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和一个叫“浪漫”的词连接在一起的,从耳濡目染的平面描述、电影媒介而得到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中,法式浪漫无一例外地由鲜花、烛光、香水、拥吻烘托出来的。既然身陷巴黎,一探这个浪漫之都的好奇心又肯定是拢不住的,又何必徒劳无功地挣扎呢?电影《Good Will Hunting》里面不是有这样一句话:“说到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1564),你对他的作品也许了如指掌,但你没办法告诉我站在西斯汀大教堂(Sistine Chapel)闻到的气味是怎样的?因为你从未站在那里看天花板上的壁画”。那么,站在西斯汀大教堂里闻到的壁画气味到底是怎样的呢?要从何讲起呢?不如边走边说吧,说不出来的,就不吝啬地送上一句格式化的感叹:“啊哈,浪漫巴黎啊!”
巴黎的确是一座没有欣赏尽头的城市,一幅怕是永远也不会完成的印象派巨作,点缀着油画给人留下的那种渗透、暧昧、线条呈现出的精致的粗犷感。一边是各式各样的古迹,一边则是展现着现代的轻盈剔透、极具表达功能的巴黎新区,你中有我,我中见你,处处洋溢着古典与现代经典的协调美。
曾经是拿破仑三世的宫殿的卢浮宫(Louvre),经由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玻璃一罩作为入口之一,从古希腊残迹、古埃及、古东方文物所呈现出来的考古审美疲劳,强撑着怎样也要出一把头的。一幅不知被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铁定要瞻仰的《蒙娜丽莎》,躲在镶了防弹玻璃里面带着的微笑,那所谓的神秘感,是怎么看都得打折扣的。之前满满的“有仙则灵、下自成蹊”的瞻仰愿望,在喧闹拥挤的人群中,还不如用“到此一游”来形容更贴切。那屹立在塞娜河边有“巴黎贵妇”之称的艾菲尔铁塔(Eiffel Tower)呢?去的时候被层层叠叠的脚手架包裹着,正在进行用灯泡妆点这个庞然铁架的工程,百余年的贵妇人少了珍珠翡翠的助阵是要落伍的,更不济要被人冷落的。至于替那位矮个子将军彪炳战绩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etoile)呢?每逢夜幕低垂,地下灯的装饰效果,像足了从坟墓里挣脱出来的一张阴森森凄惨惨的骷髅脸。里昂火车站里挤满了低腰露胯的都市人,五颜六色的人头撺动,行色匆匆。还有,西堤岛上的地标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已是要用欧元来买祈福的蜡烛了。大自然雨水神功之笔的杰作、蓝天下洁白如玉的圣心教堂(Basliguo du Sacre-Coeur)里绕梁飘荡着的是为伊拉克人祈福弥撒的经诗颂唱。。。无论如何丰功盖世、英明伟大,人也抵不过“大江东去”的定数,倒是所谓的建筑、画这些东西可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独领风骚几百年,永垂不朽,为后世子孙趋之若鹜地临顶膜拜,也就难怪很多发了达的人动不动要大兴土来建造标榜盛世伟绩的地标了,再把自己的名字附魂上去。总之,身陷巴黎大的情景氛围就是这样被设定的。
清晨从坐落着凯旋门的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出发,漫步在由无数小石子儿铺成的香榭丽舍大街上(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一直徒步到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并没觉得它和任何稍宽一些的大街有什么不同,虽然莫名其妙地从清新的薄雾嗅到了音乐、雕塑、香水、时装的弥漫纠缠的味道;同你擦身而过的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语言,散发着各种体味的男男女女(大把大把穿戴时髦体面的俊男美女)。两旁宽宽的步行道在晨曦中给人一种多余而夸张的奢华感觉,提醒着你到了时尚和流行的最前沿,可尽情领略奢华风范的极致,细品高雅上流生活的顶峰,任何你能想得出的极端词汇拽在这里怕都不会过分的。小资大概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暴发户烧过包儿后不屑地说:“巴黎已被我踩在脚下!”至于我嘛,不知怎的脱口念出的,竟是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句,算是带了些阶级觉悟的,拽了一个弯儿的。
当乘着公共汽车闲荡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的时候,映入眼帘最多、最平常的就是一间间大大小小的酒吧了(据说巴黎最偏僻的街角也不会没有咖啡馆,即便在夜色最深的时候,也能寻到咖啡馆灯光),人们穿戴整齐地悠闲地坐在安放于路边的椅子里,面向阳光的方向,旁边的桌上放一小杯咖啡、面包三明治、或是一杯红酒,有些是一个人静静的独自坐在那里,也不乏几个人的交谈。。。穿戴成那样(又是大白天的非周末),难道巴黎人慢酌酒吧也是在上班?果真如此的话,也许工作时间、地点和形式对于巴黎人来说都已经失去了意义?工作和享受生活方式已经水乳交融了?我也好奇他们在欣赏着什么?而左顾右盼发现的,除了匆匆过街客如我,好像也就没什么了。无论如何,这种互为画中人的情景够那句便宜的感叹:“啊哈,浪漫巴黎啊!”
巴黎人给我的另一个印象就是爱阅读,乞丐和街头流浪汉不少,估计全世界贪恋分油水的顶尖扒手也海了。无论在地铁、休闲的椅子上、商店付款的队列,还是公共汽车里、咖啡馆,处处可见男女老少悠然自得地捧着本小说或诗歌籍或报刊在看。尤其在地铁里,放眼望过去整个车厢集体阅读场面也算一景吧。地铁里的行乞一族,凭本事吃饭,比如演奏小提琴曲、或手风琴曲、或吉它曲,也有朗诵的,“表演”结束后在车厢内巡回一周,愿者上钩,绝不强求,之后再去下一节车厢;也见过在地铁入口处守株待兔的,空旷的地下通道,悠扬的乐曲回旋荡漾开,煞是好听,也别有一番情趣。不会因为你在而在,也不会因为你的注视而有什么特别的表示。那是生活,一种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生活方式,而且在外人看来能自乐其中,毫不为耻,一种与他人兼容并存的生活状态。
放下林林总总对塞纳河及延岸的描述不谈,我对河畔的旧书摊倒是情有独钟。齐腰高的栏杆上挂着一个个铁皮箱,大小统一,可以上锁,一看就是有统一管理的。在这里,看到的旧书或旧的物品,有诗画、书籍、古董,还可以看到半个世纪以前的硬币、明信片和邮票。我还见到几本30年代的中文的期刊。巴黎的流动旧书摊始于15世纪,而塞纳河畔的虽晚些,但也始于18世纪法王路易十六时期。千万别小看旧书摊的经营者,他们的学识都很丰富,任何一位随便拿起一幅古画或一枚邮票,给你讲一个很长的故事也不是不可能的。我能呆的时间不多(不敢开口怕被绊住),期间非但没看到几个人买,甚至像我这样踯躅光顾的都少,心里不禁替这些商贩的生计担心起来。不过,看到他们悠哉乐哉的神情,看到有的干脆架起了画板涂抹起塞纳河的风光,就觉得开口问生计是多余的了,没准儿为了维持这一旅游景点,政府给这些经营者发工资也说不定呢!
一般地,我在旅行的时候是很少逛街买东西的,不过来到巴黎的第一时间就破了例,倒不是因为处处可见的购物诱惑,只是因为下榻的旅馆除了日供的鞋油以外,不得不用的日用品什么都没有。随便踏进一家大众化的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分类法没有什么不同,即便不懂法文,也不会把吃的当成用的,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Globalization)给普通人带来的实惠。值得提提的,第一,酒的陈列区很大,粗略张望一下,在10个付款的顾客中,有6、7位有买酒,这样推断下来,巴黎人对酒的日需,和我们的油盐酱醋有一比。第二,化妆和服装饰品、香水可谓琳琅满目,不仅分时间、场合,也有年龄、肤质和性别的区别,价格的贵贱层次也清清楚楚的,可见巴黎人很介意通过自己身上的味道、着装穿戴来凸现与众不同,张扬个性。
离开巴黎是一个周日的中午,闻知离下榻旅馆不远的地方有早市,所以一大清早就爬起来了,一边梳洗一边的自信满满地想像着万籁空巷的巴黎该是怎样的?没想到一跨出旅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却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些人已经一杯咖啡,几片面包,在抬头等着太阳了;一些戴着耳机、脖子上带着擦汗的手巾在晨运了;也有人穿戴整齐地在遛狗;这边一对发色苍苍的老夫妇携手挽臂而行;那边拖着一大束鲜花的情侣在旁若无人地拥吻。。。哇!一大清早受这刺激!
早市和在别处的什么夜市、跳蚤市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一个挨着一个的摊位,无非分吃、穿、用、摆设几类,排开了,有1公里那么长。而众星捧月般拔眼的便是鲜花了:有插在花筒里的,有被扎成花束的,颜色之鲜艳,种类之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怀抱一束花,面露微笑,眼含温柔,心中充满的是?而收到花的人又将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家中有花的日子,即使在再阴霾的天也将是阳光明媚,不论花的贵贱,不论生活贫富,只在花瓶里插上几支姹紫嫣红,整个房间散发的是大自然不带粉饰的温馨,追求优雅、精致、舒适生活的话,或缺了鲜花的烘托,怎么好呢?
提到“浪漫”这个词,自己脑海中浮现的是融合了心与情的真诚流露和自由驰骋而沉淀出来的一种感受,也许说是一种意境更为贴切。比如,拈花含笑踏青露,愁雨缠绵扉自开,春华秋实傲清霜,围炉沽酒一倾谈。还有,风抚秀发舞轻爽,一池暗红醇幽香,霓裳迷离淡薄雾,蓦然回首醉人心。。。
这样来看,浪漫掺杂着主体、客体的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自作多情,是很个性化的私人感受。从自己这边看过去的,和从别人那边看过来的可能根本是南辕北辙,驴头不对马嘴的。巴黎是个客观的存在,就如杯中的酒一样。它们是不会因为你看不看说不说,喝不喝品不品而存在的,而看过喝过的感觉确是由你来说的。当浪漫已经不是为了某种情调而被追求,而是融于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在不经意的从容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和享受,这样来揭开巴黎这个浪漫之都的面纱是不是就容易多了?酒能醉人更妙在人愿自醉,要知道站在西斯汀大教堂里闻到的壁画气味就是站在西斯汀大教堂里闻到的壁画气味罢了。
浪漫的本质只不过是现实的一种,是在街头、市井、平淡无奇的衬托下,被“提炼”出来的情景的定格、内心的感受或悸动。平凡人几点一线的平凡日子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写的,不过普通人有福消受的浪漫确是无时不在的,只要你略微给那颗爱生命和生活的心松松绑透透气,就一定能收获上苍对在红尘挣扎的人们的慷慨回赐。换句话说,我认为浪漫体现的是一种情商,一种对生活和自己周遭环境的态度,能落实在行动上并传达出来的积极正面的讯息。所以,浪漫可以是直达要义的智慧,拍案而起的愤怒,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无惧无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柔情蜜意;它还可以是大病初愈的稀饭,雨中递过来的一把伞,烦躁挫折中默默无语的牵手,用心的聆听,面带微笑的陪伴,一句真诚关切的问候,一番开解迷思的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欢笑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个性的速食世道里,技术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不仅缩短了个人和外界的空间距离,还改变着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人们更容易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用以梦为马仗剑天涯,仅凭一鼠标就可以天马行空潇洒世间。对于种种情绪问题、需要、欲望,也有了多种渠道发泄,人们可以活得更自我。也许正因如此,更容易对别人的努力视而不见或冷嘲热讽或幸灾乐祸,对别人的成绩心存嫉妒,对人和人之间的理解过程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见不到与人和外界相处的诚意、从容和豁达,最后就只适合游荡在一个让别人奉承、认可的狭隘天地里。
这还是个厌恶贫穷的世道,处在贫穷阶层(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人承受的心理压力、痛苦指数是非常高的。于是有人夭折;有人铤而走险,行损人损己之事;有人精神崩溃;有人昏昏噩噩、得过且过;但也有人凭着非凡毅力拒绝偏离成功的通衢。虽然世俗对成功或幸福有些公认的标准,我倒觉得个人的内心感受更重要,尤其不能没有内心的宁静,否则,即使具备机敏的智慧、优秀的个人秉赋和用之不竭的精力,恐怕也难拥有成功和幸福。
这许多年来,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思考、调适,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自己想要的?是适合自己的?走多了,看多了,越来越不执着于对任何形式上的苛求,只要同时能拥有足够的衣、食、住、行,身心的健康和自由。还要有几个挚友,能与人建立无忧无虑而真心的沟通。能周游世界的广阔和自由自在,甚觉足矣。简单地说,做利人利己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
后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履尘不染心常宁,风雨兼程又一载。特作此浪漫篇,乃揽月花丛自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