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失的秋天 ( 小说接龙之十三 )

(2006-12-03 18:45:56) 下一个
作者: 老 戈


吴童听到顾芳自杀的消息已是顾芳死后的一个月了。他拿着电话筒呆若木鸡。吴童一个星期没有出门。他甚至没有接听牙牙的电话。他躲在他租来的小公寓里抽着烟。本来他与牙牙约好去学滑雪。牙牙还把柳岚的邮件转给了他。邮件里有柳岚的电话和地址。他本想寄张圣诞节的贺卡给柳岚。可现在吴童什么都没有做。顾芳死了。这让吴童不敢相信。他想他有责任,如果他在国内陪着顾芳就应该不会发生这些事情。

吴童坐在地上, 看着电脑里仅有的两张顾芳的照片。她朝他笑着。一如他们第一次见面,顾芳含羞地朝他微笑着。吴童的屋子里整夜都飘扬着阿杜的那一支歌<下雪>, 一种伤逝的情绪在这间冬天的小屋里弥漫游荡着。。。。。。

 
就快要下雪/心开始凝结/
现怎么迎接/我们最后一个圣诞夜/
我害怕下雪/爱将会冻结/
因为你说过雪让人有种等待的感觉/
记好两颗心要乘着雪/
相约在那个拥抱的季节/
冬天来的太狼狈/爽约了诺言/
白茫茫的世界碎成雪/
所有快乐都己流成泪/
而我一个人面对/
整夜的心碎……

转眼便又是一个新年。吴童在学校里意外地碰到了楚添衣。
他是吴童以前在杭州大学里的校友
,还做过学生会主席。楚添衣曾在大学里成立了个<西子湖>文学社, 还自印文学刊物<回眸>。吴童在大二、三时曾参加了许多次文学社的活动。他的好几首破诗也登在<回眸>上。其中有一首诗叫<我马不停蹄地爱上了体无完肤的你>,被刊出以后, 立即在寂寞的校园里广为流传。不久, 楚添衣很兴奋地来找吴童, 让他再接再厉, 多写东西, 甚至打算推出<回眸>吴童诗歌专刊。他还写了篇专访----记漫步在西子湖畔的孤独诗人吴童, 并刊登了出诗歌专刊的预告。谁知那年, 孤独诗人吴童走过校园的草坪, 勾搭上了柳岚, 便自此不再孤独。有时他也想写些诗交给楚主席, 可坐在宿舍里的写字桌前, 撑着腮帮子想了好久竟然再也写不出什么飘逸的诗句来。


楚添衣说他刚离婚。他来学校只是给前妻祝小路送件东西
, 正巧遇上吴童。他来美国己有六年了。他早期在东部的一个学校读了MBA, 但毕业后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他的妻子找到一份在加大实验室里看管老鼠的工作。于是他们便来到了洛杉矶。楚添衣在洛杉矶的花旗银行上了半年的班。他感到那工作无聊透顶,简直是白读了MBA。他回忆起自己办<回眸>时的风光岁月, 便索性辞职在家写作耕耘, 不到两年功夫, 他便成了网络上赫赫有名的言情小说家。

他的成名作
<女人永远不愁嫁> 以及 <杀你从来不见血> 在许多中文网站上流传连载。他每天收到上百封网上忠实读者的邮件, 光是读这些热火朝天的邮件, 便让他面对电脑感动到半夜。尤其是一位来自此北京的65岁的老处女的来信, 让楚添衣感动得彻夜无眠。她说你的网络小说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  一读再读, 欲罢不能, 你让我心中早已尘埃落定的想披上嫁衣的念头又死灰复燃,你就是我生活中的贵人我要重新扬启人生的风帆, 继续前行, 去寻找那个一直在苦苦等待着我的白马王子。。。。。。


楚添衣的妻子讨厌他干的这活儿有名气却没钱
, 更无法忍受他每天面对电脑可以长时间的神情激动, 却没空与她促膝谈心。一气之下便呼风唤雨喊着离婚。可怜的楚添衣一直是对老婆的圣旨唯命是从。当年她要来美国读书, 他跟着来陪读。如今她要离婚, 想必也有她的道理。于是楚添衣欣然领命,二居室先分成一人一间房,也算赶上了这时髦的离婚大潮。

吴童遇到楚添衣之后
, 二人便频繁见面。聊天,吃麦当劳,在图书馆看书。或有时在吴童的迷你厨房里搞几个浙江小炒, 开二瓶啤酒。谈天说地, 臭气相投, 也有些快活。不久二人就聊到在美国不赚线不行, 打工只是给别人添砖加瓦。于是便商量起如何做些生意来赚钱, 做什么呢?

楚添衣运用了
MBA的知识和理论, 制作了份消费者市场调查表。二人分头忙了一阵。汇总一看,这市场调查的结果是-----这里消费者最多光顾的地方是披萨店!

这让两人一阵欣喜。不就是卖烧饼吗? 简单 ! 咱们也搞一个。

吴童说
, 要国际接轨, 要搞连锁经营, 要树立品牌概念。经过近二个月的积极筹备, 他们把学校外那条商业街上的一家小店租下, 涂抹装饰了一番。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的中午,  ZAPI(译音:傻比)烧饼大王美国西岸店正式开张。门口还放一盆牙牙送来的花蓝。


二个老板
,一个烤着饼,一个切菜剁肉,忙得忘了自已是谁。
他们就等着顾客们排队来吃烧饼,美金源源滚进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