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淨空法師 宣讲华严经(ZT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0卷)

(2008-11-28 21:12:13) 下一个



12-17-2000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0卷)  2008/10/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0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八段「真实慧菩萨」,偈颂从第八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知以一故众。知以众故一。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

  『一』与『众』,昨天我们学习过了,实在讲在《华严经》里面我们学了很多,只是一般人非常健忘。健忘,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不得受用,差别就很大;如果你会用,就如同佛经上所说的,烦恼轻、智慧长,就得这麽大的受用。烦恼轻、智慧长,是什麽人?菩萨,这不是凡人。我们提起来都知道,可是不能把它用在生活上,我们依旧是烦恼多,没有智慧,智慧变成什麽?变成愚痴。这就是会用、不会用,差别有这麽大。经上说的「一」是法性,说的「众」是法相,法性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能生、能现、能变;万法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现象,现象里面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现象再多,都是从本体所生的,本体能生,所以现象是所现、是所变、是所生。

  民国初年我们佛门有位大德,杨仁山居士的学生欧阳竟无先生,他在民国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震撼全国的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欧阳先生跟他的老师杨仁山老居士,对於中国近代的佛教影响力很大。杨仁山居士晚年把他自己房子捐献出来做「金陵刻经处」,我曾经去访问过几次,曾经委托他们替我印丁福保居士的《佛学大辞典》,分送全国的佛学院。他的学生欧阳先生建立一个「支那内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时间虽然很短只有两年,但是在中国影响可很大。诸位晓得太虚法师,太虚法师是内学院的旁听生,大家晓得梁启超,梁启超是内学院的学生,确实出了不少人才。他告诉我们,佛法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到底是什麽他没说出来,他只说这是现在所必须要的,「而为今时所必需」。他的讲稿是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记录下来,王居士在民国初年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这个讲记是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住在九龙界限街倓虚老法师办的「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看到这本书,我看了之後,我对他的讲法很满意。

  为什麽佛教不是哲学?哲学里有能有所,譬如刚才讲的,一是能生、能现、能变,众是所生、所现、所变,有能有所。佛教为什麽不是哲学?哲学里面能所是对立的,也就是说,能不是所、所不是能,像父子关系一样,儿子是父亲生的,但是儿子不是父亲,父亲不是儿子,哲学里面讲能所是这个。佛法里面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能生跟所生是一不是二,法性是能生,法相是所生,法性在哪里?法性就在法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所以古大德用黄金跟金器做比喻,这个比喻好,容易懂。黄金是能生、能现、能变,可是金器呢?譬如我们用黄金塑个佛像,佛像是所生、所现、所变,但是它能所是一不是二,它分不开,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它跟父子不一样,它不是两个体,它是一个体,这是佛法说的。

  明心见性,这在佛法里面是大事,哪一个学佛,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麽?就是叫你见性。性在哪里?原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是一,这是必须要明了的。所以在佛法,你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法所讲的宇宙是一体,它不是二体。你看讲相,从精神现象来说,有佛、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有诸天、有阿修罗、有人,下面还有饿鬼、畜生、地狱,讲十法界。十法界都是自性生的,都是唯识变的。识是什麽?识是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分别、执着。识还是性,迷了它才起分别、执着;觉悟了,没有。所以觉悟了叫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是一真法界;迷了,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再给你说,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现在,现前就是。我们迷了,它的样子就变质,就变成这个样子;觉悟了,它就恢复到原状。为什麽会变?前面跟诸位说过,自性,一为什麽会变成众?佛在经上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给你说出原因,一念不觉。不觉就叫做无明,诸位要晓得,觉是明;不觉,明就没有了,就迷了,不觉就迷了。迷了的时候,它就动;觉心不动,我们的本觉,我们的觉性从来没有动过。六祖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得很好,他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他说了五句,这是第四句,本无动摇。这个动是什麽?动不是自性,是自性里面出现一种虚幻的东西,它在动,绝对不是自性在动,起心动念是它,分别、执着也是它。

  我们用这三种颜色做代表,黄色的代表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蓝色的代表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这三个东西都有,我们叫凡夫。我们把我们的眼睛比喻作自性,外面的境界是万法,现在当中有这麽个东西存在了。这个法,佛在经上叫什麽?叫不相应行法,因为什麽?它不是心,它也不是物,不是物质,但是你要是执着以为它有,它起作用,它就遮着,你就看不见外面;这三样东西叫业障,太厚了,你就不见性了。你想想,这麽重的业障,它有没有障碍眼睛?没有;有没有障碍万物?也没有。你要晓得,业障是假的不是真的,没有障碍自己,是你自己以为它障碍自己,产生误会,这个误会可大了,这个误会就造成十法界,就造成六道,就造成三途,三种障碍!如果这三种障碍你一下觉悟了,全放下了,就成佛了。成佛多简单,刹那之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再不会有起心动念,这个人就是佛。

  是佛怎麽?跟宇宙融合成一体,不但性是一体,相也是一体,因为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确确实实是一体。我们这段经文全讲这个事情。我们不能跟释迦牟尼佛比,为什麽?释迦牟尼佛真厉害,他就是一次放下,三十岁的时候给我们表演的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就是一下放下。在中国,惠能大师也了不起,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半夜三更,你看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老人家一下放下了,放下就成佛,就那麽简单。这叫什麽?这叫上上根人,他有能力一下放下,上中下三根的人就不行,就没有这个能力。

  没有这个能力,佛教给我们,你一样一样的放,首先把最严重的执着,红色的是执着,把这个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执着了,但是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你看现在这样放就很清楚了;好像我们戴太阳眼镜一样,外面东西就看得很清楚,加上这个(红色的)就完全看不见了。这就很清楚,清楚就是智慧透出来了,这样的人在佛法里称为阿罗汉。执着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很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这讲阿罗汉,这是阿罗汉的境界。如果他再进一步,执着放下了,我再能把分别放下,蓝色代表分别,分别放下了,这就更清楚。这是什麽?这是菩萨,比阿罗汉高明。菩萨这是怎麽?这就是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如果他真的再觉悟,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知道是一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是一,性相不二,不再起心动念,这个(黄色的)放下了,放下就成佛了。所以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是不是?现在还是的,现在就是什麽?就是你有这个业障,这个东西叫业障。觉了,业障本来空,本来没有;不觉的时候,好像它有。

  所以这个东西在佛法里面叫做不相应行法,它不跟心相应,它不是心;它不跟色相应,就是它也不是物质。但是它有这麽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麽?我们今天所说的抽象概念,不是事实。这个抽象概念,佛在经上给我们归纳,教初学的时候归纳为二十四类,二十四种,二十四种都是抽象概念。譬如我们现在世间人得失的念头很重,我们讲「得」,单单讲得这是个抽象概念,要不加上能得的我、所得的东西,单单讲得是个抽象概念。谁得?得什麽?所以它必须要加上去,如果不加上去,单单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绝对不是事实,所以这真的是假的。像心法跟色法,我们都可以说它是依他起性,种种条件凑合;这个不是的,这个就是一念迷造成的,迷惑造成的,没有,自以为有,这是麻烦事情。你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没有执着,自以为有执着,自以为有分别,而且还愈演愈烈,所以佛说这种人叫可怜悯者。所以这是性相它们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实在讲,弥勒菩萨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每个念头就像一个幻灯片一样,放出来之後,在银幕上它就是圆满的。这个银幕是什麽?银幕就是我们整个宇宙,每一念它现出来的是全宇宙,绝不是它现一点点,不是的,它现全宇宙。「形皆有识」,所有物质里面都有见闻觉知,都有受想行识,怪了!这个事情,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得到科学的证明。你看水,水是矿物,他给它装在玻璃瓶里面,在实验的时候居然实验出来水能看,能看是见;能听,它会听音乐,这是闻;能觉,它能有感觉,我们以善念对它、以恶念对它,它感觉到了;它有知。他证明水有见闻觉知。水是有形的,见闻觉知是识,它有受想行识、有见闻觉知。我到东京,我前後好像去看过三次,看江本博士的实验室,每次他都给我做很详细报告,我们也是老朋友了。我告诉他,不但水有见闻觉知,任何物质都有见闻觉知,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你多想一点方法来做实验,统统把它证明出来,我说那你就功德无量。

  所以我们今天一般人讲唯心、唯物,都是偏在一边。心跟物是一体,物里头有心,心里头有物,心跟物分不开家。在佛法讲,心跟物的起源可以说是同时的,因为它时间太短,它在一念之间。一念的时间多长?现在我们晓得,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念。这一念里头有没有先後?当然有先後,谁在先、谁在後?全是物质在先,起心动念,起心,宇宙现前,物质现象现前;底下动念,精神现象现前。因为它时间太短,短到我们没有办法辨别,我们只能说同时。不但同时,还生灭同时,一个现象有生它就有灭,所以有生有灭,它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现象有生有灭,精神现象也有生灭,所以全是假的。但是有个不生不灭的,见闻觉知不生不灭,所以它是属於自性里面的。在自性,没有缘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没有动的这个境界,这个动是极其微细的波动,我们没有法子觉察,太细了。佛在经上讲,到什麽时候你才能够觉察到这个微细的波动?佛经上讲八地菩萨,八地以上,八地叫不动地,这时候才感觉得出来有这个波动,七地以前不知道。七地以前知道这个事情,像我们现在一样,我们是听佛在经上讲的我们才晓得,我们听老师说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境界。如果八地以上,听佛讲的,那是他自己的境界,他可以证明佛讲得没错,这种极其微细的波动我已经感觉到了。所以八地、九地、十地、等觉,愈往上面去感觉愈清楚,八地才能感觉到。这个东西叫无始无明。前面跟诸位说过,诸位一定要能体会到,无始并不是说它是很久很久之前,不是这个意思,无始是讲它根本就没有开始。没有开始,那就是现前,就是当下一念,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过去、未来这是时间,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时间跟空间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再给你讲真的,真的是没有距离、没有远近,没有先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为什麽?它真的是一体。为什麽我们现在感觉到有空间、有时间?空间、时间也是不相应行法。佛在经上说这些问题,有的说得很深,有的说得很浅,说得很浅,我们能明了。如果说没有空间,说很浅的讲法,空间是讲东南西北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我们以香港为中,香港的北面是福建、是浙江,东面是菲律宾,西面是广东,南面是越南;如果你要是在菲律宾,菲律宾是中,香港就变成西。所以你没有方法在任何地方来定位,这个我们容易懂,这是佛教初学。可是奥义,华严奥旨不是这个意思,是什麽?根本就不可得,这个东西是从分别执着有。不要说多,你只要把执着放下,时空就没有了,它还不是分别,执着没有了,时空就没有了。时空没有了,有个什麽现象?头一个现象,距离没有了,我们想到美国,念头才一动,我们身已经在美国,因为它没有距离。你要不要动一步?一步都不要动,他就在那里了。你想到英国,英国也有你了,想什麽地方,那个地方就出现你身,可以同时分无量身,分身有术。时间没有了,你可以进入到过去,你可以进入到过去乾隆皇帝可以找他聊聊天,你也可以到未来。这我们中国一般人叫神通,不是神通,是事实,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里面起无量无边的变化,就像万花筒一样,出生无尽。为什麽会出生无尽?因为你的念头不一样,念念都有形,形皆有识。这里面就有染净,有真妄、有染净、有善恶,种种不同。无论讲得再多,没有离开万花筒,万花筒比喻自性,没有离开自性,所以自性叫大圆满。一切众生自性是相同的,同一个自性,所以佛在经上把性比喻作大海,性海;我们芸芸众生是海里面的水泡,海里面起很多水泡,浪花一起来,起很多水泡。每个水泡都认为自己是圆满的,跟别的都对立的,这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哪天水泡破掉,才晓得我们是一体;水泡没有破掉的时候,不知道是一体。水泡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宇宙观,给我们讲宇宙的本体,非常重要。因为你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你放不下,放不下你的分别执着;彻底知道之後,你什麽都放下了,再也不执着。再也不执着,你就成阿罗汉,成辟支佛;再不分别,那你就成菩萨,成佛。

  这是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的目的,他为什麽来的?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回头,帮助我们早一天回归自性,他就为这个来的。只有这个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如果迷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你大错特错了。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你看看,表面上跟我们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也是父母生的,也是父母把他养大的,他也结婚,也生儿子。以後出家去修行,去求学,我们现在叫求学,三十岁觉悟了,放下了,这一放下就证得大圆满。这个大圆满就是他在经上所讲的,用很简单的一句话说,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今天看佛的智慧,佩服、赞叹,佛好像是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两句话是平常我们赞叹上帝的、赞叹神的,这两句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实际上来说,上帝、真神这两句话只是赞叹,不是事实,为什麽?他也有所不知,他也有所不能,明心见性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他就做不到了。这两句话用在自性上是圆满的,自性是平等的,人人皆是。

  智慧要求吗?不需要,求不到;德能、相好要求吗?也不要求,也求不到,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自性里头有圆满智慧、有万德万能、有圆满的相好,相好我们现在讲福报,你什麽都不缺。这个东西丢都丢不掉,它是自性本具的,它是不生不灭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自具足」,他一样都不缺。今天问题,我们什麽也都得不到,求也求不到,什麽原因造成的?佛後头有句话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说破了,就是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你不能证得,这话讲得好清楚。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舍弃掉、放下,那就证得。所以你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你就成正觉;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你就成正等正觉;最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成佛,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这个事情跟学、不学没什麽关系,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他是对知识分子来说的,知识分子求学,他就求学;惠能大师是对平民来示现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经教是一天都没学过,虽然在黄梅住八个月,居士身分,没有剃头。八个月没有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没有进过讲堂,他没有学过;没有进过禅堂,他没有修过,修、学都没有,最後你看看,五祖忍和尚把衣钵传给他。这个示现是告诉我们,佛法这个学问对於学不学没关系。我们今天为什麽拼命在学,这说什麽?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根性到底关系了什麽?这要搞清楚。说来说去说到最後就是一句话,关系放下,你能不能放下?我们放不下。放不下怎麽?读经,读经的时候就不打妄想了,就不分别不执着了,用这个方法就叫修行。有人用念佛的方法,有人用参禅的方法,有人用持咒的方法,有人用学戒律的方法,都行,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大道。这麽多的方法,关系是要与自己的根性相应,你学起来就方便;与自己根性不相应,学得很辛苦。我们从小喜欢念书,就用这个方法,我们就读一部经,不要读很多,一部。为什麽?很多经会把我们搞乱了,我们会胡思乱想,一部经就没有胡思乱想,你怎麽想都不离开这部经,这就好,用这个方法把许多的妄想打掉。

  妄想少了,智慧就长,它两个是互相消长的,好像明跟暗一样的,明相生,暗就没有了。你看早晨的时候,太阳出来,黑暗就没有了;晚上时候,太阳下山,黑暗就现前,智慧的消长跟这个情形是相同的。所以烦恼轻,智慧一定长;烦恼很多的时候,智慧就没有了,人就糊涂。所以你才晓得,无论用什麽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论用什麽方法,目的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就是烦恼少、智慧长,这样你的功夫才叫得力。如果修行修得烦恼更多,没修的时候烦恼少,愈修烦恼愈多,你就大错特错,那你不如不学。这些基本的道理懂得之後,才知道我们用什麽样的心态去学佛。

  佛不在外头,是自己的自性,八万四千法门终极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不仅是禅宗明心见性,我们念佛的人还是的。不过念佛的人他有特别的方法,在这个世间见性见不了,到极乐世界去,叫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再学,再提升,就见性了。所以古人常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现在不开悟没有关系,往生见到阿弥陀佛就开悟,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了解这麽多的事实真相,真的一面用功学习,一面把分别执着一定要把它抛弃掉,要舍掉,那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见性了。见性还要不要到极乐世界去?还要去,为什麽?那太殊胜,到那个地方去,我们见性可以很快的达到圆满,道理在此地,不能不去。如果这里见性,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四土你是生实报庄严土,所以一定要真干。

  一定要真干是一定要真放下,要知道身心世界全是假的,为什麽?生灭法。你要记住弥勒菩萨跟你讲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就是生灭法,前一个念头灭了,後一个念头生了,生灭不住,不停止。所以我们看的世界是个相续相,你一定要知道,它是个相似相续相,为什麽?没有两个念头完全相同的,这就是万花筒的道理,出生无尽。我读这个经,读到出生无尽,我就想怎麽出生无尽?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那不就出生无尽吗?从这个小小的东西才真的叫明白,不再有疑惑,真的是出生无尽。动无尽,妄动,动就是念头,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从来不停,所以它里头的变化是没有穷尽的。不管怎麽变,它不离开这个范围。所以这才把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你是不是真明白了?真明白的人真放下了。现在这个金融风暴大家都很着急,如果你真明白了,你动不动?如如不动,为什麽?假的,它不是真的。你拥有的财富再多也是假的,拥有财富等於零还是假的,他怎麽会动心!他怎麽会烦恼!我是一个几十年都不看报纸的人,住在香港,住在公寓,隔壁邻居订的有报纸,我们出来坐电梯偶尔在门口看一下,瞄一瞄标题,门口新闻。居然看见香港有很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跳楼自杀。他有没有真看破?他没有,但是好像也等於看破了,为什麽?自杀之後,不就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了吗?他表演的确实是有这个意思在,可是他的念头没断,他妄念没断。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你真放得下,问题真解决了。这没有解决问题,为什麽?这里死了,那边又生了,他有轮回。到哪一道去?那就不知道了,看他这一生的行业,如果走的时候善念,他会生三善道;走的时候怨恨不平,他就生三恶道去了。

  人死了之後,来生到哪一道,看他最後的念头,所以最後这一念关系太大,关系到来生後世。佛家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对於末後一着,末後一着就是他临终,临终的时候非常重视,送往生,临终的时候念佛,大家念佛送他。临终的时候最後一念是佛,他肯定成佛去了,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转境界就在一念之间,末後一念是阿弥陀佛,送他到极乐世界。品位不高没关系,只要到达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了,在那个地方学习,只有进步,没有退步。进步的快慢,各人不一样,但是它有个最大的长处,就是无量寿,寿命长,所以一生当中肯定圆满成就。这是我们完全能够肯定的、能相信的,不会怀疑。

  这个事情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所以其他的不要有得失的念头。现在金融危机许多人财富失掉,我们佛法讲得很好,舍财消灾。财丢掉了,灾有没有消掉?那看你自己,觉悟,灾就消掉;不觉悟,灾没消掉,灾还在增长。从这个地方你才晓得,佛法对我们的利益是多麽大。怎样舍财是消灾?舍财你心里面很平安,没有怨恨、没有嫉妒,那你的灾就消掉了。如果舍财舍得很难过,甚至於去自杀,他没有解决问题,他去跳楼都解决不了问题,那是给自己带来麻烦。必须财舍掉就跟石头丢到水里一样,毫无痕迹,这才行,为什麽?他贪瞋痴没有了。一定要断贪瞋痴,灾就没有了;所有灾难离不开贪瞋痴。所以贪瞋痴,佛称它三毒烦恼,这是三种严重的病毒,这个病毒不但能伤害你身体,它伤害你慧命,它叫你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就是贪瞋痴,没有贪瞋痴就不会再搞六道轮回,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

  你有财,天天还念着它,天天想着我怎麽能多赚一点,怎样把财富能保守,不要叫它贬值,你说你操这种心!这种心都是轮回心,这都是业障。财丢掉,没有了,好欢喜,我再不要操心,这觉悟了。觉悟的时候你就烦恼轻,你智慧就长,你听佛经就会有味道了。天天听佛经听不懂,为什麽?你有障碍,有业障,所以你听不懂。学佛,确实很多悟性很高的都是穷人,为什麽?他不操心,金融风暴不管它怎麽样,与他毫不相关。大富长者往往就糊涂了,外面一动,他心就动了,佛法不但听不懂,他听不进去,这就错了。

  我们再看底下两句,『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提示给我们,「缘生故空,一多相尽」。他的话实际上只有八个字,可是最重要的是後头这句,「一多相尽」。尽是什麽?没有了,不但多没有,一也没有,这叫不可得,这是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六百卷《大般若》是佛经里面部头最大的,玄奘大师翻译的,是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说的。内容总结起来实在讲就是《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般若》的总结;更精彩的总结是《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展开来就是六百卷《大般若》。我读了之後,用一句话做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用的字比清凉大师多,清凉大师只用了八个字,我们不能不佩服。你看那八个字,「缘生故空,一多相尽」,就是我讲的十二个字的意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但是我这十二个字大家好懂,就是他这里讲的这八个字,缘生故空。

  缘,我们现在人讲条件,种种条件聚会的时候,相现前;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的时候,相就没有了。所以凡是缘生之法,真相都是这个样子。譬如我们讲这本书,我们称它书,《华严经》这本书,这本书是缘生的。缘是什麽?是这麽多张的纸把它订在一起,则称为一本书,缘生的。如果我们把书拆开来,一张一张纸拉开,就不叫一本书,这里有几十张纸。所以缘聚的时候,它有书的相;缘散的时候,书的相就没有了。再说,好像我们住的房子,房子是缘生的,许多条件,你看它有钢筋、有水泥,里面有许许多多,他按照图样把它拼凑起来,房子的相现前了;你要是把它拆除掉之後,摆在那里堆成一堆,这是建筑材料。所以房子的相不是真的。纵然这个相有,你要晓得这个相是假相、幻相,不是真相;真的有没有?没有。我们对於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用这种方法来看,你就不会执着了,你就不会分别了。人身体也是一样,你看这麽一个人身,外面的相有五官,眼耳鼻舌身,眼不是耳,耳不是鼻,鼻不是身,里面五脏六腑,它凑合起来就成一个人相;它分散之後,缘分散之後,人相就没有了。所以,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缘生,因缘生法,这是事实真相。相种种不同,千差万别,这什麽缘故?缘不一样。缘都一样,缘有胜劣不一样,缘有染净不一样,缘有善恶不一样,这里头差别可大了。所以天人跟我们世间人就不一样,在这个世间,富贵人跟贫贱人就不一样。但是不管它怎麽样,它是缘生的,既是缘生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对它真明白之後,你对它就放下了,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不再起心动念了,恭喜你,你成佛了。哪一法不能成佛?法法都能成佛。问题在哪?成佛是觉,搞清楚了,搞明白了。

  一相,一是性,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虽然遍法界虚空界,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眼看不见,耳听不到,手也摸不到,心也想不到,它在,这叫什麽?叫它做空,叫真空,真空不空,能现万法。真空就是讲自性,一。一相得不到,想都想不到;你要是不想了,你把六根全部放下,想也不想了,你就证得。怎麽证得?你自己的身心跟那个融合成一体了,我们的精神,就是见闻觉知,跟自性合而为一;我们的色身,四大的色身,跟受想行识、跟整个宇宙融合成一体,那叫证得。这个境界在佛法里面叫法身,清净法身。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法身就现前;不放下,也在,你不知道,放下你完全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要晓得,「诸法」是一切法,精神跟物质「无所依」,众缘和合,「但从和合起」。缘生它就现相,缘灭了,相就没有了,不管是生也好,是灭也好,都不可得。

  所以觉悟的人,在这个世间你可以享受,我们讲席里常常提醒同学,可以享受,不可以控制,不可以占有,你要有控制、占有,错了。控制、占有是什麽?是分别执着。你享受它,就像看电影一样、看电视一样,你可以享受,为什麽?它是假相,它不是真的,它了不可得。真正修行人就在这个景象里面,你每天看电视,看电视可以成佛,你会看,不会看的那造业,会看的成佛。所以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人,就问他,「你会麽?」会看电视也成佛。会看电视是什麽?对电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那个境界是一真法界,电视是一真法界,自己也入一真法界。你起心动念,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就完了,你是六道凡夫,你脱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动中,你要掌握到一个不动,你才能够回归性德。无论干什麽,你吃饭,会吃的人也成佛了。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香积世界香积如来,香积如来用什麽方法度众生?每天做菜给大家吃,吃了都成佛了。这就是告诉你,任何一法都能成佛。怎麽会是吃东西就能成佛?吃东西要不执着,不就阿罗汉吗?吃东西不分别,不就是菩萨吗?吃东西不起心不动念,那不就成佛了吗?所以我们吃东西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好吃的多吃几口,不好吃就不要吃,这是凡夫,这永远成不了佛,也证不了阿罗汉。所以你说哪个不是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问题就是你会不会。我们再看底下这首偈,第九首:

  【无能作所作。唯从业想生。云何知如是。异此无有故。】

  这首偈清凉大师有小注,「後偈上半」,前面两句,「释前偈下半」,就是解释「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再加以解释这两句。「下半」,下半讲「释成」,也就是再解释成就前面所立论的,没有『能作』、没有『所作』,所以无所依,诸法无所依,这都是讲事实真相。你要从什麽地方去看?你要从弥勒菩萨所讲的这个现象里面去看,你就看出来了。很难,我们从什麽地方能真正体会到、觉察到?我们还用电影做比喻,电影在放映的时候速度很快,我们把速度让它停止下来,停止下来它就一个画面,那就是一张,你就明白了,那是幻灯片。停止下来之後你再按一张,它跳一张,第二张跟前面那张不是一个。你从这里去看,整个电影的相续相有没有能所?有没有能作、所作?没有,它张张不一样,它哪来的能所!这里头妙得不得了,这是华严奥旨。

  你要知道没有能所,然後你才晓得,佛菩萨眼睛当中的十法界、六道三途是平等境界,为什麽?没有能作、没有所作,这是事实真相。凡夫看成有六道三途,他看的是幻相,幻相是他自己想像的相,不是事实真相,他自己在打妄想,所以说『唯从业想生』。「业」是什麽?业就是动,你动它就有产生变化。这个动是什麽?这个动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非常微弱,但是它是根,分别就是浪花,执着是波涛。所以无论是波动、是浪花、是波涛,全不是真的,都没有能所。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不想,一切法就没有了,这一点都不假。你心里想善,一切法都变善,没有一样不善。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我们现前这个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没有差别?说实话,一点差别都没有。为什麽极乐世界那麽好,我们这世界是这麽糟?这就是极乐世界的居民,世尊在《弥陀经》上给我们介绍的,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之处。他们那里的居民是上善,我们这地方的居民是上恶,那就不一样了。所以环境是心变的,我们的心是上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我们的心地险恶,那山河大地全都变恶,境随心转。这是佛法能够救灾、能够救难的理论依据,这是真理。

  巴西预言家说九月十三我们这边有地震,非常严重,他透的讯息很早,几年前就透露这个讯息。我们在这期间当中,我们请求全世界所有净宗的同学,大家每天都以虔诚的心,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念佛号、念观音菩萨圣号回向给这个地区,希望这个灾难能化解。所以在一个星期之前,你看看,巴西预言家把这个灾难取消,他说没有了。为什麽会没有?我们有这麽多善心人,大家发出善念的念头,就跟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我们这麽多人善念对着这个地区,就这麽个道理。这个话江本博士相信,他做过实验,他在日本,日本有个最大的湖叫琵琶湖,湖是真不小。琵琶湖有个海湾,这个海湾很多年来,因为它是死水,里面肮脏,水的气味很难闻。他请了一个老和尚,我听说有八、九十岁,请一个老和尚,请来大概有一百多人,有一百五、六十人,就在这个湾区念佛,念一个小时。大家全部心力都集中,念佛回向给这个湖水,一个意念,「湖水乾净了、乾净了」这一个意念。三天之後,湖水真的乾净了,气味没有了,保持半年。如果他每个月都做一次,我相信这湖水就永远恢复正常了。他这个实验有报告,而且日本的报纸、杂志、电视都报导过,这个一点不假。说明「唯从业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的「心现识变」,所有一切法是心现识变,它产生变化是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让它产生变化。

  为什麽你知道是这回事情?下面说,『异此无有故』,「此」就是心想,除了心想之外,没有一法可得。所以一切法,给你说,真的是从心想生。这个地方用「业想生」用得更好,为什麽?业里头有染净、有善恶,心里面当然也有,但是业就更明显,业是一切众生的造作。我们再看後面这首,今天是我们的讲座第二千集,我们讲到这个地方也使用四千个小时了,所以到这个地方,这一段也算是个圆满,我们把末後这首偈:

  【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於此。究竟不动摇。】

  清凉在提示里面给我们总结的是,「结成妙义」。『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这是讲所住;後面两句,『诸佛住於此,究竟不动摇』,这是能住。清凉的话说得很好,「由无住故,无所不住,谓不住有,以即空故」。我们能够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无论在什麽地方,你心是定的,你心不会有分别执着,为什麽?所有一切相是幻相。你看透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相是假的,性是真的,你把相舍掉之後,你住在真性里头。相好像是动的,性是不动的,如如不动;相好像有染污,性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什麽?这就是心转境界。中国人处处讲求风水,风水有没有?不能说没有。风水是什麽?风水就是我们生活居住环境。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感觉到身心非常快乐、很舒畅,这个环境对我就很好;如果住在这个地方感觉到很别扭,心里面不舒服,这个环境对我就不好。所以风水不需要请人看,只要你心能够静下来,你就能感受到,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如何把不好的风水转变成好风水?行,清净心能转境界,慈悲心能转境界,平等心能转境界。就是看你会不会用,会用的时候真能转,而且转得很快。这里头有大道理,大道理是什麽?境随心转,心现识变,这是永恒不变的大道理。所以诸佛如来由无住,真的是无住,无所不住。无住是性德,是真住,无所不住是讲的作用。既然我们晓得,遍法界虚空界,就是整个宇宙是一体,一体,我们以常人感触来说,没有一个部分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痛痒相关。我们左手有点痛痒,右手自然就帮它摸摸,这是什麽?这就是起用。用就是有住,无所不住,哪里有痛痒就到哪里去摸一下,这起作用。虽起作用,是无所不住的,依旧是无所住,住即无住,无住即住。

  下面有解释,「谓不住有」,他为什麽不住有?有即是空。有在《心经》里面用色做代表,你看《心经》上念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跟有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跟哲学里面讲的不一样,哲学里面空有是对立,佛法里面空有是一,空有不二,它是一体的,所以他能住有。能住有就是他能够帮助十法界一切众生,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虽觉悟,还不到位,在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只能讲到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所以还需要帮助他。帮助他放下起心动念,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就真的成佛,真的回归到自性,住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诸佛如来跟自己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所以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你不要去起分别,这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那个是毘卢遮那的实报庄严土,不用分,它是一不是二。一有分别,你就掉下去,你就落到十法界里头,你没有在上面,上面是没有这个分别的。四圣法界有分别,没有执着,一执着那就又到轮回里面去了,到六道去了。所以这个问题严重,起一个念,升降的幅度好大。我们不是没有升,天天都有升,但是升到上面,那是刹那的念头,很短,掉下来的时间太长,天天在搞这玩意儿,所以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所以他「亦不住无」,为什麽?「无即有故」,有无是一不是二。住无是谁?阿罗汉,住无他就没有慈悲心,不想帮助别人。认为什麽?帮助别人很累,为什麽会很累?执着有我。谁累了?我累了!什麽时候他把我放下了,就不累了,我都没有,谁累?所以破身见是学佛的第一关,你才能入得了门。《华严经》前面讲过,初信位的菩萨我没有了,我没有了,谁生烦恼?我没有了,谁有生死?我没有了,谁有病痛?全没有了。所以生死、烦恼、病痛是我的附属品,只要有我,它就有,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阿罗汉我执才破掉。所以破我从初果须陀洹开始,不执着身是我,逐渐向上提升,通过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才真的把执着我断掉、放下,再不执着了,六道就没有。有我就有六道,无我,六道就没有了。

  六道,我们现在在六道里头,有很深的体验,太苦了。佛家的教学,它的宗旨,第一个宗旨,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学佛,要没有得乐,要没有离苦,叫白学了,学错了。真正学佛,你一定苦天天减少、年年减少,快乐是天天增长、年年增长,那学佛是真有心得,真有收获了。可是苦跟乐从哪来的?这要知道。苦是从迷来的,乐是从悟来的,所以苦乐是从果报上说,因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我们就晓得了,要靠什麽?要靠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一生教学,不但有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你看他一天到晚快乐。他们僧团里也有问题,提婆达多是个背师叛道的首领,底下还有一群叫六群比丘,跟提婆达多一流的,天天在僧团里捣蛋,自己搞成一派,居然来夺权,到最後护法神来处理,提婆达多堕地狱了。这是佛在世示现给我们看的。到今天末法时期,僧团里面不和合,理所当然,早就表演给你看了。释迦牟尼佛你看他的态度,看到僧团里面有些背师叛道的、扰乱正法的,释迦牟尼佛看到如同没有看到,绝对没有影响他的清净平等觉,没有影响他的真诚、慈悲。这就是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我们要学他,要学他「究竟不动摇」,住於无住,无住而无不住,这就对了。

  所以他後面讲,「不住俱有无,无二体故,不住双非,不坏二相故」,这就是有住、无住、亦有住亦无住、非有住非无住,统统不着,得大自在。该住的时候住,不住的时候不住。什麽叫该住?缘成熟的时候,帮助众生这是要现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我们看到应,好像佛就来住了,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世间来示现成佛,住这个世间住了八十年,他来住。这是大家晓得的,不晓得的可多了,你说我们现在这个世间难道没有佛菩萨住世吗?冷静去思惟观察,很多,不在少数,问题就是你有没有慧眼,你能不能看出来。佛菩萨住世决定是应机说法,决定是做种种不同的示现,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众生的。这桩事情我们在《华严经》末後善财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做种种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个人是代表我们的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的只有六个,在家的四十七个,合起来叫五十三个善知识,五十三尊佛。

  大师後面有两句话,「既以无住为住,则心绝动摇,方契本觉,湛然常住」,这几句话重要。所以他心是定的,这个定是自性本定,这就是华严三昧。你今天的念头,念头上上下下,这不是你的正念,不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动摇的是什麽?动摇的是妄念。要记住,妄念,妄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怎麽样?你就应当把它放下,你要把它舍掉,你要把常住真心找回来。所以你能够放下动摇,你心就是定的。我们想放下,可是怎麽样?偏偏放不下,为什麽放不下?它养成习惯,不听你的意思,所以你必须想方设法去控制它。那方法,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你看哪个方法适用。我们现在选择的方法,念佛,心里一动念,「阿弥陀佛」,不管是善念、是恶念,统统归阿弥陀佛。要知道,恶念是妄念,善念还是妄念,无念才是正念,这个要知道。我们念佛还是个妄念,用这个妄念去制伏一切妄念,把一切妄念都归到阿弥陀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不要了,正念现前。

  可是正念现前的人常常还念阿弥陀佛,为什麽?报佛恩。这个方法帮助我回归了自性,我还是用这个方法帮助许多众生他们还没有回归的,如果我要不念,他们也就不会念了,所以我要带头。这个念跟自己念就又不一样了,从前念佛是为自利,到极乐世界之後,念佛是为利他,不是为自利了。这个法门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所有诸佛如来都赞叹这个法门殊胜、第一法门,为什麽?它不拘时处,一切时、一切处它都没有障碍。不像你想打坐,它有障碍,你一定要有个禅堂,有个静室,环境不清净你就没有法子,你要诵经也要有环境。唯独念佛不需要,什麽场合都可以念,别人讨厌你,我心里默念,我不出声音,什麽障碍都没有。

  念到功夫成片也叫方契本觉,功夫成片是什麽?就是你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妄念。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古大德常讲「好事不如无事」,不仅仅是多事不如少事,要做到什麽?好事不如无事。什麽时候我再回到这个世界上来帮助别人?到极乐世界再回来,成佛了,至少你成菩萨,法身菩萨,那你到这个世间来是做种种示现的。我们现在要知道,自己是凡夫,没有成佛,那什麽最重要?这最重要了,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一定要认识清楚。护持佛法,我不护持,佛菩萨来护持,自然有人护持。不能说除我之外就没有了,那是什麽?那是傲慢念头。我们怎麽求佛?我们自己真干就是求佛,我们假干就不是求佛。真干,绝对佛菩萨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我们真心一动就有感应,自然就来了。「湛然常住」,住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住。这是第八段,我们就学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