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思芦随笔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能够思想。
个人资料
思芦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淡写风雨意未足–我看《八九点钟的太阳》

(2007-05-01 08:44:40) 下一个

淡写风雨意未足–我看《八九点钟的太阳》

最近看了被大家盛赞的《八九点钟的太阳》,说实话,比较失望。这也许是由于盛名之下,我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值升得太高。赞扬话大家都说了,我主要谈不足。

这部电影是以两部文革前的电影《东方红》和《牛虻》的片段和几个人物在文革的命运的穿插编织来表现文革的。但是这种表现方法有视角过窄的缺陷。表现的着重点是老红卫兵、高级干部、知识分子对文革的看法,没有反映普通老百姓在文革中的命运。可以质疑的是,这几个人的看法,能否代表对文革的真实的时代批判。比如刘少奇的女儿刘婷婷谈到刘少奇在被中南海造反派揪斗时,拿着宪法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宪法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可是当年反右时,刘少奇和罗瑞卿将林希翎以反革命右派罪名逮捕,一劳改就是二十年,他刘少奇想到过宪法吗?又据前作协秘书长张僖回忆,1954年刘少奇亲笔批示立案追查一封匿名信。信的内容只是对批判《文艺报》持异议而向他反映意见。后来这封匿名信成为陈企霞的反党罪证之一。那时他刘少奇想到过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吗?直到轮到自己头上时,刘少奇才想起宪法,晚了!保证宪法的机制已经被包括他自己的中共破坏得荡然无存。如果一个宪法不能保护小人物,同样也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文化大革命初期,刘少奇邓小平往各大中学校派工作组,大整向他们提意见的老师学生,想把文革搞成像反右那样的运动。他们即是文革的受害者,又是文革的始作俑者。而文革的最大受害者,不是那些高干,而是千百万老百姓。可以说,这些高干在文革中的命运,有一定部分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文革结束时,高干们都获得了平反和补偿。而很多老百姓受到的文革祸害,至今仍在延续。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合适的观众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文革的海外华人,更明确地说是我们的下一代们。我女儿看完后感动得流泪,因为我们给她讲过她太姥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故事。对于我们这样多少赶上一点文革的人,这部电影没有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东西。相比我们印象中依旧是浓墨重彩的文革,影片就好像是一副淡写的水墨画。对于外国观众来说,我怀疑他们能真正看懂多少?他们缺乏对中国历史和和文化的了解。这部电影又缺少全貌的说明。没有一个叙事清楚的主线很容易使对文革不熟悉的观众如坠云雾。即使我女儿那一辈人,虽然他们多少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甚至对文革有些了解,感悟可能多一些,但在这部电影中贯穿始终的线索《东方红》和《牛虻》是他们所不熟悉的。对影片通过这些片段和人物陈述的反复穿插想表达的意思,他们能理解多少?我很怀疑。

实际发生的文革比影片所表现的更狂热和更血腥。记得当年看毛泽东接见百万红卫兵的纪录片时,就能感觉到红卫兵的排山倒海般的狂热。这种疯狂般的狂热,就没有在本片中表现出来。北京红八月和全国大武斗的血腥气也感觉不到。那种不加掩饰,张牙舞爪的血腥,体现在当年红卫兵私设的监狱墙上那条用血写的 “红色恐怖万岁!”大标语上。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红八月中有几千人被打死,还有相当多的人自杀而亡。有几万人被打。至少有33,695户北京市民被抄家抢掠,有85,196人被驱赶出城。在这些沉重数字面前,影片对红八月的表现就显得轻描淡写了。过多的统计数字会使影片枯燥。但是适量的提纲挈领式的总结数字,可以让观众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不写出文革的血腥和狂热,就不能真正反映文革。一个好的历史片,能使观众既能窥到有代表性的花斑,也能让观众看到全豹。

卡玛曾经说过:缺少视觉素材,限制了影片对文革的挖掘。这也许是一个原因,但这不是不可克服的。影片也大量地使用了《东方红》和《牛虻》中的非历史镜头来讲述故事。许多描写发生在电影技术问世前的历史事件的纪录片,虽然缺乏历史镜头,照样能够做到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影片力图揭示文革产生的原因和最后人民在文革中觉醒的原因。在影片里,党内斗争、多次运动、阶级斗争理论、革命理想教育和对毛的个人崇拜等被归结为文革产生的原因。但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共执政多年来,反对人性论,鼓吹大义灭亲,以阶级划分人群,批判人道主义,以致造成了丧失人性的社会氛围。文革在对人类文明和人类尊严的毁灭的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许多历史事件,比如法国大革命和纳粹。相比其它历史浩劫,文革即有中国特色,又有共产党特色,是一场人性污点在革命旗号下的大表演和大暴露。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共以消灭阶级为标榜,但把人群分为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阶级区别比任何社会都显著。由于阶级地位有天上地下的区别,革命阵营中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一入革命阵营,则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八面。不幸沦入反革命阵营,则灰溜溜如过街之鼠。残酷地对待敌对者,也是这种优越感的耀武扬威。这些原因没有能在影片中得到体现。关于民众从文革的觉醒原因,影片归之于九一三等事件令人猛醒。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人性不可能长久被压抑。个人主义的苏醒是最终文革神话不再被老百姓相信的主要原因。影片没有对这方面有所发掘。

其它小的缺点是《东方红》的片段使用过多。有很多与文革的主题并不贴切。《牛虻》的使用是为了表现在文革中的受骗和觉醒条线。当李南央谈到她的觉醒时达到高潮。这种表现还是很感人的。但牛虻的觉醒和人民在文革中的觉醒还是很不一样的。

总之,我的感觉是:虽然一开始并没有期待一桌满汉全席,却满心期盼一道涮羊肉,端上来的却是一盘白菜炖豆腐。

就象冯骥才的书名一样,一百人有一百人的文革。这部影片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当然把十年文革要浓缩到两个小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高兴有人开始去做这件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