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之路

健康有路乐为径;快乐无涯善作舟。
正文

开心保健就是生活(八十四)【转贴】

(2008-06-11 20:57:44) 下一个



开心保健就是生活(八十四)

第五,要与信仰不同的人讲“四个和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谈判、和平演变)与“五个互相”(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我本人没有研究过宗教,也没有研究过太多的“主义”。但从我的内心深处来看,似乎存在着一种永恒的需要,当我遇到困难、不幸和灾难时,总希望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物质的或精神的力量)会帮助我脱离苦难。我以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需要,都会产生这种意识和情感,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存在广义的宗教的神秘的信仰,只有一部分人存在具体的宗教信仰。前几年我看过一本杂志,报导了近现代科学家有92%的人信神,不知是否属实。普朗克在《因果性与自由意志》中指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在他们的天性中同时也是具有深沉宗教信仰的人”。在我国《开国大典》的电影中毛主席不只一次讲过“天佑红军”。因此,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人的本性的需要。一开始是生存的需要,是趋吉避凶的需要,到后来主要是消除心灵的空荡感、孤独感和失落感的需要。宗教意识、宗教情感、宗教实践的产生原因,也许是人类屈服于自然界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人类遇到灾难时感到无知、无援、无力而产生的。在我看来,产生宗教信仰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六种基本需要(吐故纳新、传宗接代、趋吉避凶、社会交往、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或创造性劳动等需要)远不能得到满足,且匮乏获得满足的有效手段。此外,产生宗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自身存在着某种气功功能或特异功能,能感应或体验到某种未知的神秘的力量。人们不知道这种力量是自然物质(主要表现为潜物质)的力量,而不是神的力量。但宗教实践有时会激活和突显这种人体功能。由于对这些所谓神秘的东西不能正确解释,于是宗教迷信便产生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宗教不等于迷信,宗教不是迷信的代名词。在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和宗教情感中还是存在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的。在中国,佛教的许多观念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

有人提出,“宗教的实质就是人们为了逃避现实的贫乏与约束,在精神世界中获得满足与自由”。我也有同感。虽然神和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它能给人以某种精神的慰藉,还能劝人做一点善事,还能给人以某种有益的启示。万信(仰)归一归真气(自然的本原)。所谓的神和上帝,都是人们对真气的不同显现形式的体验,对真气所造成的客观世界的反映。不过,这常常是一些不正确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从本质上讲,这些反映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的。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宗教的某些正确的组成部分,更不能迷信宗教所宣扬的消极的成分。

习练开心保健的乐友可以在唯物论辩证法指导下虚心学习宗教中的一些正确观念。但绝不可以参加宗教中的一些迷信活动。(待续)

提醒:各位乐友、各个康乐场都要按照新修订的《先天健康法(开心保健)简介》开展各种活动。要以谈心交流为主要形式,不宜组织乐友大喊大笑。谢谢大家!

潘朝东 2008 6 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