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客栈

临时客,澳籍华人,职业工程师,曾任“澳洲日报社”社会新闻版记者。
个人资料
正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2007-05-15 17:12:00) 下一个


啊,朋友,再见。

啊,朋友,再见。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

看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电影的朋友们相信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它是南斯拉夫著名的二战电影“桥”里面的主题曲,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当年这首歌的流行程度甚至超过了电影本身,以至于今天这首歌仍然流行,而电影本身却早已经不再为人们所熟悉了。

最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又看了一遍电影“桥”,对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实,这首歌的歌词完全是以一个南斯拉夫年轻游击队战士的口吻来写的,抒发的是这个年轻战士的心声。这个战士的名字叫巴比诺,是一个年龄还不到20岁的当地小青年,被游击队领导派去给来自意大利的国际主义战士萨瓦多尼当助手。众所周知,在二战中,意大利其实是一个法西斯国家,但是即使在法西斯国家里,也有反法西斯的战士,我记得我们中国在抗战时也有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来援助过的,白求恩医生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萨瓦多尼也是这样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本是意大利人,却跑到南斯拉夫来帮助当地的游击队抗击德军。但与白求恩略有不同的是:萨瓦多尼不是医生,而是一名爆破专家,因此,被游击队领导委以重任,要去炸掉那座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大桥。

他们一主一从两位战士在电影里首次出现的时候,是从一处高山上远远地跑过来,他们手里拎着卡宾枪和炸药。还伴随着萨瓦多尼悠扬的口哨声和巴比诺优美的歌声:

“那一天早晨,
从梦中醒来,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那天早晨,
从梦中醒来,
侵略者闯进我家乡。

啊!游击队啊!
快带我走吧,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游击队啊!
快带我走吧,
我实在不能再忍受。”

这段歌词,完全是年轻的游击队员巴比诺的语气,说明了他为什么要参加战斗?是要保卫祖国、打击德国侵略军。当时,他们两人正在孜孜不倦地炸电线杆子,破坏德军的通讯线路呢。他们的心情是那样地愉快、神态是那样地轻松。萨瓦多尼还向他那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年轻助手许诺:战后,要带巴比诺去威尼斯看水城、去佛罗伦萨看漂亮姑娘,等等等等,尽是些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他们俩加入到炸桥爆破小分队之后,巴比诺总是机警地扮演着尖兵的角色,进则冲锋在前、退则掩护在后;英勇善战、出生入死;为小分队的顺利行动立下汗马功劳。但遗憾的是:由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使得巴比诺不幸成为小分队里第一个牺牲的战士。

当时的情形是:原本和小分队一起行动的造桥工程师,在经过一处沼泽地的时候,突然失踪了。更要命的是,这位设计大桥的工程师出于对自己作品的热爱,一直反对炸桥的行动。如果他落到德军的手中,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而此时此刻,德军搜索队正在一点一点地围拢过来,眼看他们就要把工程师捕走了。小分队领导严令萨瓦多尼和和巴比诺:一定要抢在德国人之前,把工程师找回来。

就在他们往回寻找工程师的时候,与向前搜索的德军部队不期而遇。关键时刻,年轻勇敢的巴比诺突然杀出,独自向零星散布的德国兵发起攻击,只见他时而绕到德国兵的身后,对着敌人一通猛扫;时而冲到德国兵的前面,一边大声吆喝,一边不断地向敌人扫射。果然不出所料,德国兵全被他吸引了。他们都全力以赴地围捕巴比诺去了。

与此同时,趁着混乱,萨瓦多尼等人已经把工程师救走了。但此时的巴比诺已经是无法脱身了!在打死了数十名德国兵之后,更多的敌人早已将巴比诺团团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巴比诺也是腿部中弹,跑不动了;此外,他的卡宾枪里的子弹也已经打完,弹尽力竭了。最后的镜头是:受伤倒在沼泽地河边的巴比诺,被十几名德国兵持枪围住,眼看要被俘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奋力呼喊:“萨瓦多尼!”他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我已经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请让我光荣地为国献身吧!不要让德国人把我俘虏了。

远处的萨瓦多尼听懂了巴比诺绝望的呼喊,犹豫了很久,才泪流满面地甩出一包烈性炸药,炸药准确无误地在巴比诺的上空爆炸,年轻的巴比诺和十几个德国兵同归于尽了!伴随着此情此景,充满激情的重低音旋律浑然响起,仿佛是年轻的游击队员在轻轻地诉说:

“啊,如果我在,
战斗中牺牲,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如果我在,
战斗中牺牲,
请一定把我来埋葬。”

…………。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侵略军的暴行引起了小分队全体游击队员的同仇敌忾,原来反对炸桥的工程师醒悟了,原先有矛盾的两个战士也消除了一切隔阂,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抢在德军机械化部队到来之前,把那座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大桥给炸垮了。在爆破大桥的过程中,工程师和萨瓦多尼都牺牲了,工程师还亲手摁下了炸药的起爆器,与自己设计的大桥同归于尽了。

影片的最后,轻快的音乐再次响起,仿佛是那些逝去的游击队战士们在练习集体小合唱:

“请把我埋在,
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
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支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
从这里走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每当人们,
从这里走过,
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2007818 写于 珠海

 
更多相关文章>>>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平凡英雄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2&postID=8911


名著读后感之二:射杀落海日军之道德争论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6&postID=590


名著读后感之一:想起了二十年代的德国年轻人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5&postID=29666


二战中最牛的一封信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5&postID=11783


旧河北村之战 -- 谁放了板垣征四郎一条生路?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5&postID=4285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养须 回复 悄悄话 从1975年看此片起就一直ENJOY此歌。但不好意思,天鹅蛋里跳一下骨头。此歌为意大利民歌,桥片借用。萨瓦多尼是意大利人(
‘你以为意大利人就是我们的盟友吗?’俺也听过意大利原版的此曲),他不但教了巴比诺这首歌,还答应给巴比诺在罗马介绍意大利姑娘哩。另外影片在巴比那死的处理上俺也一直有疑问:站立扔炸药的距离约三五十米吧,可是完全在德军冲锋枪射程之内啊,难道萨瓦多尼穿着隐身服?anyway,i'm crazy about the movie and this song and your words.
summer_rose 回复 悄悄话 是文学城开博为数不多的专业写手。文笔流畅,性格开朗,幽默。
职业女人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笔真好,一下就把我带到了几乎已经遗忘了的电影里。今年在电视的一个什么比赛里看过刘璇和一个男歌星演绎这首歌就的别喜欢。现在听和小时候听得感觉不太一样,好像是更喜欢了。
绿山墙的安妮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我一直爱看,我计划九十月份去澳大利亚,到时能见到你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