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7)
2014 (1)
2023 (1)
原载:侨报
加州人杰地灵,在各个领域都出过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医学奖获得者最多,拥有世界顶尖的大学再加上宣传得当,加州几乎隔不了几年就会出个获奖者。住在加州,遇到诺贝尔奖得主的机会也很高,就连我这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还见过三个诺贝尔获奖者呢!
第一个是Michael Bishop,他是加大旧金山分校的教授。当时我在那里当实习生,我的老板是著名的辐射治癌专家威廉·杜矣博士。他是个非常豁达的老板,常常鼓励我们多去听听其他专家的讲座。
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今天下午不要干活了,因为有诺贝尔奖得主将要做报告。我们坐了班车去学校总部,大礼堂里早己挤满了人,我只见台上坐了个大胡子,远远的看不清长相,听说他是198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位子坐下。虽然我对讲座的内容并不全懂,但是有幸第一次听到诺贝尔奖得主的报告,也觉得是件很骄傲的事。
第二位是詹姆士·沃森。说起他,不但本行的人都知道,就连外行人也都听说过他的鼎鼎大名。他就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之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
当时,我在一家生物晶片公司工作,那家公司的CEO曾经创建过另一家知名的人类基因组公司,在业内人脉颇广,因为和沃森博士共同推动人体基因图谱的研究而熟识,也因为这层关系,他可以请到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来公司演讲。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家长得很像爱因斯坦,也是一头爆炸式白发,像通电一般乱蓬蓬竖着。虽然传说中他的情史多姿多彩,但他仍然是单身。据说当年他们一伙人做研究时非常拼命,几乎把实验室当家了。隔壁实验室的人交了女朋友,他们就说,这个人的科研前途完了。
第三位是阿瑟·科恩伯格,他是我老板做博士后时的老板,因为发现并成功分离了DNA聚合酶而获得195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也是少数几个访问过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曾在北大做过演讲,也推荐过不少北大学生来斯坦福读书。
据我老板说,当年他要求十分严格,常常早上6点多钟就来到实验室看大家的实验笔记本,看到不满意的就一个电话打过去把你骂一顿。我老板当年每天早上7点钟去实验室,干到夜里两点钟才回家。不过见过他本人后,我倒不觉得他很严厉,恰恰相反,他是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我们要求他签字合影,他很痛快就答应了。
他80多岁了,却思路清晰、精力旺盛,还在开展新的科研课题,实在让人佩服。有意思的是,当年和他一起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12岁儿子罗杰·科恩伯格,47年后,也就是今年,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就一段父子同获诺奖的佳话。
这些诺贝尔奖得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把科学研究当作一生的最爱。
他们当初选择做科学家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否会得奖,仅仅因为热爱科学,才会不为功利,不为虚名,不计报酬,不求回报,甘愿忍受寂寞和孤独,在实验室里默默地耕耘。或许,只有这样发自内心热爱科学的人才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虽然也合影,签字,但是纯为好玩,因为国人特吃这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