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云易:父母对儿女的责任(权力)究竟有多大——从一个逻辑问题的争论想到的

(2011-02-20 14:17:15) 下一个
云 易·

前不久和一位网友无休无止地争论了一个看似无聊的“语法逻辑”问题,引起了我对养育儿女的更深的思考。起因是我写的一篇短文:“也说‘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在原文中,我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虎妈”“狼爸”还没有折腾完,已经有人若有所思,或者说“恍然大悟”地说道要“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一种悟透了人生,或者说在平凡中见真知的禅味,但其实和“虎妈”“狼爸”犯的是同一个错误: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培养。"

我的论点是,孩子的的生下来并非白纸一张,而是有他们自己的天性*的,顺着这个天性去“顺从自然”(注)地培养,成全孩子的天性,才是最佳的养育儿女的方法。

争论就从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开始:“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培养”(我的原文对这句话是否定的)。所以网友抓住这个逻辑“缺陷”给以“攻击”。他/她的观点是这样的:“顺从自然”方式,仍然是一种需要父母做出选择的培养方式,所以即使父母做出了顺应孩子天性的方式养育他们,使他们成全了自己的天性,这仍然是父母“让”他们成全自己的,所以仍然是父母的“意志”“培养”了他们。

这位网友的批评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所以我稍后改成了“孩子可以按父母的意志被培养成父母想要他们成为的人。” 结果还是有着同样的“逻辑错误”,因为此句和前面一句有同样的逻辑意义:即无论父母选择什么方式,孩子的命运,都是由父母在决定。

左思右思之后,我无法找到此网友的逻辑陋点,最终发现还是我的原文还太间短,没有涵盖在这个大的逻辑前提下两者(“推妈”式的和“顺从自然”式的)的一些更微妙的的区别。更关键的是,这个看似表面的语法逻辑的问题,还会导致一个非常容易陷落的意识误区,即孩子的成就,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还是个人人格的健全成长,都是父母的选择的结果,所以都是父母的功劳。

不管这个网友有没有这个意识,但这个意识却能代表很多中国父母的观念。事实上,父母的选择的确至关重要:孩子生下来,如果教养不当,孩子可能成为心理不健全的人;如果给以肉体虐待,孩子可以成为肢体不全的人;如果干脆抛之荒野,孩子可以成为虎狼之餐。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生命的确有着完全控制。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培养”的功劳呢?

其实中国孝道传统首先就不同意这个逻辑。虽然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但对遵循孝道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孩子的成功,是父母的功劳,而孩子的不成器,甚至犯罪,则是孩子自己的天性使之然。这一点和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态度不谋而合:只捞功劳,不负责任。这,显然是孝道的误区。然而,批判孝道却不是本文的意图。本文的目的是要辨清我个人所坚持的“顺从自然”的养育方式和推妈推爸的方式的根本不同。

是的,表面上看,一个“顺从自然”的养育方式,和推妈推爸的养育方式,都同属一个更大的逻辑概念:父母的培养 - 即父母都必须做出选择去培养孩子。所以,似乎孩子的一切都可以归功于父母的心血。然而,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推妈推爸和“顺从自然”的方式却有着方方面面的非常不同的内容和结果: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推妈推爸制造出的人,是失去了自我的本来天性的人,而顺其自然式的养育出来的人,是符合他们自己的天性的人;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推妈推爸会把孩子的成功,看成自己的成功(就像朗朗的父亲一样);而“顺从自然”的父母,会把主要的功绩,看成是孩子自己的功绩,或是生命自身的奇迹。因为这样的父母知道,即使他们的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成长,换成别人,只要是这别人和自己一样懂得“顺从自然”的道理,孩子都会成为他们自己天性所决定的样子。

再用公式阐述一下这两者的不同:在菜美儿的理念下,或者传统的儒家育儿理念下,A父母培养出A型的儿女,B父母会培养成B型的儿女,所以儿女成为父母的“产品”;而“顺从自然”的养育方式,此孩子不管是在A父母手下,还是在B父母手下(比如被领养),或者在任何一个别的人的养育下,他们都会成为自己天性所定位的那种人。这,就是两种培养方法之根本所在。虽然两者都要父母做出选择,但前者是以父母的意志为中心,后者是以孩子的天性为中心。

更不必说,既生之则养之。为人父母,养育出健康的儿女是天职,而不是需要被报答的恩德或者功劳。

在“顺其自然”的方式下,孩子的成就,是天性使之然,父母,不过是辅助了这个自然的生长过程而已(因为即使孩子不遇到是此父母,而是彼父母,孩子仍然会是他们自己)。换句话说,推妈推爸的方式是“人”在 “培养”,“顺其自然”的方式是“天”在造就。比较之下孰高孰低,无需赘述。

所以,我原文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父母不应该把孩子按自己的意志塑造成自己所希望的人,而是辅助孩子成为他们天性所决定的人,或者简单地说,扶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这个辅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的“辅助”的意识,是中国父母最缺乏的品质。正是从这一点上,我的逻辑和那位网友的逻辑发生冲突。中国人动辄大谈父母的“付出”,“灌输”及 “培养”,重点都在父母上,造成父母喧宾夺主,成了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主人翁。殊不知孩子的成长,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

中国父母的这个意识,和儒家传统的关系最大。因为儒家育人中最讲究后天的“雕”“琢”。“玉不琢不成器”。由于“成器”- 而不是“成人” - 是目的,就一定要“雕琢”。这个雕琢的过程,就是让人失去自然天性的过程,所以这样的“培养”,是成全了父母的雕虫小技,抹杀了孩子最宝贵的“天”赋品质。

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中国父母如果那天真正懂得了放弃“培养”(雕琢)的意识,欣赏自己的儿女 -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的自然美,无论其光滑还是粗糙,不管其愚钝或聪明,这些父母,才真正懂得了“爱”,和这种在“爱”的引导下的“顺从自然”养育方式。

注:“天性”“顺从自然”在此主要是针对推妈推爸的重点项目:孩子的事业,技能,智力等方面,不包括品德的培养。人性生来复杂,有些孩子生性会在品德上“善”一些,有些会自私一些。这得靠父母具体把握。对于孩子的自私品行,我个人认为不能因小而不教,否则会悔之已晚。而我们中国人正式因为太偏重技能训练,忽略了道德(我不是指像孝道之类的死板的“规矩”,而是指如何“尊重他人”之类的人格平等意识)的教育,导致中国孩子虽然表面禀赋“服从”的德行,但在如何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他人方面反而不如美国孩子。

□ 读者投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