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个作家不切实际的YY就能改变历史进程?

(2008-07-10 10:10:50) 下一个

这位王干说了不少话(见下面所附的原文),但有没有道理?我们来看看:

1。“简体字跟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把这个汉字一改以后,中华民族很多的妙处,很多博大精深的地方都给冲淡了,或者没有了。”

有什么差距?怎样冲淡了?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光喊几句口号而没有论据能服人吗?


2。“简化字的扫盲功能已逐渐退化”、“繁体也可以扫盲”

没有人说繁体字不能扫盲。但简体字恰恰是因为简体字容易认、读和写,其扫盲功能比繁体字的强大了很多。繁体字不光对于目不识丁的体力劳动者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甚至对于象我们这些有相当好的简体字基础的“知识分子”,也都有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在写的方面(记得当初没有中文输入软体时,我曾经花了两个多小时在几张《世界日报》中仔细寻找有用的繁体字来写完一封给一位台湾人的信)。

中国从50年代起的几十年的扫盲过程中,简体字的容易认、读和写的特性立下了巨大的功劳。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硬说:“简化字的扫盲功能已逐渐退化”根本是无视事实的说法。请问王大作家,这个“逐渐退化”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对于以前的人,简体字有好的扫盲功能,而对于现在的人,简体字就没有好的扫盲功能?现在的人比几十年前的人脑袋好用吗?有什么科学根据?


3。“中国肯定是有文盲的,但是文盲那是数量非常少的,我们不能为非常少的那么,可能中国的文盲我没调查过,也许千分之一,也许万分之一。”

王大作家还记不记得,是谁说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手头没用资料,连GOOGLE、白度一下都不会?好吧,我来代劳一下。根据《新华网》2002年3月4日的资料表明: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扫盲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成人文盲率由10年前的22.23%下降到8.72%,但文盲绝对数仍高达8507万,其中2000万左右为15至50岁的青壮年文盲。西藏、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等10个省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5%,而文盲数却占全国的50%。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有少数文盲,统计表明,北京还有文盲近60万。”

这下出丑出大了。8.72%比“千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多了多少倍?王大作家的小学算术还记得吗?记得的话,请先算算看?

王大作家用瞎蒙的数字作为论据,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而这个论据所支持的论点“所以基本应该说基本没有文盲”和“文盲跟简体字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扫盲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最主要任务了”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3。“简化字损害了汉字的自然发展”,“我们1956年的时候人为地做了一次简化,是一个刻意的强行推行的一个过程,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汉字一个自然发展的自然规律。”

王大作家口口声声说的这个“损害”,能不能拿出点实际例子来?AGAIN,光喊口号是没有用嘀。要能说明你的观点,必须要有证据。

哦,仅仅是个“可能”?也就是王大作家的猜想?没有事实根据?王大作家这么高文化的人不会不知道,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想是不能拿来做论据的吧?


4。“我们1956年的时候人为地做了一次简化”、“简体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是一个新的东西,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东东”

前所未有的新的东西?

王大作家是否了解汉字的简化过程?知不知道汉字的简化过程是有上千年的历史?知不知道在1956年前,中国就有很多简化字在流行使用?而1956年的那个“人为”的过程,不过就是把这些流行中的简化字整理成一个规范的形式。如果没有那个人为”的过程,广大人民群众仍然会大量使用简化字。只是不甚规范,容易造成误会和混乱而已。从这一点来说,1956年的那个和后来的几个这种人为”的过程为汉字的自然性发展确立了规范,大大减少了误会和混乱。这不是美事一樁?

另外,这么孤陋寡闻,王大作家又是怎么当“作家”的啊?

还有,王大作家知不知道许多简体字就是从古行书来的?王大作家在欣赏那些行书时,怎么不批判那是“损害了汉字的自然发展”?也许王大作家根本不懂得欣赏行书?


5。“五十年内废除简体字”

王大作家在做梦吧?看看现在中国社会上有多少人赞同废除简体字的?可以说,除了某些“文人”(如王大作家之流),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赞同废除简体字的(即使他们欣赏繁体字)。原因嘛,就在于简体字的容易认、读和写。王大作家可以做个社会调查,看有多少人愿意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


6。“我觉得恢复繁体字可能比推广简体字更容易一些”

王大作家根据什么来做此“认为”?一个“中国古典热”能包括多少人?有多热?有多少人投书报纸杂志慷慨激昂的论述恢复繁体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个所谓的“中国古典热”其实不过是一些小知识分子的某种猎奇而已,根本不能代表每天为衣食而奔忙的广大劳动人民。

另外,王大作家不是说“文字的发展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淘汰选择的过程”吗?那么人为的废弃已经广泛使用了几十年的简体字而去恢复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使用的繁体字,难道是个“自然而然淘汰选择的过程”吗?王大作家还真的会自打嘴巴。


最后,再来说一下那位主持人:他/她可真的是半个白痴。给王大作家用这么些个完全不切实际的YY来忽悠两下,立马就相信了,还在忧虑家中的简体字印的书。真正是没有头脑。这种水平的主持人实在是有损该电(视)台的声誉。

-------------------------------------------------------------------
附:-中華之聲-转载的王干的访谈录: 作家王干:简化字损害了汉字的自然发展, 简化字的扫盲功能已逐渐退化......

精彩语录:

简体字跟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有很大差距,中国文化所有的精髓都通过汉字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现在把这个汉字一改以后,中华民族很多的妙处,很多博大精深的地方都给冲淡了,或者没有了。

简化字的扫盲功能已逐渐退化

  主持人:我不知道网友什么感觉,我觉得本来我坐在主持这个位子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反对王老师观点的,我觉得繁体字太复杂了,等于让我重新再学这个文字,但是刚才王老师说着说着,我觉得我如果不接受的话会显得我特别保守(笑)

  网友:中国人现在还有很多人是文盲,他们学习繁体字会不会有困难?

  王干:中国肯定是有文盲的,但是文盲那是数量非常少的,我们不能为非常少的那么,可能中国的文盲我没调查过,也许千分之一,也许万分之一,你像我们现在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了,所以基本应该说基本没有文盲,当然也有一些比如可能打工的孩子,也有极少数人吧,失去教育的机会。我想这些人扫盲的任务,繁体也可以扫盲,简体也可以扫盲,像台湾、海外,其他地方肯定也有文盲,这个不影响他们使用繁体字,文盲跟简体字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扫盲现在已经不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最主要任务了。

  主持人:现在主要是港台都还在使用繁体字,我去香港的时候看到那个字,其实有的字真的要猜,我觉得还是要学的,特别是当这种文字和它当地的一种方言挂钩以后就更难理解什么意思了。

  王干:比如广东、香港,他们方言是不规范的,哪个地方的方言用简体字写出来也一样看不懂。

简化字损害了汉字的自然发展

  网友:按照您这个逻辑,那中国汉字应该历史最悠久的是甲骨文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文字?

  王干:第一个,我没有说文字越古越好,我也没有说恢复写大撰小撰,也没有说写钟鼓文,我说的这个汉字是基本用了两千多年了,这么一个所谓的正体字。恢复甲骨文,我不是说文字越古越好,我现在讲的这个汉字是我们已经用了几千年了,而且基本约定俗成了,甲骨文跟我们现在汉字,它是汉字最初的一个原始形态,是有很大距离的,他是把我的话简单化了,第一,恢复繁体字不是复古,第二,甲骨文是远古时代汉字的初始时代,今天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主持人:那王老师,您希望汉字回到一个更合理、更严密、更有美感的一个形态下面,那么这个形态以什么作为标准呢?

  王干:我觉得标准应该以繁体字为主体,因为繁体字已经经过几千年的考验,你看从汉代以来,就是汉字那个基本的变化,它有变化,不可能不变化,但是是非常有限的,这个简体字基本上就是从汉朝以来基本上是颠覆的太多了,所以我觉得应该以被简化前的那一批正体字作为一个基本的框架,略做修改就可以了。

  主持人:能不能这样理解,其实文字的发展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淘汰选择的过程,而我们1956年的时候人为地做了一次简化,是一个刻意的强行推行的一个过程,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汉字一个自然发展的自然规律。

  王干:对,是这样的,刚才大家说人使用了,约定俗成了,我觉得真是这样的,比如台湾有一段时间在抗战时间,他被强行推行日语,很多人写日语也写惯了,我们关复以后当然要恢复汉字了,当然这个事情跟简体字不是一回事,但是本身简体字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且是在这么强大的一个政治背景之下,当时经历过反右,经历过文革那样一些运动,这个我觉得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

  主持人:对,我理解您的意思了,实际上如果它自然淘汰选择到了今天,那它自然会形成它的一套逻辑和合理性,因为它中间是被强行推进的,是人为催化成这样的,它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在其中,它在逻辑上不是特别合理,它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强行的变了一种形态。

  王干:对,尤其它是跟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有很大差距的,因为汉字的构成方法都是中国文化所有的方法,所有的精髓都通过汉字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现在把这个汉字一改以后,就是中华民族很多的妙处,很多博大精深的地方都给冲淡了,或者没有了。

只要政府支持30年废除也很有可能

  主持人:今天聊天的时间马上就到了,我还有一个问题要回到王老师这篇,还用我那个词,惊世骇俗的文章,说“五十年内废除简体字”,您认为第一,这个时间您认为它是不是合理,或者说在这个时间段里它一定会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另外一种繁体字的形态,一种语言形态?

  王干:这个五十年,因为我想我们使用简体字差不多也使用五十年了,我想要慢慢把简体字淡出我们书写阅读的范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弄出来的,再一个,它这个简体字本身已经形成了很多著作,形成了很多文本,所以我们还要使用这些著作,还要使用这些文本,所以我提出一个五十年,就是慢慢慢慢,要按照自然规律自然淘汰,我想是这么一个想法。

  再一个,我觉得恢复繁体字可能比推广简体字更容易一些,五十年我考虑的是比较多,也许不要五十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中国古典热,我们在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时候,经典著作的时候,大量的经典都是繁体字写成的,所以不像简体字,简体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是一个新的东西,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东东,那么这个繁体字正好是我们回归到传统,回归到我们文字的家园当中去,所以其实我说五十年,也许不要五十年,三十年就可能实现了,当然前提是要由政府来把这个方案向全国推广。

  主持人:听了您的话我突然产生一丝担心,因为我家里有很多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用简体字写的,也许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可能新的孩子会不认识它,会觉得文字很奇怪(笑)我觉得不管繁体字和简体字到底我们使用哪一种文字,其实我们都希望能够继续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汉字,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美感来。非常遗憾,今天的聊天只能进行到这里,各位网友如果有什么问题继续跟王老师讨论,可以到王老师博客上去,我们新浪博客频道也经常推荐王老师博客,王老师博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文章,谢谢王老师光临新浪“网上大讲堂”,更感谢今天光临我们嘉宾聊天室的各位网友,我们下次“网上大讲堂”再见。

  王干:再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