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其实,我从小在北京长大,我也没有吃过饸饹。在北京的饭菜无非就是窝头,米饭,馒头,包子,炸酱面,涮羊肉,京东肉饼,大懒龙,疙瘩汤馄饨什么的。至于饸饹吗,小的时候真的是连听说都没有听说多。
我第一次吃饸饹是去山西招生,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学校领导去招生都是去好地方,去鱼米之乡或者有名胜古迹的地方而我们这些年轻人招生就只能去艰苦的地方。于是我就去了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一个屯留的县里面。
县教育局的干部对我非常热情,我虽然年轻但是假装是钦差大臣呀,可以决定要谁不要谁,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角色呀。
中午端上来一碗面条,有肉片儿,有香菜,连汤带水的,看着挺馋人。(这个碗其实挺大,一下子放半斤没有问题。)
县教育局的干部说:咱这里没有什么好东西,就吃几碗饸饹吧。
这一碗饸饹,三口五口就吃了。这个饸饹怎么是这个颜色的呀?是什么面做的呀?
“饸饹是咱当地的特产,是用白面,豆面和榆皮和面,压出来的。您来了,今天早晨杀的猪,您原来是客,怎么也要来点儿荤腥呀。”
真好吃!又来了一碗!
教育局的干部就带我到厨房,去看看人家怎么压饸饹。
反正,我看也看不懂,就知道面从灶台上面的那个饸饹床上面压下来,直接进到锅里。
既然看了人家的厨房,又看来人家怎么压饸饹,那就再吃一碗。
三碗不过岗吗!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东西,不锈钢的饸饹床,赶紧订一个,就可以和面杀猪压饸饹吃了。
据说,只有山西晋东南地区的饸饹是用豆面,白面和榆皮做的。而其它地方比如山西的大同以及雁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的饸饹是用荞面做的,颜色也是那种褐色的。
荞面饸饹
当然,也有白面饸饹
不过,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饸饹,还是1982年的暑假在山西省屯留县教育局吃的那三碗榆皮豆面饸饹。
《版权饸饹所有,翻印好吃不究》
--------------
您小看人吧, 79年我已经大二了!
70年代是我饭量最大的时候,也是对饥饿记忆最深刻的年代。
好像晋东南不产荞面。
不过后来,他奋发图强,成了煤老板,身价过亿!
山西还有八大盘八大碗,都是硬菜。你看看那山西的火锅,装的都是硬货!
没错,记得招体育,文艺特长生是到县里。 记得我有同学去参加体育“面试”或测试, 但没考上。 没给人家吃饸饹?
70年代,物质匮乏,麦面不够吃,一年也就有三两次机会吃肉。没油水,饭量很大。
红薯吃多了冒胃酸。
玉米面做的饼子窝头口感不好,也做不成”面条“。 饸饹机(我们那里叫饸饹樁子)应运而生。把玉米面团放到那个类似发动机“气缸”的桶子里,气缸的底部有很多小眼象漏勺, 用杠子压下那个“活塞”,玉米面团被挤压出来象面条一样的细条,直接掉到烧开的锅里。煮熟当面条吃。 那时候可没有猪肉。
荞麦对地的要求不高,农民就在边角地或坡地种荞麦喂牲口。 但70代缺粮时,也做荞面饸饹。现在吃荞面饸饹和城里人吃野菜一样,或吃新鲜,或说更健康。
你的那几碗饸饹是白色的,还有汤水,其实和饸饹做的(汤)面条没有多大区别。要是吃过荞麦面的饸饹,就知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筋道。
说到筋道,正宗的荞麦饸饹泡在汤中几天,还是老样子(很少吸水),而小麦面粉做的所谓饸饹,一天下来就成了面糊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