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二战期间,美国通信兵团164照相兵连曾在中缅印战区拍摄了数万张抗战照片,并且录制了很多极其珍贵的影像材料。多年来,这些震撼人心的历史史料一直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保存着,少有人问津。直至数月前,一些中国民间学者自筹资金,亲赴美国档案馆,历时两个多月,才从中整理出了所有的影像资料。这 些资料包括两万三千余张战地照片和超过一百多个小时的原始影像记录。《国家记忆》这本书即为其中首批五百余张老照片的图文结集,并且随书附赠包含了日寇轰炸、飞虎队援华、腾冲血战、南京受降仪式等视频内容的原始影像DVD光盘。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真实的历史细节:9岁的孩子就上战场杀敌,两年之后已成为一名“老兵”;中国士兵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使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的老旧重机枪;美国顾问为一直穿着草鞋打仗的中国步兵分发帆布胶鞋;缅甸、印度少数民族游击部队与中美军队并肩作战;名声赫赫的飞虎队战斗景象……
1943年6月30日 并肩抗日
在中国的某地——在中国某处先进的美国机场,一名美国兵和一名中国战士并肩作战,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来袭的日本轰炸机。来自科罗拉多州的伯奇 (W.E.Burch)中尉是一名无线电高射机枪手,负责守卫机场附近唯一的空袭预警岗哨。在这次空袭中,美国人对准空中15架日本飞机和10架“疑似敌 机”开火。
1944年11月23日,李占宏(音)刚刚13岁,他已在部队服役两年,稚气十足,面对镜头露出微笑。
战时广州学生
这些爱国的男女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加强民族抵抗力量。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帮助抗战,年长的学生从军参战,医学科的学生和中学生共同 成立了紧急救护队。这张照片讲述他们不知疲倦地救助那些深受战争伤痛的人的整个故事。这位紧急救护队的女学生在被炸毁的房屋废墟上,竖起了红十字会的标准 旗帜。
卡帕(Capa)/GLU/10
中国女战士
她们有勇有谋,有坚定的信念,看到她们的家园被日本侵略者洗劫屠杀,激起了她们奋力反抗的决心。现在的中国学校里,讲求男女平等,女孩像男孩一样自由。很多女孩都自愿加入抗日武装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强制性的军事训练使她们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巧,她们的英勇表现在前线被广为传颂。
1944年10月14日 收复的腾冲 点燃友谊之火
一位年长的中国男人在满目疮痍的腾冲街头停下来,向一名美军军士借火,点燃他的烟。美国军人协力将日本人驱赶出这座古城。卫立煌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经过五周的浴血奋战,以胜利结束战斗。这位耐心的玉石之都居民,挑着篮子装着他所剩无几的家当回到了焚毁的城里。图片中的美军隶属于Y部队顾问团成员,协助中国远征军进行这场成功的战斗。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1944年4月6日 给修筑机场民工送饭
中国某地,三名中国民工巧妙运用两条杠杆抬一只饭桶,给机场上艰苦劳作的民工送去。全国上下大约有30万民工参与机场修筑工程,这些机场是由中美两国工兵规划设计的,以建立攻击日军的空军基地。
1945年2月15日
在缅甸腊戍以北55英里处,第2炮兵连的一门155毫米榴弹炮陷入溪流,找来一台卡车拖拽。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1944年7月10日 Y部队参谋部公共关系办公室照片
喜欢小动物是全世界士兵们的相似之处。在这里,卫立煌将军麾下的中国远征军正向中国西南的怒江前线集结。在那里,中国军队发起了滇西总反攻,以突破日 军对滇缅公路的封锁。士兵们带上他们的宠物猴,放在为前线运输武器给养的骡马背上。弗兰克·多恩准将指挥的美军Y部队联络官小组,在前线与中国盟军一起战 斗。
1945年8月8日 中国 南宁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精神象征。一名标准团旗手站立在一座山顶上,身边由一队强壮的卫兵守护。这群士兵尽管几乎是赤脚,如今却拥有了足以能够让他们打败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武器装备。
摄影师:劳埃德·琼斯(Lloyd Jones)技术军士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中国的现代化部队
这是第一张披露刚刚来到中国的全机械化部队的照片,展示重型坦克、摩托车队和驾驶的坦克兵。中国坦克部队的名字是根据传统生肖里的动物来命名的,比如 虎、龙之类中国人较为迷信的动物。生肖动物被画在坦克车身上。这批照片拍摄于中国中部的湖南省,著名的长沙会战就在此发动。湖南有中国最好的公路网,是中 国最好的稻米生产地。尽管日军数次发动攻势企图向南侵占整个湖南,然而该省仅仅有北端一小片土地被日本人占领。
图中的坦克仅是中国称为“龙”(或中国人发音“Long”)的坦克部队的一部分。
美国轰炸机的致命俯冲
它的弹仓门已开启,一架美国B-25轰炸机在南中国海上空咆哮着向它盯上的一艘日本护卫舰冲去;这艘护卫舰是当天被击沉的两艘同类型日舰的其中一艘
1945年9月28日 拍自华南日军撤走后的第一组照片
撤退的日军刚刚离开了华南,由艺术工作者组成的宣传队出现在街头,开始在布满弹孔的墙上告诉人们抗日救国的故事。这些宣传队由青年男女组成,他们紧跟挺进的部队,为士兵和百姓讲课,用图画告诉他们中国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他们还兼任新闻宣传员。
美国空军所拍照片
1944年7月15日
在沿列多公路某处的康复营地里,史迪威将军脱帽对着一群中国退伍军人讲话。战争遗留下的伤残军人先在此学习新的生存技能——铁匠、编织、木工等,然后离开军旅回到平民生活。这个营地现在由中美共同管理经营,大约有两百多名退伍士兵(全都有不同程度的伤残)。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USOWI发布
1944年3月31日 美军士兵慰问中国战友
在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一名美军士兵弯下腰来给一名中国伤员点燃香烟。中美联军犹如两把锋利的叉子刺向日军,将敌人逐出了具有战略地位的胡康河谷。
1943年10月14日 中国人用猴子战术迷惑日军 中缅印战区
高高的树上攀爬着的是美国训练的中国丛林战士,他们要蜗居在中缅印战场的树顶的瞭望岗位里。在美军特别为中国士兵开办的训练中心经过一年的丛林作战强化训练后,他们已经随时准备在任何地形条件下进行战斗。
1944年3月31日
照片所示体现了现代机械与传统民工的强烈对比,表现这群民工奋力拖拉一个巨石碾子滚过跑道,用血肉之躯铺筑通往民族解放之路。
1945年6月13日
在中国南宁,一群中国民工和中美士兵携手将一架C-47型运输机拖出一个充满泥浆的炸弹坑,该机场刚刚从日军手中夺取。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1944年10月11日 中国 昆明
在中国的大坝机场,一名中国卫兵站立在一辆破旧的坦克残骸上警戒放哨。
摄影师:格林伯格(S.L.Greenberg)技术军士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1945年4月 中国战场上的中国伤员。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1945年8月22日中国 昆明
日本投降后,美国用飞机向日占区人民抛撒宣传单,图中所示为传单内容之照片。
摄影师:上等兵 库兰特(Kurant)
美军通信兵(U.S.Army Signal Corps)拍摄
(美国)国防部公共信息部准予公开
1945年8月19日
在印度潘诺图拉(Panatola)的美军墓地,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随军牧师威廉姆·鲍尔斯(William E.Powers)为13名在缅甸丛林中阵亡的美军空中运输部队战士举行葬礼。遗骸是由位于印度阿萨姆邦查巴(Chabua)的第105军需处墓地登记小 队(105 QM Graves Registration Platoon)的人员从坠机现场打捞并复原的。
食人鲨
中国第十四空军总部,十四空军的战机——食人鲨,列队等待检修。这些战斗机在对日空战中取得惊人的十比一的好成绩。
一等兵唐纳德·E·品客,来自华盛顿州艾佛雷,为信号部摄影师。
一群好奇的中国步兵把正在准备摄影设备的品客围住。
品客准备拍摄一些巴莫南端的照片。
1944年11月19日
巴莫,缅甸北部。中国卫兵在散兵坑中监视战地边界。这个战士要确保敌人无法渗透防线,而日军只有一百码远。
美国士兵与一个展示中国服饰的模特。
从左到右依次为:大兵拉尔夫·柯蒂斯,来自波士顿的马萨诸塞;一等兵L·S·罗森,来自波士顿的马萨诸塞;下士约翰·E·史密斯,来自马萨诸塞。
在巴莫,剩余的顽固日军正在遭受第三野战炮营第九小组的轰击。操作这些武器的正是受过美军训练的中国军队。1944年12月11日
一台第七野战排一零五型豪威侧尔榴弹炮,在刚向日军轰击之后处于炮筒后座状态。1944年5月1日,巴莫。
第一一四团第二连的战士携带火药补给前往巴莫前线。1944年12月12日
临时坦克组的中型坦克在攻击拉戌的敌军时开过南曜河,迎接他们的是被困在这个地区的印度苦力。1945年3月6日
第一临时坦克组的坦克正在接受改装,被用作推土机来为其他坦克开路。老拉戌,缅甸。1945年3月6日
来自伊利诺伊的第二七四连下士C·A·麦克拉里是战地军警,正在密z那展示一只“食人虎”。这是老虎足有二百五十磅重,十二英尺长。
照片拍摄于被中国第三十八军从日军手中拿下二十四小时后的缅甸巴莫,日军尸体和废墟一目了然,1944年12月16日
一群官兵向第一一四团第一营所在前线运送一些广播设备,那里正在进行对日军的心理战。巴莫,缅甸。1944年12月12日。
靠近巴莫南方的建戌,第三十师九十团第二营的中国士兵在操作一部八十一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这个第二营的中国士兵已经对埋藏在山谷里的日军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轰炸,但是始终没能将日军赶出来。1944年12月8日
中国军官视察美军军械学校
林Z·H中校是来美参观军队设施的中国军官访问团中的一员,正坐在一辆报废坦克的驾驶员座位上,这辆坦克属于马里兰州东南部的阿伯丁·普罗文试验场。 自动化部门的主管F·F·方丹将军正在讲解控制系统。旁观者,从左到右:技术培训主管拉尔夫·J·卢梭少校;常C·S中校,和常H·C少校。阿伯丁·普罗 文试验场是美国最大的陆军军械中心之一。
第四*四防空警告营的四十毫米口径防空枪械手们正准备向日军的空袭发起抵抗,地点为缅甸南辛的C—47跑道,1944年12月17日。
中国海军舰队驶向东方
中国新式海军的八艘军舰,曾属于美国海军,正结束它们在加州圣迭戈的访问,掉头前往东方的基地。由受过美国海军培训的中国海军人员操纵船只。
图为“永泰号”引擎在甲板上大修。参与人员为美国海军首席机械师大副罗伯特·加里森,外联海军军士。他正在演示引擎修理过程中的一个微妙要点。接受指导的是二等消防员李卫华(Lie kwe hwa)和袁长泰(yuan chang tai)。
鲍兹温的大副乔·托里斯(右)是“永泰号”上三位美国海军军士之一。他正在演示一种新的结。接受指导的是中国海军的叶立发(yeh li fa)。
为检查布置房间。
英文课
中国。1945年3月9日,第二百军的士兵踩着竹子桥登上C-46,这些士兵将被空运到东部前线。
一位兽医在利多基地猪场治疗猪的锥虫病
印度利多基地的野猪进食。这些野猪种是一批美国进口诸种的后代。
美国士兵将管道从飞机传递到缅甸
缅甸北部,一群美国士兵将建造管道的材料从一架C-47运输机上抬到一辆卡车上。这截管子的直径为四英寸,其它管子也有六英寸。专门为战争设计的这些管道被称为”侵略”管道,它们比普通管道轻,便于运输。
中国车队从缅甸开过史迪威公路,1945年2月2日
中美车队的卡车司机在驶出密z那时,向一位缅甸母亲和她的孩子致敬。这个车队在1月28日达到中国畹町,这标志着中国内陆封锁的结束。这条新干线并不会立刻解决中国的战争供给问题,但会在现有的大量盟军空运物资的基础上多有帮助。
威廉·H·皮克斯上校和少霖(音译)上尉,一起目送中国第五陆军士兵登上昆明机场的飞机,1944年9月6日。
1944年8月25日
在腾冲市南城墙树立着一座云南省省长的塑像。这部分城墙和这座塑像现已残缺不全。
1944年8月25日
在腾冲市南城墙树立着一座云南省省长的塑像。这部分城墙和这座塑像现已残缺不全。
松山,日军防御工事所在地,一名中国军官站在一台美国履带车“国际收获者”号旁边。中国军官说履带车被日军用来加固他们的防御工事。
来自俄克拉荷马的第五技术兵梅尔·L·汀斯利正在给一日本女子进行紧急救护。这名日本女子在中国第八陆军收复松山阵地时受伤被擒。两名中国士兵在展示俘获的日军旗帜。
1944年9月7日
1944年9月8日,一名中国士兵站在一台刚刚缴获的火炮上。中国第八陆军炸毁了日军占领的碉堡,剿灭十五名日军。
一辆伪装过的中国第五陆军装甲车在缅甸公路上快速开往龙陵的前线。1944年9月10日
按照日内瓦条约的规定,一名日本军官和他的士兵在等待处理。这五名官兵已经接受过中美情报特工的审问,并被松绑以方便他们享用中国军队提供的食物。接下来他们还会接受新一轮的拷问。
腾冲,1944年9月6日。
美国学校里的中国学生
一个中国学生在训练敬礼和微笑。这个学生是来美国东部斯瓦特莫学院进行语言和技术培训的青年海军军官中的一员。这些中国学生每天要学习五个小时的英语,并且把剩余时间全花在军训和体育课上,但是,他们仍然能够找时间参加学校的运动俱乐部和学生联欢会活动。
美B-29重型轰炸机机组人员
日本人曾认为,在二战亚洲战场上出现过三次 “玉碎战”———也就是日本军队被全部消灭的战役。这三次战役分别发生在滇西的松山、腾冲和缅北的密z那,而这三个地方都是中国军队打下来的。
中国军队第14师42团队列里最年轻的士兵——12岁李乐贝。
左起:美军译电员、美军兽医、马、中国士兵。
章东磐称,前几年,在怒江边作调查,寻找梅姆瑞少校的埋葬地点,江边一个老人说,1946年美国军队用直升机将梅姆瑞少校的遗骨迁回了美国。“我当时连笔记都没有做,心想——听他瞎扯。那时我认为,朝鲜战争的时候,直升机才被用在战场上。而这次在美国复制照片,我们看到了1945年装备给第14航空队军用的直升机。我这才想起怒江边上的老人说的是对的。当时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编的,没有想想他如果没见过直升机,怎么想得出编这个词?”
犹如历史的切片,每张照片的拍摄者都曾努力记录现实,向未来的人敞开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12岁的云南孩子李乐贝正在跟高大的美军同行夸耀自己手里的汤姆式冲锋枪如何好用,而背面的文字说明指出“他已经是入伍一年的老兵,曾经向日军投掷了两箱手榴弹”,13岁的李占宏满身挂着军用水壶和背包,对镜头微笑着用大拇指比出 “好”的手势,另一幅照片里,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坐在一大堆炸药面前,用手往丝绸袋里填充炸药粉末,“这些无畏的孩子根本还不懂什么叫死亡,还有什么比看着孩子为一个民族送死更惨的事?我们不忘记历史,并不是要激发仇恨,反而是要压制我们的恨,激发深沉的爱。”章东磐说。
中国伤员
被俘的日军俘虏
1944年10月4日,云南腾冲,中国士兵在步枪手的掩护下将火焰射向日军碉堡,引发爆炸,堡内所有日军毙命。
1944年3月,美国第一空中特种兵团轰炸机正在轰炸日军在缅甸的物资仓库。
这个小女孩自己虽然也很害怕,但还是像大人一样搂紧更小的孩子。
抗日不只有平型关战役,还有长城抗战、淞沪会战 、绥远抗战、平津作战、太原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忻口战役、武汉会战、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南京战役、娘子关战役、徐州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晋南战役、上高会战、昆仑关战役、桂南会战、常德会战、滇湎路战役、豫湘桂战役、缅北滇西战役、密支那战役、强渡怒江战役、桂柳反攻战役、湘西会战等等。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定会以它本来的面目流传于世!
(转载自公众号:GEO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