的一本叫作BUSINESS 2.0的很不起眼的新创杂志,8月期的大标题就是THE 29 BEST BUSINESS IDEAS IN THE WORL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BJGirl 回复 悄悄话 谢谢. 为什么? 想找一些书评/读后感之类的文章, 第一站到您这儿, 就看到这一篇. 高兴.
看过好书, 好文章, 多多推荐
糖芋头 回复 悄悄话 存在即合理,各类读者共存吧. 就是一种人, 阅读也不必局限.
苏乡门地 回复 悄悄话 我也赞成! 周末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