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三年前冯小刚的《温故1942》票房输得惨。后来他匆忙上阵《私人订制》给华谊还账,结果被批得临时工一样。
那一次舆论热潮中,有一位影评作者将《私》比作“大院子弟的最后一轮狂欢”,痛批冯小刚、王朔和葛优透支信用。
今年这部《老炮儿》,冯小刚却抽身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摆脱王朔的加持,站在大院子弟的对面,化身变成一个“小老百姓”。
这部符合好莱坞叙事规律的电影,最高光的是张学军在冰湖上挥刀踽踽前进的画面。
而如果我们用吃过爆米花的手抹去眼角的泪,细细想想,可能会注意到片中一条暗线——通过“霞姨”之口说出的张学军前史——它是一枚深埋的炸弹。
霞姨说,1983年张学军曾经在胡同里单挑群狼,愣是没输,干得漂亮。
她没有解释张学军当初是和谁打架,但通过影片补白(军大衣和军刀)可以推断,张学军的对手是一群大院子弟。换言之,赵家子弟。
自称小老百姓的张学军,为何能打赢?我们需要掂量一下时代背景。
1949年以降,太阳正当时,赵家的父辈们登堂入室,子弟们挥斥方遒。但各种政治运动一波未平一波起,父辈们渐次被更高的权力打倒,子弟们变成“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光环黯淡,流落江湖。
再往后,中国拄着拐杖进入80年代。唯一的神已走下神坛,以往的权力阶层则尚未完全归位,还在等待重新分配。一句话,权力暂时还是疲软的。
此时,张学军刚好初生牛犊。此消彼长,他有机会站上北京的街头、胡同和野湖,战天战地战大院子弟,夺下军衣军刀当战利品。彼时的他,有一股顶风撒尿三丈高的气魄,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拍的那样。
但张学军不知道,雾霾和小时代正在赶来的路上。他不知道,自己获得的可能是1949年至2015年间小老百姓与赵家子弟无数对决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1983年严打,国家机器重新开动。1989年压力如山。1992年画出一个圈,画出新的权力版图和社会财富。这个国家挑着一对引号前进,小老百姓只好躲进胡同成一统,任凭门外高楼生,在对拆迁的盼望和畏惧中苟活。
不是没有小老百姓成功上位,比如电影里的洋火儿。可惜,片中他对昔日伙伴有多轻慢,他对今日赵家就有多谄媚。谁能保证,他的财富与小飞的爸爸无关?
五千年的王朝,培育出2008年鸟巢卷轴一样服服帖帖逆来顺受的气质。中国同时是一个有“弑父”传统的国家。在严丝合缝的社会形态下,一代代青年通常需要玄武门和打倒牛鬼蛇神,才能颠覆上一代的秩序,一路通向牛X的自己。
但时至2015年,生在红旗下、长在小时代的小飞,根本不需要这个过程。他天生自带秩序,或者说,他的存在本身就暗示着社会秩序。
因此在电影里,张学军和小飞进行的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决。
这场对决中,张学军和老伙伴靠的还是当年的三件套:义气、勇气、力气。团结就是力量。而小飞只需挥出父辈的旗帜,无数的小喽啰和砂煲一样大的拳头,就会自动归附。天下属于八九点钟的太阳,属于他家,属于赵家。权力就是力量。
双方的差别像外貌一样明显:小飞是小鲜肉,而饰演闷三的张涵予以前说过,他们年轻时“小鲜肉”是骂人的话。
两种时代,两种价值观,两种中国,同时站在冰痕满布的湖面上。前者身心俱疲,准备用光最后一点余热。后者家奴环绕,不肯因为一份国外银行的对账单,再次输给数十年前输过的对手。
这种触目惊心的对决,是属于《老炮儿》的时代胎记。对决的结果,可想而知。就像台词说的那样:“六爷,没有宣武区啦!”
换言之,你过时了。当张学军在北京的高楼上连一根烟都没法舒心吸完时,他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电影里,张学军是孤独的,他浪子回头仗义疏财,但没有同类。电影外,张学军这种角色也没有充分的社会土壤,因此无法赢得大面积的信服。无论在红时代还是小时代,张学军都是个例。
这可能是最可怕的地方。
凯迪原创文章
任何形式合作请联系编辑微信号:daniaoz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