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0)
2021 (49)
2022 (69)
2025 (6)
读书札记: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以下简称《崩溃》)写鸦片战争历史,陈述客观,注重史实。在关于中国失败是由于中国的落后,还是琦善等人的卖国上,以及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和传统观点不同。
很长时间,中国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都是围绕着剿还是抚,战还是和这条线进行。凡主张剿的都是忠臣,凡主张抚的都是奸臣; 主战者爱国,主和者卖国;主战的林则徐、关天培、裕谦代表正义一方,主和的琦善、伊里布代表反动一方。认为中国战败不是必然结果,而是因为奸臣破坏。中国史学不是求真而是惩恶扬善。为此目的,不惜曲笔。 就连维基百科中文关于鸦片战争的词条也不能脱此窠臼,失实处颇多。据说中国的大外宣已侵润维基,斯言诚哉!
官方史家说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如果没有奸臣掣肘,中国能够打赢鸦片战争。为了弘扬主战的林则徐,对其进行了拔高和神话。比如称林早已预见了战争,并向道光帝和沿海各省督抚发出了预警。《崩溃》一书发现这些说法只是林在战争爆发之后的自我美化,不足为据。又说林在广州进行了充分的备战,英国舰队发现广州有备,只好放弃攻打广州,转而北上攻打舟山。《崩溃》揭示英军在广州集合后只封锁珠江,北上攻占舟山是英国外相巴麦尊指示的既定方案。事实上,后来英军回攻广州,虎门和广州的防备仍然沿用林则徐的部署,但在英军攻击下,顷刻瓦解,证明林的备战同样无用。于是官方史家又甩锅于林则徐被撤职后,琦善撤了广州的防备,以至遣散的兵勇当汉奸帮助英军。《崩溃》一书揭示,事实是琦善并没有撤防,反而将守备兵力从6000人增加到11000人。官方史家还将虎门炮台失陷的罪名归之于琦善拒绝对虎门增援,实情是琦善4次增兵虎门,共向虎门派兵3150名,另雇勇5800名,并且调拨火炮。虎门失陷和广州战败的原因是清军腐败,士兵畏战,在英军强大炮火下一哄而散。另外清军武器陈旧,战略和战术落伍,炮台只能防卫正面的进攻,不能抵御来自侧后方和上方的火力。清朝官吏相信英国人只靠船坚炮利,而不善于陆战。林则徐向皇上报告: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上陆地就栽跟头。因而没有充分准备陆地的防卫。林则徐书生议兵,将三国演义的火攻、近战付之于实战,被证明是纸上谈兵。这种情况下,再多的兵勇只是炮灰而已。而所谓遣散的兵勇当了汉奸帮助英军攻打炮台都是杨芳、奕山向道光帝撒谎,为自己战败甩锅。
官方史家不承认中国战败是必然结果,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制度落后,实力落后。将失败原因归于剿夷不力。而剿夷不力是因为奸臣的破坏。琦善一个奸臣不够,于是又有伊里布、余步云、牛鉴、耆英、奕山等等。虎门、广州、厦门、舟山、乍浦、定海、镇海、宁波、镇江、南京战败,无一不是奸臣作祟的结果。让奸臣们承担了中国落后道统的责任。琦善不仅做了道光帝的替罪羊,而且还做了中国体制的替罪羊。中国的汉奸往往是创造出来用于背锅的,就像秦桧为宋高宗赵构背锅。不是天朝无能,而是汉奸太狡猾。
主和的所谓“奸臣”,是那些醒悟比较早的人。在血的教训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实力差距。知道剿不能成功,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更严重的后果。越早妥协,越早谈和,能够避免更多的赔款和割地。如果前期和谈,至少香港不用割让,赔款也会少得多。
对于相似的冲突,日本做了不同选择。1853年,美国4艘黑舰由上海驶入东京湾,要求日本开国。掌权的德川幕府不知所措,约定次年再答复。第二年,又来了7艘黑船。日本鉴于中国的鸦片战争,认定抵抗必然失败,还额外要割地和赔款,不如早做妥协。幕府按美方的条件,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开国。黑船来航让日本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从而有明治维新。当时的妥协开国被认为是后来日本的成功之母。对比清国,由于放不下天朝心态,不愿承认自己不行,两次鸦片战争都选择了战,最后的结局是割地赔款,签不平等条约。直到甲午还没有清醒,被先向西方文明妥协的日本战败。
当两种文明冲突时,落后文明的抵抗并不总是正确选项,向先进文明妥协更于国于民有益。
其实从皇帝到大臣,主战的原因并非为国为民,而是天朝心态。大皇帝岂能和岛夷女主并肩世界,我中华大邦,文明古国岂能和区区蛮夷平等贸易,和谈妥协?。
王小波在《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中说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道光皇帝不允许臣下报告不喜欢听的消息;自命天下共主,对犯上的岛夷,只能剿,不能抚的天朝心态,导致了大臣报喜不报忧,只谈剿,不谈抚并谎报战绩。道光帝将琦善对军情的如实陈词,统统当作“妄称”。不仅不许败,而且不许言败。凡是实话实说的,都被贬斥,凡是说谎的,得到提升。琦善大体诚实,被判斩监候;林则徐只撒小谎,被发配新疆;奕山、杨芳阳奉阴违,谎报军情,获得交部优叙、白玉翎管等赏赉。即使谎言穿帮,也未得到重惩。
只能听好消息,听不得半点儿不同意见。结果是道光帝不知真相。以为英国不堪一击,对中国早已多处失地丢城,损兵折将,茫然不知,一力主剿。于是下面打不过,上面非要打。越打损失越大。最后真相到来时,已是大灾难。
书中写了一个小人物鄂云, 通过多报日期,谎报雇勇,中饱军费银一万多两!不但发了财,而且还用贪污的钱捐官补缺。战争是大发国难财的机会。所以鄂云这类人,主战的调子唱得比谁都高。
官方史家歌颂的主战英雄裕谦将多名英俘(商人和运输船海员)剥皮抽筋,凌迟枭示。道光帝明令杀死因遇台风沉船,飘到台湾的英国运输船的190名海员。当战后英交换战俘时,仅剩下了11人。读之触目惊心。虐俘,杀俘,肉刑、酷刑、严刑逼供,清朝的野蛮、人权落后和反人类犯罪是当时英国要求治外法权的原因。
书名《天朝的崩溃》,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并没有让天朝崩溃,天朝心态也没有崩溃。以后又经过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庚子事变的三次战败,清国的天朝心态才开始放下, 睁开眼来看世界。一个老大帝国从梦中惊醒花了整整60年,两代人的时间。今天天朝已从海棠叶崩溃成一只公鸡,但是很多国人的天朝心态依然故我,幻想着中国当世界领袖。
以史为鉴。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是它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保证。如果连落后也不敢承认,为此隐瞒历史真相,就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英国人的影子,英国为了通商,态度坚决而且非常能战。。
1815~1914年的这近100年间欧洲大陆没有大战,是科学大发展的时期。
当1840年英国与清廷发生通商危机时,英国国力已经从欧洲大陆的连年战争中恢复发展过来,不仅态度坚决而且空前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