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不管怎么说,如果某一天,你捧着一本杂志,沏了一杯茶,正打算消磨人生里又一个无关痛痒的下午。这时候,你翻到一篇文章,你看着看着,眼泪就这么突然涌了出来。你默默地哭,动也不能动。这世界万籁俱寂,只剩下你的心跳和被视线模糊的纸上的文字。那么我想,这多多少少会成为你生命里值得记住的时刻。
那天,我手上捧着一本三联生活周刊。那篇文章的名字叫《1968年8月的布拉格电台》。
1968年1月,陷入经济困境数年之久的捷克斯洛伐克,在新的领导人杜布切克的带领下,发起了后来被名之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这是包括建立党内民主、公民投票普选内阁、取消新闻审查制度和推行经济自由化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方案。而这一脱离苏联模式的改革尝试,为这个当时仍然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同年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被数十名苏军“暴风”突击队员迅速占领。与此同时,苏军及其华约联军共25个陆军师,分别从捷克的北部、西部和西南边境兵分四路,入侵捷克。
21日拂晓,苏军迅速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仅持续了半年了政治改革,在苏联及其华约联军的“兄弟式的帮助下”被迅速扑灭了。
《1968年8月的布拉格电台》这篇小文,讲述的正是21号拂晓以后,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广播人身上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语言和勇气的故事。
苏联的入侵是突然的。早上八点,从酣睡中醒来的布拉格市民听到了来自布拉格电台突然插播的消息,苏联军队正在逼近电台大楼。女播音员的声音依然控制得很平稳,她说,“他们要让我们沉默,但他们不能让我们的心沉默。”然后,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军队把大楼包围了。”听上去他拿着麦克风站在一扇敞开的窗前,外面传来机关枪的声音,听上去很近。女播音员的声音依然平稳:“他们已经進入电台大楼,但我们还在这里,我们还和你们在一起。我们永不放弃,永不。”电台里忽然沉默了,听众听到了哭泣的声音。然后,捷克国歌响起,《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旋律通过微波覆盖了这座悲情城市。这时的布拉格,无数的市民听着自己的国歌,失声痛哭。
接下来的两天,捷克电台的媒体人让包括入侵苏军在内的全世界,见识了什么叫永不放弃。
在一段沉寂之后,布拉格电台的播音又得以短暂的持续。因为听到了入侵苏军包围电台大楼的广播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涌到了电台,穿着迷你裙的姑娘和穿着牛仔裤的小伙子在电台大楼前组成了人墙,他们迫使坦克停了下来。苏联军队第一次遭到了抵抗。
在市民与坦克对峙的时候,布拉格电台的驻入点记者仍然持续发回来自其他城市现场的报道:“这边也有成列的坦克,离他们远点,攻击他们是愚蠢的自杀。”当天晚些时候,就在电台大楼终于被攻破之前,市民从收音机里听到的来自布拉格电台最后的播报是:“那些待在夏令营里的孩子是安全的,父母们不要担心。这里是自由的、合法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台。”
从21号清晨直到23号凌晨5点04分,捷克境内最后一家官方电台被包围,播音员和记者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而令人惊奇的是,在国家的最高首脑被拘禁之后,在武装力量全部被瓦解之后,在所有官方电台被苏军占领之后,“自由的、合法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台”仍然在不同的频率间此起彼伏的传送着。有些播音员的声音是观众熟悉的,有些则是新人,背景有些嘈杂,敲门的声音,隔壁房间讨论选题的声音,每隔几分钟,播音员就会重复一遍“这是自由的、合法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台”,以便让刚刚加入進来的观众明白。
50万苏军正在搜查这些电台,常常是一个电台消失了,另一个电台就加入到广播网中。这些媒体人宣称,有1400万同胞的支持,这样的广播将持续下去。苏联军队陆续摧毁了大量发射机和电缆,但广播网仍然在有效率的运行:德国一位小说家正在捷克访问,他接受了来自“自由、合法的捷克电台”广播网的电话采访,很快就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自己的谈话;捷克学生拿着自己的小收音机,靠近停在路上的坦克,想让那些士兵听到真相;除了新闻报道,电台还依然会不时播放音乐。
在瓦尔第的交响乐后,播音员说:“我们的国家曾被占领过几个世纪。我们的历史是悲伤的历史,我们的武器是我们的尊严。”接下来,另一位播音员说“我们并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英雄主义,我们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希望那些待在街道和广场上的人赶紧回家,街上并不安全。”依靠听众的信源,广播网有时还会向某个电台的秘密地点发出警告:“赶紧带着你们的设备撤退,军队正在向你们的方向進发。
8月27日,一位电影明星在电台里谈话:“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未来的演出、报纸都会经受审查,但我们可以做的,是让我们的思想保持飞扬。”
8月28日,广播网发出最后的呼吁:“教师们,你们对于这个国家负有责任,你们要本着自由和人性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记住这些天发生的一切,把真相告诉给孩子们。”
8月29日早上,只有一家“自由的”电台还在播音,在950千赫,市民们守着自己家里的收音机,努力搜寻这个频率。声音渐如耳语,接下来,便是一片死寂。。。
从发动突袭到逮捕捷克最高领导人,苏军只用了不到一宿的时间。而从苏军成功入侵,到最后一家“自由的、合法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台”被查禁,50万苏军花费了整整八天八夜。
这是一篇平和客观的文章。作者苗炜先生有着行文时惯常的平稳的语调。但是读毕全文,可以说,这里的几乎每一个文字,都会让你痛彻心扉。比如这一段:
苏军知道播音员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家庭住址,但并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工作。而在危急的时刻,这些电台的从业者不但将生死置之度外,甚至没有忘却仍然尽力给听众带来收听的美感。一位记者从被包围的捷克军队的营地里发回的报道说:“营地已经被坦克包围,捷克士兵从营房的窗子里往外张望,他们好像置身于卡夫卡的小说之中。”
有主持人发出这样的评论:“这些天我们接触了许多无法翻译成捷克语或斯洛伐克语的单词,他们来進行兄弟式的帮助,我们所做的是反革命的。我们太聪明了以致难以理解这座巴别塔,但我们知道巴别塔还是会倒塌。布拉格终将成为一座沉默之城,但我们的语言还在空中,他们的子弹无法击落我们的声音。”
读完了这篇文章,作为媒体人,你很难不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回到40多年前的布拉格,那个坦克车碾压的八月,我是否也可以保有这样的勇气,面对着话筒,面对着已经开進电台大楼的坦克和已经很近的机关枪的声音,平稳的说出:“这里是自由、合法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台。”我是否也可以保有这样的诗意,面对着千万的听众,对我的同胞说出这样的语句:“布拉格终将成为一座沉默之城,但我们的语言还在空中,他们的子弹无法击落我们的声音。”
感谢楼主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