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臭臭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时代的烙印

(2008-11-03 03:02:05) 下一个

 要是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个时代的烙印。 

50年代的人,指那时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有50年代人的特点。他们通常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有好多人刚开始时,都有敢说敢做的精神,结果被戴上了右派帽子。后来,就变成了胆小怕事的人,生怕出点什么差错,心存戒心。

  因为在那个年代就是各种运动多多,
不得不让人们从思想上提高警惕,更是因为他们被阶级斗争运动给弄怕了,因而在他们的身上被打上了胆小怕事的烙印。这个年代的工人阶级要比知识分子扬眉吐气得多。

而在50年代出生的人们,他们正赶上知识无用论,也赶上了上山下乡的热潮,因而他们身上被打上了上山下乡 烙印。这些人骨子里永远有一种动()性,喜欢新环境新事物,有一种野(心勃勃)性,时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
 
  运气好的,总能赶着浪
() 尖走,例如: 当初胸前戴着大红花,满怀大志地奔向广阔天地---农村。后来,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特殊滋味,知道农村不是长呆之地,而后他们经过努力奋斗(办法手段各种各样),上了工农兵大学或者在77/78年考上了大学。

  此时,正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再后来,有些人又考上了研究生,接着还有人赶上了出国潮。而运气差的,命运也就更差,以后的一切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即被时代推到了社会的最低层!

60年代出生的人们,他们正好赶上中国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各方面走出低谷,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起了通向西方的大门,也赶上了首次恢复高考(77)制度。

  那时的中国,
已经被文化大革命破坏得差不多了,百废待新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机会多多,所以这些人身上,通常都带有改革开放的烙印。

  由于国门大开,
许多人都怀着好奇心,想出去看看西方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因而他们大部分人选择了出国深造,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下海经商。

  中国当时的出国浪潮大于下海浪潮,
而且国家给出了大量的公派名额,花费了不少钱财来培养各学科的优秀人才。对外商来中国投资的,给予了特别优惠的政策,,对下海经商的人们,开起了特殊绿灯。

70年代出生的年青人,他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从小学到中学,不但有系统地学习了知识,而且还是有步骤地学习了文化,在当时学习是至高无上的,样样都没有拉下。

   
他们上大学的比例不再是百里挑一,而是十里挑一。 许多大学都扩大了招生名额,扩建了大学校舍,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能进入大学深造。
 
  他们算是幸福的一代,
生活在了一个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年代, 因而他们身上就被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有许多这个时代的人,
安于现状,他们已经不知道夹皮沟的故事,对文化大革命的事情也知道得很少或完全不知道,样板戏可能连听都没听()过,而他们的思想却比前两代人单纯得多,少了许多尔虞我诈,也活跃得多,不守旧,他们的行为表现出自私自利大于先人后已。

80后的年青人,出生在中国经济正处于腾飞时期。好多孩子的家长们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有不少家长,有钱的或有权的,早早地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学习(实行超前教育),因而国外就出现了小留学生的特别景象,而在国内也掀起了中学生出国热潮。

  这些当时只是半大的孩子们,
多数都还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在父母身边)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小皇帝),来到国外可是辛苦他们了。

    
在国外事事要自己做主,生活样样要自己打理,还要完成学习这个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否则无法向父母交代。他们这代年青人表现出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喜欢标新立异,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更没有献身精神,指公益心和助人为乐。

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我们只能视目以待,说什么现在都为时过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