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九集,第七0集)

(2009-01-09 12:45:32) 下一个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九集)  2000/09/0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69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九集)  2000/09/0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6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倒数第三行: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

  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

  昨天介绍到此地。今天我们看:

  【二、无瞋恚心。】

  所说的八种,这八种是八大类,每一类里面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只要有这些烦恼现行,都属於瞋恚;如果瞋恚断了,此地所说的这些东西自然不会存在。损恼心、瞋恚心、诤讼心,乃至於不和睦忍让,这都是瞋恚的现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损恼」放在第一个,非常有道理,凡夫有意无意都令一切众生生烦恼。第二句讲『无瞋恚心』,世人稍不如意瞋恚自然就生起来,由此可知,这个业障习气的深重。经典里面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恚心一起来,智慧就没有了;不但智慧,我们常讲理性,理性就被蒙蔽了。於是全凭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哪有不差错的道理?不仅是伤害自己的身体,上一次我们举例说明,而且有意无意跟一切众生结了冤仇。冤仇若不能够化解,因缘成熟的时候报应就现前。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且果报必定是一次比一次残酷。

  诸位如果读《安士全书》前面的第一个部分,《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有很长的一个大篇幅,帝君说他一十七世为士大夫,所造的业、所受的果报,非常值得我们警惕,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学佛那就不必说了,学了佛之後,我们总得要相信「因果通三世」。人决定不是只有这一生,如果是只有这一生,何必要修行?用不着了,惹这些麻烦干什麽?不是这一生,确确实实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过去已经造了不少罪业,养成深重的烦恼习气,这个没法子了。遇到佛法,遇到圣人的指点、教诲,我们觉悟了。觉悟之後,就要知道改过自新。觉悟之後,就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你的眼光开了,你有前後眼了。所谓「前後眼」就是你见到过去,你也看到未来,这个前後眼是智眼、是慧眼,我们怎样为来世着眼,这个就对了。

  这一世非常短暂,纵然活上一百岁,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聪明人在这个短暂时间当中,如何求出离道,怎样走出六道轮回?儒家讲得好,「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後面讲,「知止而後有定」,止什麽?止於至善。至善,佛法里面讲得清楚,至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至善;我们要把心定在这个目标上,这叫知止。我们什麽都不求,世出世间法一样都不沾染,宗门里面的话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什麽?这就是万缘放下了,一心就向无上菩提。

  昨天晚上,会长跟我在一起谈下一届培训班的问题,也谈到现前佛教界出家人一些概况。佛法要想成就,不能不放下世法,世法跟佛法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佛法是正觉,世法是迷情。佛门里面的事情如果不觉悟,也是世法;世法里面的事情如果觉悟了,也叫佛法。佛法、世法在哪里分?在觉、迷上分。所以佛教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态度是自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攀缘就是世法,随缘是佛法。换句话说,让我们一切不自在,这是世法;得大自在,那就是佛法。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我想许多同修都希求的,要想得到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随缘,十恶一定要舍掉,离开贪瞋痴慢就自在了。内无烦恼,外面境界就没有办法诱惑你。外境还能够诱惑你,是你的烦恼没有断。它诱惑你什麽?诱惑你烦恼,让你的烦恼起现行。所以我们内里面把烦恼断了,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无动於心,这样才能得自在,这样才能随缘。随缘一定是自在的,随缘里面带来烦恼那就错了,这个事情我们就不能随,随缘里头决定没有烦恼。

  世间的烦恼大多起於得失,得失心太重了。果然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诸位晓得,得失心没有了,这时候可以随缘了。有缘,广利众生,不是为自己,为利益众生;没有缘的时候,利益众生的事、心行也绝不中断,做的方法不一样。古德常说的,有缘分我们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没有这个缘分,那就独善其身;所以没有休止的。这正是古人所谓,有缘我们兼善天下,无缘则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就是准备将来遇到有缘的时候为大众服务。念念不忘这个心,这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度众生的心。

  有一些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都遇到过,慈悲心很重,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想尽方法去找机会,惹得一身的烦恼。这是错误的,这就是讲的攀缘而不是随缘。自己精心在那里计画,应该要怎样怎样做,这个错了。明白的人不会这麽作法,但是有另一个作法,求佛力加持,这是正确的。求佛力加持也不是天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祷告,那也是属於攀缘。这里头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努力充实自己,念念不舍为众生服务的心愿,这就是求佛菩萨加持。由此可知,佛菩萨加持决定不舍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有成熟,这个机会就遇不到。

  我早年在台中求学,离开老师那一天,我就发愿教学,一直没有机会。等了四十年,新加坡这个缘才成熟,这个缘成熟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我没有要求李木源居士办培训班我来教,我没有要求。他发心来找我,这个缘成熟了。我要发心去找他,请他来办个培训班我来教,我要教得不好他要骂我。这就是所谓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要很有耐心去等待。我在这麽长的时间当中,在家的大德、出家的老法师劝我教学、劝我写书,至少也有几十次之多。我不是无动於衷,我知道时节因缘没成熟。没有成熟,大概不外两种因素,第一个是自己的德行、学术还不足以传法,佛菩萨不会有感应;第二种,此时此处没有真正发心学法的人。这两种缘缺一个都不成熟,必须这两种缘都成熟。佛力加持,机缘成熟了,我们很清楚。所以在没有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加功用行。

  用功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麽多法门,哪一个法门对自己有利,自己要知道。不知道的话,自己可以试验,试探试探。什麽叫有利?决定不让自己堕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时时刻刻要提防。如果真的不让自己堕落,我们是个知识分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经典。经典是佛说的,我每天读经,亲近佛陀;每天研究注解,亲近古今的善友。他们帮助我们解释经典,我们多看、多听,开自己的智慧。天天增长智慧,这就不容易堕落了。古人有所谓:「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个话我们现在听起来感觉到一点都不过分,如果我们三天不读经、不读注解,把佛法放在一边,烦恼习气都现行了,我们决定没有能力抵挡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诱惑,我们没有办法伏住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就堕落了。

  多少人天天在堕落,自己不知道。明眼人看得清楚,想帮忙;帮忙也要靠时节因缘,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人」。什麽叫有缘?真正能信、能解、能行。确实有能力辨别好歹,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这是机缘成熟,佛菩萨特别照顾;缘不成熟照顾他也是枉然,他不能接受。「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都是真的,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时时刻刻检点我们还有没有瞋恚心?如果有瞋恚心,没有离烦恼,没有离瞋恚。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0集)  2000/09/0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0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0集)  2000/09/0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经文倒数第二行,我们看:

  【三、无诤讼心。】

  这都是离瞋恚具体的形象。「诤」是诤论。凡是有诤讼,心一定不平,一定存着有怨恨。诸佛菩萨何以没有?我们要细心去想想,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诸佛菩萨彻底觉悟了,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话是真实的。如果认知这是一个法身、是一体,慈悲心才能够遍及法界,慈悲就是爱心。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爱护自己;别人得好处,就是自己得好处;别人有灾难,就是自己有灾难;自他不二,生佛一体。「生」是众生。怎麽可能有诤讼?

  古圣先贤教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忍让。诸佛菩萨跟一切大众相处,忍让这个念头都不会生起。为什麽?忍让还隔一层,不是一体才忍让,是一体忍让都谈不上。因此理愈明、愈清楚、愈透彻,事才真正达到圆满,佛法里头常讲的「大圆满」、「大自在」。理、事不能透彻明了,怎麽能做得到?世间人争名、争财、争利,如果是佛菩萨:「你要的全部给你。你受用跟我受用有什麽两样?一样的。你觉得这个对你有用处,都可以让你。」佛菩萨给我们的表现,自己一定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这是教什麽?教人无诤。而天天为社会、为众生,修福、培福、造福,福报让大家享。社会安定和谐、繁荣兴旺,这是诸佛菩萨的享受;看到大家都好,他看到欢喜,这是他的享受。

  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一切众生相处不和谐,佛菩萨看到难过、忧虑。就如同慈父看到他的子孙,年岁大了,八十、九十了,这个时候对他来讲,什麽是最高的享受?一家人和睦,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助合作,老人心里欢喜,他绝不讲求物质的供养受用,他不求这些,什麽都不要了。诸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就是这样的心态,我们没有觉悟就很难理解、想像不到,到你觉悟之後你就明白了。正如同年轻人没有办法理解老人的理念、老人的想法看法,到他自己老了,八十、九十了,他明了了,从前老人为什麽是这样的对待後代,他就明白了。纵然自己这一生当中造了许多错误,谚语说得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麽?知道错了,希望後一代不要犯错,勉励後代的句句都是真实话。

  诸佛菩萨对我们来讲是老人。释迦牟尼佛灭度已经三千年了,一生真正是勇猛精进,求学教人,为我们所做的示现。佛已经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但是他做出的样子,好学不倦。印度在那个时候可以说学术相当发达,跟我们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那个时代大致相彷佛。经典里面记载,九十六种宗教学派,释迦牟尼佛每一个都接触,每一个都研究、都了解他们,成就自己真实智慧。这些圣人没有一个不好学。

  杨老师从台湾买了一本《道德经注解》,我展开来看看,头一篇是康熙皇帝给它写了个序文,这篇文字里面肯定这个注解是个好注解。他看过《老子》许多注解,认为这个注解说得很清楚,深入浅出,吩咐宫廷里面王公大臣、王子王孙都要读。这是读书人。他们在位,对於世出世间的学说统统涉猎,没有不通达的,所以把一个国家能够管理得那麽好,他有道理。国家的幅员大小不一样,居住在这个国土里面的人民,族群很多、宗教信仰不同,怎麽样将它融合,这就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新加坡是个小国,前天报纸上登,人口已经到四百万。这四百万人有许多不同的族群,通常讲四个大族群,这是大分,每一个族群里头还有小的族群;宗教,有九个宗教。我们要成就德行、要成就学问,试问问:这麽多的族群、这麽多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我们要不要理解?需要!你要了解他们,你不学习你怎麽能了解?所以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每天要很认真的去读书。我每个宗教的经典都读,天天都在读。我们是从事於宗教教学,宗教的典籍要熟、要读;世间的书籍也要读,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晓得选择重点,要能涵盖全面,成就智慧,丰富常识,这样才能够自度度他。决定不是说孤陋寡闻你就能成得了事业的,不可能的事情。

  圣教对我们有大利益;圣教决定是无私的,决定是无我的,决定是清净无为的。道家讲「无为」,佛家讲「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是无为。无为是不为自己,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是利益广大社会、广大群众的,所以它不是消极的。有人说佛教是消极的,只顾自己不顾社会,错了。只顾自己不顾社会,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社会上行业很多,释迦牟尼佛选择的是教学的行业,他在这个行业里头很认真、很勤奋,丝毫懈怠都没有。每天上课八小时,四十九年不中断,到哪里去找这个好老师?又不收学生学费,你能说他消极吗?必须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他所讲的是真理,什麽叫「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世间人迷惑颠倒,我们对於整个宇宙、世间,我们是迷惑,可以说是完全无知。现在科学家跟我们说,空间是有无限维次存在,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佛经、其他宗教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人有过去、有未来。一般宗教里面虽然没有讲六道,他讲到天堂、他讲到地狱,至少他肯定有人道、有天道、有地狱道。我们再告诉他:「你有没有看到很多畜生?」畜生道存在。印度教跟佛教讲得清楚,佛家讲十法界,印度教讲六道轮回。「六道」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的空间,「十法界」就是十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这是大分,细分非常复杂,你全部都了解,你才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真相。就以十法界来说,你只知道一法界,其他的九法界你都不知道,你的思想见解就有偏差、就有错误。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能够想像得到的。你要都清楚、都明白了,这个思想见解正确,你的行为正确。

  正确的心行与圣人的教诲相应,圣人的教诲与事实真相相应。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随喜,这是相应的。恒顺、随喜都要以法性为标准,我们恒顺法性,随喜法性,这个人就是佛菩萨的思想、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生活,自在美满,佛家讲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那你就常常迷惑、常生烦恼。将来往哪里去?当然是往三恶道去,必然的道理。所有的圣贤、一切宗教都跟我们讲贪瞋痴不好,没有一个宗教说贪瞋痴是好的,我们没有看到。许多宗教经典,我们都没有看到说贪瞋痴是好的。

  可是现在,昨天我才听人讲,最近报纸上登了一个好大的篇幅,说:「贪是无罪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希望你们找来给我看看。西方人我是常常听讲:「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鼓励人贪而无厌。从一切宗教圣人教诲里面来看,这个「贪而无厌」你们要说它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没错,是的。什麽社会?鬼道的社会、地狱道的社会、畜生道的社会,三恶道的社会,绝对不是人天。从这个地方我们也真的醒悟过来,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是邪师?违背自性的说法都是邪师。

  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三毒!三毒要增上了,人天就没有了,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就现前了。我们要多想想。所以,西方宗教强调要信世界末日;《古兰经》里面信真主、信末日。我们看看今天社会这个现象,距离末日很近很近了。这是末日前夕的徵兆,非常不好的预兆。我们怎麽能不警惕?别人争,我们让,「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我们纵然死了,有好地方去,绝不堕三恶道。我们必须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好,今天时间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