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再访贵州乡村小学(2013)
两年前的春天,我走访了贵州乡村小学,今年又去了一次,还是那个村庄,还是那所学校,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联盟村家乐小学。“走访”这个词不是很确切,“扶贫”,“监察”,“支教”,显然更不是,那是你们看高我了。“旅行?”,可那里的名胜“织金洞”和”恐龙谷“,去了两次,我连门朝哪开都没搞明白。我的旅行里,还很少有重复的地方,这世界太大,太奇妙,而我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当然,再次做这样的“旅行”,那里一定有吸引我的地方。
贵州地图,从贵阳坐火车到织金走访家乐小学;然后从织金县坐汽车到大方县,换乘汽车到猫场镇,搭车走访新民小学;从猫场镇回大方县,租车去达溪县走访大海子小学,最后回到贵阳。
织金地图,从织金县城坐小巴经过三甲乡到官寨乡妥倮村,再搭乘摩托车去联盟村家乐小学。
官寨乡的妥倮村,几十户的人家,早上起来,阴阴的,典型的贵州天气,远处山边云雾缭绕(现在没有炊烟袅袅,那都是搞文学的人瞎编营造气氛的,不让砍树了,哪来的炊烟?家家用的都是小电炉),村民们挤在了路边的水龙头的下,刚刚磨好了水豆腐,在水里一遍遍的冲着,周边是洗菜的,洗衣服的,洗脸的。。。偶尔有一两个穿着传统的苗家服饰,黑白蓝相间,裙子上无数的褶子,在灰灰的世界里格外显眼,一个外乡人的我傻傻的看着,没有相机,彼此交换一个微笑,她们继续干她们的活,有的是闲言碎语,那里是一个”谣言“中心。他们没把我当“外宾”,这让我很开心。
官寨乡妥倮村的苗家蜡染
就在沿着街面的房子后面,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妥倮村
“开饭了”,远处的赵医生叫我了,一个乡村赤脚医生,两年前就是她带着我到处跑,还在她的小诊所里彻夜聊天。今年去就是老熟人了,一个电话通知一下,火车,火车站换公交车,再换长途汽车,全靠自己,熟门熟路,一步不差的到她家门口。快步走回到了她家里,一碗面条已经在等着我了,和她一样,大锅里舀了一勺熟猪油倒在面条上,什么也不需要,就大口吃了起来。。。“极品!”,我忘了上次是什么时候吃的猪油拌饭了,“对了,‘要说那里一定有吸引我的地方’,一定就是这碗猪油拌光面了”!!!
这两年贵州的变化之大让人瞪目结舌,两年前去织金的时候还是坐的长途汽车,今年春节火车通了,以前五个多小时的汽车路现在火车三个小时就到了。两年前,到处是尘土,到处在搞基建,今年还是一样。不一样的是上次在建的十几层的高楼都已经竣工了,今年建的是织金到清镇的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于是当地人给织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灰城“。
农村城镇化建设,这个响彻全国的名字,也毫不例外的在织金这个县城周围展开。从织金到官寨的小巴要经过一个小镇,三甲乡,这个小镇就在织清高速边上,而三甲乡的土地肥沃,于是愚公移山,建高速前,在石漠化的边远地区,把个山头一层层的削平了,再把三甲乡的好土运过来覆盖上去,种上了经济价值高的蔬菜瓜果;赵医生所在的妥倮村在大路边,上次去的时候,沿马路的农户,原本水泥的建筑,面上都贴了木头,家家弄成苗家风格的建筑,都是形象工程,走进后面的村子里,苞谷挂在窗外,狗在叫,鸡在跑,猪圈就在农户家边上,在我眼里,这才是真实的苗寨。而今年去,农家乐一下子开出来四五家,农户被告知,”你开农家乐,政府扶贫基金就赞助一部分“。赵医生对面的亲戚家盖起了一个四层楼,下面是餐馆,中间有蜡染作坊,上面还有农家乐;而赵医生家的农家乐,原来的大通铺改成了一个个的单间,还配上一个个LCD的电视。苗家跳花节的时候,农家乐爆满,赵医生乐呵呵的说。
织金县石漠化土壤改造项目。赵医生的丈夫,在织金的农畜局工作,就负责这个项目。
而官寨乡联盟组的家乐小学,离妥倮还有20多分钟的摩托车车程。家乐的江老师告诉我,家乐快通水泥路了。原本去年十一月就要修好的,而我去的时候,一个推土机挡在路中间,还是泥浆路一条。于是,和前面提到的“瞪目结舌”相比,家乐就象一个沉睡的巨人。在两年前的走访记录里,我用了“草根”来形容中国的农村,而家乐小学就处在这所谓的“草根”深处。坐在江老师的家门口,我能看到远处的黔织高速公路,只是这里和高速公路之间让两座大山毫不留情的挡着,而家乐小学就在这泥路的尽头,这里是黔西县和织金县交界的地方。和周围交通便利的村庄比,这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其实这种地方正是我心目中的”旅行圣地”,一个Holy Grail,但要翻译成“圣杯”的话,显然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也许用“香格里拉”更能让大家理解吧。
为了解决上学难的问题,2003年,杨家兄弟俩决定为家乡创办一所自己的学校。因为没有资金,兄弟俩带着村民用泥土筑成一间最简陋的三格土墙房作为教室。当时学生只有29名,学生上课凳子自带,课桌是向村民借来的木材板、搭在几块砖上。从此,家乐小学就在这间矮小简陋的房子里诞生了。
在过去的10年里,学生和老师人数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办学时的29人发展到2006年的160多人还有4个老师,几年后,所有的代课老师因为没有得到政府财政补贴,不得已离开学校外出打工。学生没人教了。2009年,只剩下校长兼老师一人和40多名学生。当我上次去走访家乐小学的时候,无奈的情况下,家乐甚至找了一个小学毕业生做老师。2011年夏天,杨家兄弟之一的女儿江老师大学毕业回来也投入到家乐小学的建设当中,孩子们看到老师回来了,又高兴地回到了学校。
就在那段时间,我的一帮朋友们通过OCEF(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提供了家乐小学一些支持,慢慢的在杨家兄弟和江老师的努力下,在大家的帮助下,学校加盖了二楼,重建了厕所,慢慢地完善了学校的各科课程,学校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族蜡染课,学校得到OCEF的综合资助,其中包括老师资助,逐步完善图书室、带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改善环境设施,提供学生冬衣和雨鞋等项目。目前,学生人数稳步上升,今年9月开学的时候,学生人数达到了85人左右。
当我这次去走访的时候,家乐小学迎来了建校10周年庆典。每年持续的爱心支教和持续的资助,家乐的孩子在艰苦中健康幸福地成长,并送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今年,最早家乐毕业的那批学生有的已经跨进了大学的门槛
到家乐的那天是周末,远处看着熟悉的家乐楼顶飘的红旗,我就很激动。上次去的时候,家乐的二层楼还在盖,而现在已经完工了。在杨校长家呆了不久,迫不及待,我们就一起把我一路从北京带去的两米多长的投影仪幕布,投影仪,和打印机等带了下去。
和上次不一样,这次我决定在家乐呆上三天。不巧的是,家乐李老师的太太正好生病,他不得不带她去贵阳看病。我不但有机会和老师们聊聊天,晚上喝喝苗家自己酿制的苞谷酒,白天就过了把瘾做了两天的“代课”老师。
从杨校长家到家乐小学的捷径。照片上反映不出来,这里有一段30来度的斜坡,下雨天的时候,这路就没法走了。而天天中午,不少学生都从这条路上上下下到杨校长家去吃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冒险,就绕道单程要走上15分钟去吃午餐。
家乐的阅览室,我们带去的投影仪和幕布。这是家乐仅有的楼上两间教室粉刷了的。
家乐小学李老师的家。李老师曾经自己办私塾,自己的三个小孩都考上了大学,今年最小的一个也毕业了,是周围方圆数里有名的“文化人”,可他的茅屋却是周围最破旧的一个。从他家里到家乐单程就要走近40分钟,而在他家周围,还有十几个学生都在家乐上课。
李老师的儿子正好在家,我一见到他聊了没几句,就想着要为家乐“礼聘“老师。小李大学读的是煤矿机械,织金遍地煤矿,还没有毕业工作就已经到手了,3000多元的月工资是家乐老师的2~3倍啊,我一点都没有希望得到他。
这把镰刀就是李老师天天带着学生们上课去路上抄着的“家伙”,对付的不是人,是杂草丛生的小路。
去李老师家的路上,家乐小学附近。不得不说,就凭这照片还需要一个“为什么吸引我回去”的理由吗?
学生们在等免费午餐,杨校长家门口。去年开始,贵州政府要求,政府出钱,各地的乡村小学都要提供学生免费的午餐。很多公办小学都没有食堂,于是政府要求,每个学校都要紧急加建食堂和配套设施。而家乐这样的民办小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政府给杨校长家800元/月,让杨校长的太太做厨师,每天一顿饭,他们的家就是厨房,没有食堂,学生们就在杨校长的家外面吃。贵州多雨,我在的时候,天上时晴时阴。要天下大雨怎么办,80多个学生,来回走30分钟的路,在屋檐下吃饭?我真的没敢想下去。
家乐的学生午餐,中间是江老师和她一岁的小孩。
家乐的学生午餐。许多学生脚下穿的雨鞋是去年朋友们捐赠的。
家乐的学生午餐。杨校长家的土路边就是学校的食堂。
家乐的学生们。她们平时的穿着并不是这样的,但每当知道学校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她们总是穿着家里最漂亮的苗家衣服来学校。星期一早上上课的时候,我看到的学生穿的还是普普通通的,离家近的下午就换上了鲜艳夺目的苗家衣服来到了学校。江老师看着她们都笑了,悄悄地跟我说,“还很少见到这么多的小孩都穿着这么漂亮来上学的”。
家乐小学。
家乐小学的学生。注:在家乐的几天里,我的相机借给了学校里的一个男孩,我的御用摄影师,这里家乐周围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他拍的。在前一篇里我就强调:和我旅行的信念一样,我的照片必须反映出我的眼睛里的,必须是真实的,不带修饰的,不带个人情绪的。我不想去哗众取宠:明明是光明的,却去拍阴影下的黑暗;明明是美好的,却去拍角落里的丑陋。所以,你们这里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家乐学生眼里的家乐。
现在的中国农村并不是几十年前人家想象的:家里揭不开锅,一贫如洗,家人还要轮流合穿衣服裤子出门。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去了沿海地区打工,一年下来搞个万把块钱回家也不是少数。农民有了钱,就先翻修房子,家乐村里的砖瓦房都是这几年新建的。只是这种农民工进城的现象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不少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于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学习的督促,都成了越来越大问题。
我去家乐前,让江老师给高年级学生们出一道题:“我们怎么做才能把家乐变得更美?”。江老师给我收罗了十几篇。这里就附上两篇:
“怎么把家乡变得更美”,五年级,杨丽平
先把我们的学校班级整理好了,再把我们学校“整”围墙;我想把我们学校对面的房子要来,当作我们学校的食堂;我想把我们学校的班级增加,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永远呆在家乡了;我想把我们这里的路修宽敞了,这样农民们好坐车,不用走这么长的路了;我想在家乡建个游泳池,这样我们就不用跑到下面的河里去游泳了;如果我们家乡有找钱的地方,我的爸爸妈妈就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就不会离开我们了;我想把我们学校的一间教室变成电影院;我希望我们的学校有舞蹈的话,我们就不用自己练舞了。。。
而还有一个学生,杨春雨,写的答案更让我吃惊:
我的家乡是我一生都不会忘的,她的美丽,大大的山,平平的地。我只希望我的家乡不会变,因为一颗颗大树是我的回忆;这也是我的家乡,如果把我的家乡变美,但我们的大山也要毁了;我只希望有大高山,有大树,有清澈的水,我也快乐;我只要有一颗颗树林的车路,这样我的家人就不用走路去赶集了;如果把我们这里做成了大城市,空气就不好了,我们家乡的空气就很好;我希望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也有很多同学,有一到六年级,也有一个很大的学校;也有一个食堂,这样我们就不用到上面杨老师家去吃饭了;我希望我们有很大的操场,有篮球,羽毛球,有老师的办公室;也要有水,因为我们班的同学家很远,渴了就到别人家去要,只要有水就好了;我也希望有校服,就有人知道我们是家乐的了(注:就在一个月前,家乐得到了他们自己的校服,成都的一些驴友们赠送的。)。。。
家乐小学,江老师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在教室外面晨读。学校的对面是一家农户,学校在考虑把那间租下来,甚至买下来,作为食堂,这样学生们就不用走那么远的路去吃午餐了,可这种民办小学哪有那么多钱啊!
家乐边的晚霞。你很难想象这天有多蓝,山有多绿,村庄有多宁静,那些家近的学生们就在村子里玩耍。正在我发呆的时候,一个学生给我做了”寿司“。
家乐小学的唯一大学生老师,江老师。她的小孩刚刚满周岁。而她,刚生完小孩几个星期,就背着苗家特有的襁褓,带着小孩在给学生们上课了。
家乐小学的过去和现在。左上老厕所慑于2011年,右上新厕所慑于2012年,左下老学校慑于2006年,右下新学校慑于2013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2MzYyOTA4.html
2012年的冬天,家乐的学生们拿到了冬衣和雨鞋,这是赵医生的丈夫杨大哥给我们寄来的一段视频。
就在我回来没多久,一群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又来到了家乐小学,十几个学生利用暑假在那里呆了一个月,不仅为家乐的孩子们补课,而且周围方圆数里的初中和高中生也聚集在了家乐让这些大学生们补课。在将要告别的时候,一个学生在她的日志里这样写道:
“联欢会之后,许多学生也都猜出来我们就快要走了,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所以,从联欢会之后的第二天,每天都会有许多学生来到我们的小院,一直到晚上他们才回去,甚至有初中、高中的几个男生分白天和晚上轮班守着,用他们的话说,是为了防止我们偷偷溜走……以至于我们每天面对他们的心情都好复杂。
最后一天还是到来了。前一天晚上,好多孩子都不肯走,最后没办法,一个学生告诉他们说我们第二天早八点走,那时他们可以过来送我们,这才让他们乖乖回家。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第二天我们早上五点半左右就走了,天还没有亮,我们背着行李走在路上,心里各自想着心事,甚至有的人在默默的流泪”。。。
家乐的故事还没有完,也不会完。下午走的时候,杨校长和江老师要上课。于是,江老师的爸爸,背着孙女,送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我当然没有那么脆弱,只是留下了点遗憾:因为我的到来,杨家兄弟的后院少了一支鸭子,进到了大家的肚子里,可他们一共就没几只。结识这样的朋友,是一个人一生的荣幸。
家乐出来,我回到了织金。在后面的几天里,我在大方县继续我的”旅行“。
这是文学城子女教育论坛的网友们捐出了他们写的“子女上名校,父母谈心得”的版权,用卖书的钱,建起来的新民小学,位于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这所学校位于毕节,纳雍,和大方三县交界的地方,也是大方县最偏僻的地方。
这是文学城我爱我家论坛募捐建的“家坛小学”,贵州省大方县达溪乡大海子小学。不知道你们注意了这张照片没有:这里五个年级但只有三个教室,左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而右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一个老师两个班,这叫“复式”教学。就像我在巴基斯坦的大山里看到的一样
还有两个星期,北加州的几十个OCEF的义工要去参加San Jose的半马拉松比赛。他们要为那些乡村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于是,我也借此替我和我的朋友们为家乐小学建了个项目募捐点钱:为那些一年级的新学生们买些冬衣和雨鞋,也许能在那里设个篮球架,一个乒乓球桌,把那里的墙刷一下。。。做不了大的,但也能帮助那些学生们实现一些梦想。
http://www.ocefnca.org/jiale
贵州织金官寨家乐小学综合资助项目
与其说是募捐,其实这里更多的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些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就像我在我的巴基斯坦的游记,“三杯茶的背后”里最后提到的:“当你去背包旅行的时候,除了背上那些旅行的必需品之外,也背上一点义务,就那么一点点,不沉的“。
我相信这不会是最后一次去家乐小学。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每隔一年去一次。也许在2015的某一天,“我坐在杨校长家门口的葡萄架下,端出一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樱桃,看着坡下家乐小学的学生们欢快的打着篮球,而那条陡坡已经修成了一条石阶路。那些苗家妹子又给我做了'寿司',我说,”It's called 'sushi', understand?", "OK! ’Sushi‘ is yummy, Try some, teacher。“,苗家妹子答道。我很满意,又来了一口苞谷酒。终于不用像现在的江老师那样,背着电脑到五公里外的镇上去发伊妹儿了。然后继续写着我的,’今日中国:再访贵州乡村小学(2015)‘,最后直接发到了文学城里”。。。
也许还要等到2017年,但这没关系,我相信我会看到这一天的!!!
完
让我想起了卢安克。
卢安克:“如果一个人为了家,那么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学生,那么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