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山人

本人倾心历史话题,宗教知识。在此表达对同胞的友情,对民族的认同,对孔教的崇拜。
个人资料
正文

木铎杂志 (第五期)

(2019-09-21 15:20:25) 下一个

木铎杂志’第五期

webwxgetmsgimg(2)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杂志编辑组

联系信箱:jsbao@hotmail.com  kenjsbao@gmail.com  2262647152@qq.com

 

 

 

 

 

 

 

 

 

 

 

编者语:论语圣经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和孔子对话的大门。读论语的目的不是学古文,读论语的目的不是学历史。通读论语的过程,就是我们和圣人直接对话的过程;前置经文中的诠释,只是协助理解字义—神的智慧和大道将引领我们从迷惘走向清明,使我们活得更有意义。

 

公冶长篇第五

(凡二十八章)

51 子谓公冶长章

 

  (公冶-姓;-名,孔子的学生;-古代嫁女谓‘妻’;缧绁-音LEIXIE雷泻,绑人犯的绳索,转指坐牢;-古代儿女统称谓‘子’,此处指女儿;子妻之-把女儿嫁给他)

  夫子公冶长曰:“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宫縚章

 

  (南宫-姓;-音TAO滔,名,孔子的学生;邦有道-指国家政治清明;不废-为仕之意;刑戮-指牢狱之灾,意指南宫縚放收自如,能为士,能免刑;兄之子-指侄女;妻之-嫁与他;)

  夫子南宫縚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宓不齐章

 

  (-音FU富 ,姓;不齐-名;孔子学生;若人-指宓不齐;-鲁国;斯焉-此人焉;取斯-能取得此德行之意;)

  夫子谓宓不齐曰:“君子哉若人!若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端木赐自问章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闻夫子以君子许宓不齐,故有端木赐此问-有用之材;瑚琏-瑚,琏,皆为饰以玉的贵重又华美的盛黍稷之祭器,用于宗庙;孔子把端木赐比喻瑚琏,转可为国家栋梁之意。)

  端木赐问:“也何如?”曰:“汝,器也。”问:“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为仁焉用佞章

 

  ( -名;-姓,孔子的学生;-音NING宁,此指口才;不佞-没有口才;御人-答应;口给-有应无为之意;御人以口给-空口答应它人之求;屡憎于人-常被人厌之意;-此处指冉雍;)

  或言:“也仁而不佞。”闻之曰:“为仁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吾不知其仁,为仁焉用佞!”

56 漆雕开不仕章

 

  (漆雕-复姓;-名,孔子的学生;使-欲推荐;-做官;斯之-指做官一事;能信-有资格;)

  使漆雕开仕。语:“吾斯之未能信。”悦。

 

 57 乘桴浮于海章

 

  (-音FU负,木筏;仲由-孔子的学生;其由-只有仲由;无所取材-此意指仲由能勇于义,但性卤莽少心几,不能判断事理以适于义,故再告诫之;)

  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与?”仲由闻之喜。曰:“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仲孙彘问仁求贤章

 

  (-音ZHI治;仲孙彘-姓仲孙,名彘,鲁国大夫;仲由-孔子的学生;千乘之国-中等国家;治其赋-治军;冉求-孔子的学生;千室之邑-指大邑;百乘之家-指卿大夫家;-管理;公西-姓;-名,孔子的学生;-宫殿;)

  仲孙彘问:“仲由仁乎?”曰:“不知也。”又问。曰:“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又问:“冉求也何如?”曰:“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再问:“公西赤也何如?”曰:“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孰愈章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胜;-相比;颜回-孔子的学生;-音FU赴,弗如-比不上;)

 端木赐曰:“汝与也孰愈?”语:“也何敢望也, 闻一以知十,也闻一以知二。”曰:“弗如也!吾与汝皆弗如也。”

 

510 宰予受责章

 

  (宰予-孔子的学生;昼寝-白天睡大觉;-音WU吾,粉刷之意;-指宰予,何诛-何言责之?于予与改是-是宰予使我更改;)

  宰予昼寝。闻之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与改是”

 

511 有欲焉得刚章

 

  (刚者-真正的强者之意;-姓;音CHENG逞,名,孔子的学生;)

  曰:“吾未见刚者。”或谓:“申枨。”曰:“亦有欲,焉得刚!”

 

5.12 非尔所及章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非尔所及-非汝之力所能及;因赐所言乃仁者所为,故夫子有此评论。)

  端木赐言:“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闻之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端木赐言夫子之文章章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文章-指已整理成册的文字;之言-在授业时论及的内容;-人所受之天理谓性;天道-天理自然之本体;)

端木赐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仲由唯恐复有闻章

 

  (仲由-孔子的学生,有勇于实践之德;-此指学来的知识;-去实践之意;)

   仲由有闻,未能行之,则唯恐复有闻。

                                 14

 

                                515 敏而好学章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此文记端木赐问卫大夫孔圉殁,谥‘文’一事;孔-姓;-音YU馀,名;-音SHI师-皇帝给已故大臣的尊号;-尊称;-古‘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之说;孔文子-对孔圉的尊称;)

端木赐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夫子论子产章

 

(此章记夫子论公孙侨;公孙侨-郑国大夫,姓公孙,名侨,四朝为相,贤名在外;-谦恭有礼;-敬重尽力;-使民有所获;使民-派民劳役;-心中有民,不误农时;)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久而敬之章

 

  (-音YAN胭,晏婴-人名,齐国贤相,事三朝国君而功成身退;久而敬之—人交久则敬衰,而晏婴反之,故夫子赞之;)

  孔子曰:“晏婴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居蔡章

 

  (臧文仲-鲁国前朝大夫,历史人物,善用龟甲卜问国事, 生时有人推崇他;-藏;-南方地名,产龟; 居蔡-此指臧文仲收藏大龟;-柱头;-音ZHUO浊,樑上短柱;山节藻棁-雕栋画樑,装饰奢华之意;何如其智-不务民义而谄渎鬼神如此者,安得为智?)

  曰:“臧文中居蔡于山节藻棁之室,何如其智也?”

 

519 颛孙师问仁章

 

  (颛孙师-孔子的学生;令尹-官名,楚国上卿执政者;子文-历史人物,姓斗,名谷,贤相;三仕、三已-多次入相、罢相之意;仁矣乎-问子文达到了‘仁’的境界了吗?-音ZHU褚,崔杼-历史人物,姓崔,名杼 ,在任齐国大夫期间,把国君杀掉了;-音SHI适 ,臣杀君主谓‘弑’;陈文子-亦齐国大夫,有马十乘-享有四十匹马规模的待遇之意;弃而违之-不肖与乱臣为伍,放弃锦衣肉食而离去;-洁身自好避乱世谓‘清’;)

  颛孙师问:“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曰:“忠矣。”问:“仁矣乎?”曰:“未知其余,焉得知仁?”问:“崔杼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见乱则言:‘犹齐大夫崔杼也。’违之。至一邦,见乱则又言:‘犹齐大夫崔杼也。’何如?”曰:“清也。”问:“仁矣乎?”曰:“未知其余,焉得知仁?”

 

520 再,斯可矣章

季文子-曾任鲁国大夫,名行父,身居要位而每事多虑显迂;;故夫子有此说。-二次;)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闻之,曰:“再,斯可也。”

 

15

 

521其愚不可及章

 

  (宁武子-历史名人,姓宁,名俞,谥号‘武’,卫国大夫,服务卫文公、卫成公二君;有道则智-此指卫文公有道,宁武子为官以德;-此指沉潜不露;其愚不可及-此指卫成公无道,宁武子能卒保其身,卫成公失国,宁武子能尽心竭力、不避艰险,以济其君卫成公的事迹;)

  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归与裁之章

 

  (-陈国;归与-思归鲁国之叹;吾党之小子-此指在鲁国之门人;狂简-志大行疏之意;斐然成章-此指文采、文理或有可观者;-如何割正、取舍之意;)

  ,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3 不念旧恶章

 

  (伯夷、叔齐-历史名人,古商朝国君的儿子,商朝纣王无道,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终饿死在双阳山,历史上尊为抱节守志的典范;怨是用稀-少有怨恨之意;)

  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稀。”

524 论微生高章

 

 (微生-姓,高-名,鲁国闻人;孰谓-谁说;-诚实;-音XI希,即醋;或乞醯-有人讨醋;乞诸其邻而与之-向邻居要来醋而转赠与之,此行为有借他人之力扬名之嫌,不得为直。)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丘也耻之章

 

  (左丘-姓,明-名,历史名人;-孔子自称;巧言、令色、足恭-此指观言察色、心怀叵测、故作恭敬者;-音NI逆;匿怨-藏怨不露之意;友其人-表面向此人示友好;)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亦耻之。”                       526 子言其志章

 

  (颜回、仲由-皆孔子的学生;-侍立在侧;-音HE合 ,何不、是否之意;-音QIU求,皮衣;衣轻裘-穿在身上质佳的皮衣;-坏;无伐善-不自夸有能;无施劳-不自誉有功;)

  颜回仲由侍。曰:“:“愿闻之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7 内自讼章

 (已矣乎-叹息词;内自讼-口不言而内自咎;有过能自知者少也,自知而又能自咎者更稀)

 曰:“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必有忠信章

  (十室-此指小地方;-夫子自称;焉不-‘怎么知道没有’之意;)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焉不如之好学者也。”(已审)

 

古文精解:                                

                                            千字文节读 第四段

编者按:千字文,由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成文,《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巨大的读物。千字文是文明中国必修的文学作品.其中有的时代语言,比如’帝,皇’,我们可以用现代语言’领袖,国家或政党’去理解-这里没有’封建糟粕’,多的是道德典范.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从熟读牢记千字文开始。

千字文是四字句,我们把它切分成十八句七十二字为一节,以便读者方便记忆和抄写.-我们分批刊登,每次三节,和读者共享中华美味

 

千字文第十三节

 

dí hòu sì xù,  jì sì zhēng cháng,  qǐ sǎng zài bài,  sǒng jù kǒng huáng

嫡后嗣续      祭祀蒸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解释】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注释〗嫡(d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的正妻。  烝(zhēng)尝:《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yuè),夏曰禘(dì),秋曰尝,冬曰烝。”《说文》郑注:“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春曰祠,夏曰礿。”此以“烝尝”代指四时祭祀。 稽(qǐ)颡(sǎng):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极度的虔诚和感谢。

 

jiān dié jiǎn yào,  gù dá shěn xiáng,  hái gòu xiǎng yù,  zhí rè yuàn liáng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解释】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注释〗笺(jiān):文书、书信。 骸(hái):身体。

 

lǘ luó dú tè,  hài yuè chāo xiāng,  zhū zhǎn zéi dào,  bǔ huò pàn wáng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解释】家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官府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注释〗骡(luó):骡子。

  犊(dú):小牛,泛指牛。

  骧(xiānɡ):马抬起头快跑。诛(zhū):杀死,铲除。

 

bù shè liáo wán,  jī qín ruǎn xiào,  tián bǐ lún zhǐ,  jūn qiǎo rén diào

布射辽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解释】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

 〖注释〗布:吕布。吕布辕门射戟(jǐ),为刘备、纪灵和解。辽:宜僚。善于弹丸。

  嵇(jí):嵇康。善弹琴咏诗。 阮(ruǎn):阮籍。能啸。

  恬(tián):蒙恬。晋朝崔豹《古今注》说蒙恬开始用兔毫竹管做笔。

伦:蔡伦。《后汉书》记他开始创造性的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来造纸,人称“蔡侯纸”。

  钧:马钧。三国时人,巧思,曾作指南针和龙骨水车。任:任公子。事见《庄子·外物》。

 

shì fēn lì sú,  bìng jiē jiā miào,

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解释】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非常巧妙

〖注释〗竝(bìng):“并”异体字之一。

 

 

第十四节。

 

máo shī shū zī,  gōng pín yán xiào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解释】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注释〗毛:毛嫱(qiáng)。西:西施。《庄子·齐物论》:“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 工:善。 颦(pín):皱眉。 妍(yán):美丽。

 

 

nián shǐ měi cuī,  xī huī lǎng yào,  xuán jī xuán wò,  huì pò huán zhào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解释】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注释〗矢(shǐ):箭。 曜(yào):日光、照耀。 璇玑(xuán jī):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 斡(wò):旋转。 晦魄:月亮。

 

zhǐ xīn xiū hù,  yǒng suí jí shào,  jǔ bù yǐn lǐng,  fǔ yǎng láng mià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解释】顺应自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一举一动都象在神圣的庙宇中一样仪表庄重。

〖注释〗指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用木柴烧火,木柴有穷尽的时候,而火往下传,却不会灭。喻人的肉体会死亡,而人类的生命是延续无穷的。祜(hù): 福;大福 绥(suí):平安,安抚。  邵(shào):劝勉,美好(多指道德品质)。

 

shù dài jīn zhuāng,  pái huái zhān tiào,  gūlòu guǎwén,  yú méng děng qiào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解释】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注释〗矜(jīn):自夸、自恃。《礼记·表礼》“不矜而庄。”诮(qiào):讥讽、嘲讽。

wèi yǔ zhù zhě,  yān zāi hū yě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解释】说到古书中的语助词嘛,那就是“焉”、“哉”、“乎”、“也”了。(全文完)

 

《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所编,相传还有一段故事;原来是当年梁武帝想把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的。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他又召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周兴嗣的《千字文》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故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因为文字语言,以及教育内容的变迁,现代人能熟读和了解‘千字文’,在中文范畴内,都可以算是有大学问的人了。《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全文连载完毕)

古文欣赏

原毁      【作者】韩愈 【朝代】唐  (文摘 古文观止)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标签:

 

译文 注释

 

  古时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有闻圣人舜,做的都是仁义之事。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古时君子就责备自己:“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做到,我却不能!”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听说古代的圣人周公,他的做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探究他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古时君子却说:“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古时君子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的今天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表扬。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古时君子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责备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优点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本领就够了。”欺人欺己,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尽管如此,这样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我不止一次地试验过,曾经对大家说:“某人是贤良的人,某人是贤良的人。”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同伙;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则,就是怕他的人。不然的话,强横的定会厉声反对,软弱的定会满脸不高兴。我又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贤良的人,某人不是贤良的人。”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同伙;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否则就是怕他的人。不这样的话,强横的定会连声赞同,软弱的定会喜形于色。因此,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恶言就接踵而来。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德行的推广、难极了!
  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评论:

韩愈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士大夫的态度端正了,吏治就清明了,社会风气就能渐渐进入佳境。   (文摘 古文观止)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威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顾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公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湿之有哦沃衍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

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厉害。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伤害人一定会多;不让民众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放开他们,让他们讲话。

所以天子治理国政,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盲人乐师要献反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要献可资借鉴的史书,乐师之长要献箴戒之言,由一些盲乐师诵读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由另一些盲乐师诵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思辗转上达天子,近臣要进行规谏,同宗亲属要补察过失,乐师、太史要负责教诲,师、傅等年长者要经常告诫,然后由天子斟酌而行,所以事情做起来很顺当,没有错误。

民众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财货器用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民众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饶田沃野,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民众把话从嘴里说出来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坏也就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了。好的就实行,坏的就防备这个道理,就跟大地出财物器用衣服粮食是一样的。民众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能维持多久呢!”

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到彘(zhì,智)。
 

 

大家一起学论语(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有的人富得手脚搁哪儿都不知道了;也有的人什么都不称心,怨天怨地,仇富仇官。富得忘乎所以和穷得愤世嫉俗都是片面的。孔夫子在‘学而篇第一’

 115 富而好礼贫而乐章 中教导我们-引文如下: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引自《诗-卫风-淇澳》-加工,提升之意; 其斯之谓-就是此意,即端木赐闻夫子之大道的体会)

端木赐问于夫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者,何如?”  曰:“可也,但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端木赐聆听后言:“《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曰:“也,已能告诸往而知来者,现始可与汝言《诗》已矣。”

我们的理解-端木赐问老师:虽然贫穷但能守节不谄媚;虽然有钱但不张扬欺负人;这样处世正确吗?夫子说:可以。但是如果能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完美了。听了夫子开导的话,如醍醐灌顶,心明眼亮!端木赐说:有了一点认识,要像‘诗’中描绘的打造美玉一样,再加以切磋琢磨,那就能精神升华,向君子看齐了。。。是这么理解吗?看到学生能联系‘诗’,提高修行,夫子很高兴地表扬学生:你能举一反三,前后贯通,进步很大,现在可以和你进一步讲‘诗’了。

夫子的大道指引我们: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生活中,富要富得清白;君子不畏穷-孔子的好学生颜回,生活艰苦却从不言穷,孔子赞美他:贤者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

能做到‘富而不骄贫不谄’已经是俗世中的姣姣者了。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富’有外表的和内在的不同,孔夫子教导我们人民生活富裕了,就都要学‘礼’,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精神素养,才能防止因财富增加而迷失方向,才不会举手投足一副土豪腔,能做到‘富而好礼贫而乐’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人的 一生有高潮有低潮,有顺有逆,志趣高尚才是第一的。因为志趣高尚,虽贫,人不堪其忧,吾不改其乐;因为志趣高尚,虽富可敌国,人忘乎所以,吾视民如伤。。。

通过‘富而好礼贫而乐’一章的学习,我们对孔夫子的大道又有了新的认识。(山西来稿)

 

(二)

 81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章

 

  (笃信好学-信道心坚、好学不倦;守死善道-因笃信而坚守,至死不渝,更要宏扬大道;识此八字真言者当能态度分明,进退有序而显君子之德;)

81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章

 

  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此章孔夫子教导我们:信道心坚,好学不倦,至死不渝。有了正确的态度,就能做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居有道之邦,默默无闻,耻也。居无道之邦,富裕尊贵,耻也。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关于蝴蝶效应的描述:

原文: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吕氏春秋·察微》)

译文: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游戏时,吴国的姑娘弄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

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

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

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大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又接着攻打郢都,获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这就是鸡父之战。

凡是主持国事,最上等的是要了解事情开始时的情势,其次是要预见到事情的结局,再次是要知道事情发展的经过。这三点都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

《孝经》上说:“高却不倾危,就能长期保持尊贵;满却不外溢,就能长期保持富足。富贵不离其身,然后才能保住他的国家,而且安定他的人民。”可是楚国做不到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