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漂泊只是生活方式,寻找才是目的。
正文

诗能治好你的病

(2007-04-25 06:48:51) 下一个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4 12:32   羊城晚报

  作者:王峰

  杜甫去探望他,看到这种情形,就对他说:“我的诗能治好你的病。”

  曾看到一则趣闻,说在意大利等国有“读诗治病”的法子。据说每50个意大利人里头就有一个在写诗,更有一间“诗药有限公司”专门研究以诗治病,他们的产品放在书店或
药店里出售,上面也标明“主治”、“禁忌”、“日服量”等项目,模样与普通药盒一般无二,只不过盒子里装的不是药片,而是印刷精美的诗篇。这种“诗药”可以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曾见米兰一家医院的心理医生带领抑郁症患者们高声朗读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生之礼赞》。

  读诗、读文章治病的事情在中国古时也颇有一些。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三国时候,曹操的头风病(大概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神经性头痛)发作了,躺在床上苦挨,忽然读到陈琳替袁绍写的“讨曹檄文”,惊出一身冷汗,顿觉清爽,跳起来说:“这篇檄文治好我的病啦!”巧的是,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劝人读他的诗,说可以治头风:“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还有个人说,白居易的诗集也是治病良方:“偶然一读《香山集》,不但愁消病也无。”

  不过最有名的“诗药”,还是诗圣杜甫的作品。

  有个朋友得了疟疾,发作之时忽冷忽热,头痛、口渴、全身无力,非常难受,杜甫去探望他,看到这种情形,就对他说:“我的诗能治好你的病。”这个朋友有点不信,但求医心切,还是问了一声:“怎么个治法?”杜甫说:“你诵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一边读一边想想诗意诗境。”朋友依言行事。过了几天杜甫又去看望,问效果如何,朋友摇头叹气说:“好像没什么效果啊!”杜甫想了想,说:“看来‘诗药’下得还不够重。这样吧,换这个试试,‘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朋友听到这两句颇有点儿恐怖的诗,不禁吃了一惊,说:“好像有点儿效果啦!”这样读了几天之后,他的疟疾居然就好了。打这之后,杜甫能“以诗治病”的名声就传开了。

  宋代有个叫葛常之的,从杜甫的诗里考证出诗圣自己也曾得过疟疾,受了三年的罪,他纳闷地提出疑问:老杜为何不读自个儿的诗治好这病呢?难道这种“诗疗法”也是铁拐李葫芦里的药———只灵于人而不灵于己么?照我的猜想,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杜甫这个治疟疾的偏方,跟上面曹操治头风以及我们治打嗝的偏方一样,都属于惊吓疗法,关键在于让病人突如其来地吃一惊出身冷汗。《水浒传》里宋江不小心踩在火掀柄上,把炭火掀在武松脸上,武松“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自此疟疾好了”,也是这个道理。读自个儿的诗,大概就不容易出这样的效果。

  除了治疟疾,杜诗还治好过别的病。清代有本书记载说,有个姓朱的老先生患气痛,每当该病发作时,诵读杜诗数首,症状便自然消失,杜甫诗集也就成了他必备的良药。

  最神奇的是《聊斋志异·白秋练》的故事。白秋练是白鱼精所变的女子,听到慕蟾宫吟的诗后相思成疾,母亲把她送到慕生身边,她含情脉脉地请求慕为她吟咏崔莺莺所做的“为郎憔悴却羞郎”那首诗,听了之后就可以欢笑,慕再吟两遍王建的诗,她就痊愈了。后来慕生也害了相思病,奄奄一息之际,白秋练赶来给他吟唐人刘方平所做“杨柳千条尽向西”诗和一首词,慕生听罢也是一跃而起,说:“我哪里有病呢!”

  白秋练后来因为断了湖水的供应而死,死前叮嘱慕生说:“不要埋葬我,每天卯、午、酉三时都给我念一遍杜甫的《梦李白》诗,我就会死而不朽。”慕生照办,等到湖水运来,急忙把她浸在水里,果然复活了。杜甫的《梦李白》诗两首情深意切,如“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等,皆是传诵的名句,充满思念、担忧、怜惜之情。挽回白秋练生命的,大概就在这种深情款款处。

  据医学专家分析,吟诗犹如做健身操,可以使大脑皮层保持平衡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因此有益于身心疾病的康复。那么,闲暇时找一本《杜甫诗选》或《唐诗三百首》来读读,又何乐而不为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