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芦随笔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能够思想。
个人资料
思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从古希腊哲学中汲取生活智慧

(2024-06-25 08:28:30) 下一个

斯多葛哲学中的生活艺术

我党长期洗脑的后遗症是对一切号称主义的学说都具有了免疫力。所谓主义都是一套系统。为所有人定制的面面俱到的系统,一定不适合于具体个人。胡适先生提倡多谈问题,少谈主义。一个人可以没有主义,但不能没有人生信条和生活目标。很多人都有具体的生活目标:大房子,好工作,好配偶。即使浑浑噩噩,随遇而安的人,也有一些信条,比如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个人至上主义。但很多人生活信条是潜意识,不自觉和模糊的。我们应该有自觉的,清晰的生活信条。这样的信条就是生活哲学。自觉的生活信条可以让人自律,自洽和自省,而不会误入歧途。

提起哲学很多人都头大,觉得那是充满玄而又玄术语的象牙塔学问,和普通人的生活不搭界。古希腊斯多葛主义却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哲学。斯多葛主义是公元前3世纪早期在雅典创立的希腊化哲学流派。斯多葛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柱廊的”stoic,因为该流派创始人芝诺常在公共柱廊上讲学。它主张达成幸福——享受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它的中心关注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怎样做才能够生活得更好。信奉斯多葛主义的古代名人有西塞图、塞涅卡、加图和罗马皇帝奥里略。

很多人误解斯多葛主义是一种禁欲主义。其实斯多葛主义也主张享受生活的快乐,但他们不会被享受所奴役。他们更想要快乐而非痛苦,更想要朋友而非敌人,更想要财富而非贫穷。然而,如果运气不佳,事与愿违,他们也不会感到强烈的沮丧。斯多葛主义认为,行为或道德上的智慧是唯一真实且至高无上的追求,这种智慧就是美德。换句话说,我们自身的品质比一切外物来得重要。塞涅卡说“幸福的生活是顺应自身本性的生活。”人是一种理性动物,一颗会思考的芦苇。把生活重心放到精神追求上,才会使生活更有意义,生活目标也更容易实现。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我们的遭遇,但却能控制自己如何去应对那些情况。生活是由你自己创造的。大多数人都不能实现积累一亿财富的“小目标”,但只要努力,很多人都能实现精神的追求。比如,掌握一门学问,实现一个道德目标。塞涅卡说:斯多葛主义者“一定能够得到恒久不变的欢悦和一种深邃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因为他是从自己的智慧中找到快乐的,他也不可能渴望得到比他内心深处的愉悦更大的愉悦”。和这样的愉悦相比较,肉体的快乐是“不重要、微小和转瞬即逝的。” “一个安于自己的微薄收入并且靠少量的钱就能使自己过得富足的人,是真正富有的人。” 这样的生活也许舒适和享乐必较少,但是愉悦却多得多。他还说,当一个人被流放时,离开了国家、朋友、家庭和财产,但他还带着他最重要的东西:本性和德行。

斯多葛主义的三分法(又叫控制二分法)将所有事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们可以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意见和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则是另一回事)。对于第一类事物,我们必须关注,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类自己完全能够控制的事情上,才是有意义的。第二类事物是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比如明天是否天晴,世界大战明年是否爆发。对于这类事物,斯多葛主义认为不必给予关注,否则就是杞人忧天,愚蠢而无用。第三类事物是我们可以部分控制的事物。比如赢得网球比赛。赢下比赛取决于对手和环境,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训练和竞技状态。对于第三类事物,我们应该关注,但是在设定相关目标时,应该将其内化。即不要把自己不能左右的外部事物当做目标,而把目标设定为我们的努力和发挥上,而不是输赢的结果。只要我们努力和正常发挥了,我们就实现了参赛的目标,内心就会得到满足,安宁和愉悦。如果把目标设定为比赛的输赢,只会患得患失,心理负担太重而发挥失常。

斯多葛主义追求心理安宁的方法是先预想不安宁。为了在最坏结果发生时保持心理安宁,他们会提前做消极想象: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当你拥有一件宝贝时,对你可能会失去这件宝贝的预想,不会降低你对它的享受程度,而只能让你更加珍惜它,为可能的坏结果做准备。对生命也是如此。塞涅卡说: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通达的人能通达是因为先有了达观。出世的人能出世是因为能看透红尘。在这方面,斯多葛主义者和修禅有一些相通之处。

斯多葛主义主张为了最大地享受生活的舒适,需要不时地体验不适。这就像打疫苗一样。试图避免一切不适的人,比定期接纳不适的人更有可能得不到舒适。后者比前者有一个宽得多的“舒适带”,所以,在可能给前者带来相当大痛苦的境地中,他们也可以感觉到舒适。

人的本性是追求舒适。如果任其发展,人倾向于走在阻力最小的道路上,其结果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追求快乐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能够战胜自己的本性,必须确立对本性的支配能力。也就是所谓自律的能力。缺乏自律的人在人生中将走一条既定的容易道路,结果是虚度人生。经常与我们的本性对抗,是我们获得自律能力的唯一途径。同时这种对抗自我的游戏,还能够帮助我们塑造坚韧的性格。塞涅卡说,尽管忍受不舒适会带来不快,但是成功地扛过去,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称心如意。这种快乐来自于否定我们自己的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就像长跑者克服极限后体内会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刺激大脑体验到极大的愉悦和兴奋,非常令人享受。斯多葛主义追求这种再挺一下后的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认为这种愉悦的价值远胜于之前忍受的不舒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回复 悄悄话 悖论是 主动吃苦为了甜。
回复 悄悄话 主动吃 “苦”.。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思芦的这篇文章生动且充满哲学智慧,让人受益匪浅。斯多葛主义的生活艺术值得深思,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