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下客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个人资料
正文

丰收的灾年—“蛛网陷阱”

(2011-11-13 22:36:11) 下一个
丰收的灾年——棉花价格的“蛛网陷阱”发布时间 2011-11-06  


- ●越丰收,越亏钱——中国棉农掉进“蛛网陷阱”   ●国际投行正试图从种植源头和终端消费两头,扼杀中国的棉花产业。  


- 大丰收,对农民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当初产量一哄而上,如今价格一哄而下”。在一轮一轮的惨跌行情中,受伤的永远是中国的农民。  


-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农产品是不能自由买卖的,棉花要统一卖给供销社,统购统销。那时候,农民们不用担心棉花的销售问题。  


- 当年,作为反面教材,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美国矿工家庭的悲惨故事:  


-


- 冬天,屋子里寒冷无比,孩子和妈妈之间有这么一段对话:  孩子:妈妈,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家里没有钱买煤。  孩子:为什么没有钱买煤?  妈妈:因为爸爸失业了,所以家里没钱了。  孩子:为什么爸爸会失业?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 如今,这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种植大白菜,生姜,大蒜,棉花的农民身上。在一轮一轮的惨跌行情中,受伤的永远是农民.。  


- 我的山东德州朋友老赵告诉我:因为2011年棉花丰收,籽棉价格异常低廉,而且老家雇不到人采摘棉花(在山东农村,一个70岁的老人,在农田里摘一天棉花的报酬是80元人民币,几乎没有青壮劳动力摘棉花),媒体上也有报道说德州棉农拔了棉花改种小麦。  我问一些山东农民兄弟,你们今年上半年为什么想到要扩大面积种棉花,他们的回答十分质朴和典型:去年俺家种棉花赚了钱,而且是一年赚了好几年的钱,当时俺都后悔棉花种的太少了,加上报纸上专家们不也是说高棉价时代到来了吗?于是俺今年就扩大面积种棉花了,没想到,今年(2011年)气候很好,适合棉花生长,棉花是丰收了,但是钱却没有赚到,他奶奶的。。。(此处省略200个字。。)幸好有国家政策19800元的托底价格,老赵他们才没有输得太惨。  


- 老赵今年种棉花没有赚到钱,于是他决定明年不种棉花改种小麦了。你信不信,老赵他持有这样的跟风心态,无论种什么作物,例如换种小麦,也一样挣不到钱。但是,作为农民兄弟,他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做呢?  经济学家很早就发现一个现象:挖煤的矿工烧不起煤,纺纱的工人穿不上好衣服,种粮食的农民吃不饱肚子,大凡是和原料有关的大商品产业,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经济学家试图解开这个谜。  


-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经常看到农作物如棉花,大蒜,生姜等生产过剩,在收获季节的市场价格极低,采摘出售根本不够成本,结果农民血本无归,造成大量农作物无人采摘而任其腐烂在地里的结果,受了伤害的农民下个种植期就减少甚至不再种植该品种而改种其他品种,结果导致下次该农作物成熟季节,由于种植量以前有大量的减少,价格有再次被抬高,诱使农民又大量的种植,如此循环往复。如果用简单的“价格-数量”图形来描述的话,价格和数量的关系变化趋势犹如一个蜘蛛网故称其为“蛛网理论”。(CobwebTheory)见以下示意图1。  


- 蛛网理论研究的主要产品,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例如大部分的大宗农产品。因此当期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同时认为当期的产量取决于上一期的价格,当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2008-2010-2012,几乎每隔两年棉价走一次“过山车”。  


- 山东的老赵是不是很典型的掉进这个“蛛网陷阱”里去了啊。  农民用2010年的高位棉花价格,计算成本,再决定下期2011年的棉花的种植面积,但是2011年收获期的棉花价格,是否会真的和2010年的价格一样高位运行吗?天真的农民兄弟以为是的。  种棉花的农民只能决定自己的种植行为,无法知道整个行业的种植面积,盲目跟风的“羊群效应”使得棉农一哄而上,其结果可想而知。“产量一哄而上,价格一哄而下”。使棉花市场供求在下一周期短缺失衡,“涨价——增产——跌价——减产——再涨价——再增产”如此循环。在成熟的市场,价格和产量会渐渐趋向平衡,但是在不成熟的市场,当价格上涨时,越涨越惜售,而当产品滞销,农户作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开始竞相压价,恐慌性的抛售,造成棉花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无形中放大了"蛛网效应"。  


- 市场的棉花炒家(或者说大宗的农产品的炒家)就是利用“当期”和“下期”的时间差,把当期(如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棉花价格炒上去后,由于农民的种植面积一旦决定,中途不能变更,农作物生长周期很长,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供投机资金兴风作浪。因此许多投资基金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介入农产品种植领域,他们投资,投机相结合,著名的XXX企业的做盘手法就是如此。  


- 对于稍有规模的棉花农场或者农户如何走出这张恼人的“蛛网”呢?  笔者建议关注棉花价格的远期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不必参与交易,但是可以利用棉花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功能,也是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期货价格,尤其是播种时期和收获季节的价格,实际上反映了大多数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的预测,因而能够比较接近地代表供求变动趋势。再次,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有助于形成公正的价格。期货市场是集中化的交易场所,自由报价,公开竞争,避免了现货交易中一对一的交易方式容易产生的欺诈和垄断行为,因此,通过期货市场发现的价格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 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避免“增产减收”的悲剧,但是能把“蛛网陷阱”的损害减小到最小程度。。  


- 如今的美国几乎没有棉纺厂,但是他们却是世界第一大的棉花出口国,这其中的大部分又是销往中国,遥远的美国很少有“增产减收”的“蛛网现象”产生呢?那么,他们是如何从“蛛网”中走出去的呢?  


-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通过发达的资讯系统,把全球的棉花市场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美国的棉农。发达的期货市场和非盈利性质的民间机构一起合作,打开世界棉花市场。  


- 你知道美国人是如何研究中国棉花市场的吗?N年以前,美国人通过公开发表的中国官方数据来研究中国的棉花市场,但是发觉总是找不到真实的市场感觉,于是,他们派出几个美国大学生,到中国的产棉区,实实在在的承包了棉田,通过购买种子,育苗播种,田间管理,雇人采摘,打包交售,缴纳税收等环节的真实成本数据就出来了,这样美国商业机构,类似美国棉花协会这样的机构,就根据这个真实的数据,制定期货市场的交易策略和争取美国政府的补贴政策。相对而言,中国的棉农就显得势单力薄,孤立无援了,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中国棉花产业也将步玉米、大豆产业的后尘,被美国所控制。把中国的棉花定价权让给美国棉农,这对于中国这个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生命线的纺织大国是很危险的  近年来,在北京和上海的大型纺织面料金额服装和国际纱线展上,美国棉花公司花费巨资参展,为的也是收集市场消费信息,推销美国棉花,推广统一的cottonUSA的认证吊牌(有些还是转基因棉花),逐步占领中国棉花市场。国际投行正试图从种植源头和终端消费两头下手,扼杀中国的棉花产业。  


- 【本文作者:广州市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吴法新 手机:13926571666 QQ:85219080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