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steiner

Random thoughts over random matters at random times
个人资料
正文

核心技术真的只有一层纸吗?- 兼回小刀教授

(2012-10-07 15:20:18) 下一个
从理论上讲,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或者各种专利药的组成成分等等。但是,在实际上,是不是捅破这一层纸,就可以顺利产业化,以便宜劳动力争夺市场了呢?

我们可以看看制药这个我完全是外行的领域,通过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这层纸没这么容易捅破。关键不是在于秘密,而是在于实践。有了配方,将其产品化,有一段路要走,不单单是厂房与设备,还有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需要的稳定化,成本优化等等的过程。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检测,也需要经验。我前两天说起有朋友回国,到药厂帮助生产专利过期的药品,有搞科研的,也有搞生产管理的,以及QA&QC的,需求量都不小。

如果生产过程顺利经过,还有一个市场销售的过程。首先,这些专利过期的,也就已经谈不上领先技术了,那么人家多年大规模产品化下来,对于你刚开始生产的,品牌优势不可以道里记,成本上来讲,不见得会比你的昂贵太多,因为各种程式与渠道都是成熟的。如果是专利没有过期的,需要偷偷摸摸的,那么不可能有大规模的竞争力。另外,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中国的制药在国内本身没有得到真正的支持。

国内的成药,只有两类 - 一类是中成药,走宫廷秘方或者历史悠久那些已经为社会接受的道路;另一类就是西药,要么是合资的挂着牌子的生产,比如泰诺等等,要么是生产的买了专利的或者专利过期分析出来的,现有西药的替代品。这些就是捅破了那一层纸的产品。至于说完全由国内自己开发的西药,那应该说是基本没有的;即使有的话,国内的医生病人也不接受。对于国内医疗稍微有点概念的都知道,由于医保不cover进口药,医生在进口药的分成能达到60-80%的惊人数字,那么每个医生都是告诉病人家属同一句话,“这个国产药可以用,是有效的,但是同类的进口药,相对来讲,疗效稳定/病人反应小/长期服用副作用小等等,如果经济可以承受的话,你自己看着办”。在这样的氛围下,国产药怎么得到大力推广?

我对美国的产业化能力一直很佩服。比如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拍成动画片,推出各种玩具服装,影像产品,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在接着来续集加续集。在这个过程中,这块饼越做越大,得益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这个故事的原作者,一直还是在得益。就是一个主意,反反复复把可能衍生出的赚钱的项目都挖掘出来。这样的机制与习惯下,这样的成熟模式,怎么不会鼓励越来越多的新想法?

所以这一层纸不是这么容易捅破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