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下客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个人资料
正文

郭子儀--小人不可得罪-不聋不哑,不做阿翁

(2008-07-12 23:17:20) 下一个

郭子儀│中唐的名將  (擷取自寶德雜誌42期)
 

一、經歷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從小就再歡舞槍弄棒,加之身材魁偉,勇力絕倫,且好讀兵書,所以很早就投身軍旅。初以武舉補左衛長史,天寶八年,任橫塞軍使,後以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二、臨危受命‧旗開得勝

安祿山叛軍集結精兵,自范陽一路南侵,勢如破竹。內地多年不見戰爭,軍事荒廢,因而招募的唐軍,不堪一擊。轉瞬之間,河北、河南諸郡接連淪陷,東都洛陽也被佔領,叛軍直逼潼關,唐朝江山已岌岌可危。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亂,唐玄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率部邀擊叛軍,以解潼關之急。郭子儀臨危受命,立即率部出發,聞說靜邊軍有異動,遂出其不意斬叛將周萬頃,收編靜邊軍,首仗擊敗進攻河曲的叛將高秀岩,又設伏一舉殲滅安史精銳薛忠義的七千騎,收復雲中、馬邑,解除了河東太原的軍事威脅,打通了朔方軍與河東唐軍的聯繫。

三、推薦賢才‧聯手破敵

李光弼是中唐優秀少數民族將領,資歷、軍功及才藝均與郭子儀不相上下,二人同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麾下為將。由於年少意氣,二人曾發生過嚴重的磨擦,雖常能見面,卻從不說話。待到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李光弼既不服氣,又怕郭挾私報復,因而萌生離開朔方軍的念頭。

郭子儀擔任方面元帥後,深知李光弼是個優秀的將才,為消除隔閡,他主動找到李光弼,招恼意地承擔了造成從前不和的責任,要求二人盡釋前嫌,當國家生死存亡之秋,共同擔負拯救危機的重任。李光弼這個出身少數民族的將軍被感動了,二人言歸于好。接著,郭子儀上表推荐李光弼堪當重任。當朝廷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時,郭子儀又將朔方軍精銳分給李光弼一萬人。二人握手道別,洒淚上路,從此成為生死之交。

李光弼獨當一面之後,果不負郭子儀之望,率軍東出井陘,連戰告捷,收復了常山郡所屬七縣,與叛軍主將史思明在九門相持四十餘日。李光弼見難以取勝,派人向郭子儀求援,郭子儀率朔方軍來到常山,兩軍合為一處,有十餘萬兵馬,旋即與史思明展開激戰,史思明不支敗走,唐軍乘勝收復趙郡、博陵。

安祿山聞訊,又增派精銳數萬,向唐軍反撲。郭子儀乘敵軍剛到,立足未穩,率軍掩殺過去,斬敵二千,來了個下馬威,然後主動撤往恒陽,深溝高壘,採取「敵進則守,敵退則襲」的戰術,將敵軍銳氣磨盡,拖疲拖垮。雖然唐軍人數多於叛軍,但素質遠不能及,所以硬拼於己不利。幾天之後,郭子儀見叛軍被折騰得差不多了,遂傾師出動,與叛軍決戰,雙方殺得黑天昏地,日月無光,叛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滅,史思明也中箭墜馬,負傷落荒而逃。河北諸郡聞訊紛紛殺死叛軍官守,復歸朝廷。

安史叛軍的老巢范陽與叛軍的聯繫被隔斷了。一時間叛軍上下一片驚恐,安祿山此時前有哥舒翰堅守潼關,使他進不得,後面郭子儀和李光弼又抄了後路,使他退不得。

這時,整個戰爭形勢出現了有利於唐軍的轉折,只要哥舒翰堅守潼關,而郭、李二部北上進攻范陽,安祿山日子就不會長了。但是,剛愎而又昏庸的唐玄宗強令哥舒翰率素無訓練且缺乏騎兵的潼關守軍出關反攻,哥舒翰臨陣大哭,知道此行必敗。果然,唐軍大敗,叛軍衝進潼關,攻入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成都,戰局陡然惡化。

四、收復兩京‧中興唐朝

唐朝兩京被安史叛軍攻下,唐玄宗傳位於兒子肅宗。肅宗是個貪功近利、目光短湹娜耍瑒傇陟`武即位,馬上下詔把郭子儀招來護駕,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郭子儀身上,但在具體作戰方針上,卻又聽信身邊宦官和奸佞小人亂談。本來,有人為肅宗規劃了一個用時稍長,但能一勞永逸的收復兩京的方案,建議讓李光弼、郭子儀兩軍分頭駐紮范陽和長安,來回疲擾叛軍,最後將之合圍於長安悉數全殲。但是肅宗只求儘快儘早讓他回到長安即可,所以實際讓郭子儀採用由西向東的趕鴨子戰術,甚至不惜借回紇騎兵,許以收復兩京,把子女玉帛悉數歸之。

郭子儀在這樣的昏君手下,做事非常困難,但他仍勉為其難,擔收復兩京重任于一肩,揮軍屢戰。公元七五七年九月在長安城下雙方幾十萬大軍決戰,郭子儀先派人消滅了叛軍設下的伏兵,然後又派奇兵繞到叛軍陣後,雙方從正午殺到日西斜,突然奇兵殺到,叛軍首尾不能相顧而大敗,死六萬多人,被俘二萬多人,長安城裡的叛軍殘部隨即棄城而逃,長安宣告收復。

接著,郭子儀又揮軍東向,連克潼關、華陽、弘農,進逼洛陽。這時,安祿山已死,他兒子安慶緒自恃勇力,派主力往陝州迎擊郭子儀。叛軍依山列陣,居高臨下,地形十分有利。郭子儀令四千回紇騎兵繞到山後,而正面唐軍與敵剛剛接觸就且戰且退,誘使敵軍離開有利地形,這時回紇兵正好從後殺了上來,居高臨下一擊,這邊唐軍調頭回馬殺去,殺得叛軍尸橫遍野,潰不成軍,安慶緒只好放棄洛陽,退保相州。這樣東都洛陽也回到了唐朝手中。

這次收復兩京戰役,雖然總戰略部署存在嚴重失誤,但在郭子儀的努力下,仍然殲滅了叛軍主力,以戰術上的完滿彌補了戰略上的缺陷。

五、巧布疑兵‧嚇走吐蕃

兩京收復後,朝廷對郭子儀開始猜忌,最後解除了他的兵權。唐代宗繼位後,唐軍忙於對北方用兵,清除安史亂後的餘波;而吐蕃卻從河西走廊一路殺過來,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入朝廷,卻為代宗的親信宦官程元振扣下,直到吐蕃攻下武功,眼看就要打到長安,唐代宗方才知曉,忙下令讓郭子儀復出,抵禦吐蕃。

當時郭子儀正賦閒在家,手邊沒有一兵一卒,受命後只招了二十人就帶著這二十人趕去前線拒敵。這時長安已破,唐代宗出奔陝州,郭子儀一路招撫敗軍,到長安時已有萬餘人。但是吐蕃兵馬有二十餘萬人,收復長安靠硬打肯定不行。郭子儀料定吐蕃人一向多疑,今佔長安,未逢唐軍主力。所以心存疑感,唯恐是漢人搞的誘敵深入之計。於是,郭子儀決心用疑兵退敵,他令一支部隊到城外山上,燃起上萬個火把和火堆,擂鼓吶喊,同時派騎兵一隊隊四出城下巡遊,裝作有大軍壓境的樣子,而且還派人潛入長安城聯絡數百少年,夜裡四處擊鼓吶喊:「郭令公回來啦!唐軍打來了!」果然,吐蕃被嚇得退出了長安,迅速向西撤去。

郭子儀使萬餘散兵嚇退吐蕃二十萬大軍,使唐代宗十分感動,他回到長安後,賜給郭子儀鐵券〈即免死券〉,把他的畫像高懸于凌煙閣上。

六、單騎赴會‧談笑退敵

公元七六五年,郭子儀已經年近古稀,叛將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三十萬大軍分幾路兵犯中原,一路連戰連捷,直逼涇陽。

涇陽的守將是唐朝著名將軍郭子儀,他是奉命前來平息叛亂的,這時他只有一萬餘名精兵。面對漫山遍野的敵人,郭子儀知道情勢十分嚴竣。這時僕固懷恩暴病身亡,而回紇與吐蕃又出現了矛盾。郭子儀認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爭取回紇,遂派人去見回紇主將藥葛羅,轉達了郭子儀的問候。藥葛羅當年收復兩京時曾見過郭子儀,對他相當佩服,但他不相信郭子儀還活著,遂讓使者轉告,讓郭子儀親自來談。

郭子儀聞訊後,馬上就要單騎赴回紇大營,眾將百般勸阻,他兒子郭烯更是死死拉住他的馬砝K不放,不讓他去冒險。郭子儀說:「現在強敵當前,形勢危急,如果交戰,不但我父子難保,就是國家也很危險,不如以找鈩穹?麄儯?绻?晒Γ?翘煜氯说母7郑?绻??。?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