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太行山,中国抗战的脊梁 (图)

(2007-06-21 01:10:40) 下一个



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太行山,中国抗战的脊梁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

  听着这慷慨激昂的歌声,仿佛又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太行根据地,看到了太行山的耸峰,看到了太行山的红日,看到了太行山的铜墙铁壁。
  
  太行山,矗立在中国大地上,

  太行山,矗立在人们心灵中。

  太行山的确是英勇不屈、浴血奋战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化身。

  我在太行期间,迎击日军大扫荡、 曾辗转于清漳、浊漳之间,直攀武乡烟里、砖壁绝顶之上。朝晨看:“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暮日望:“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我们多少英雄豪杰,在这儿鏖战,撑起了半壁河山。我们多少战友烈士,在这儿血染黄沙,永埋忠骨。正是这一切凝成了太行山的神魄。太行山!你将呼啸长天,排闼大地,千秋万代,熠熠闪光……

  在那儿战斗过的人,

  在那儿留下的不仅仅是脚印,

  同时留下生命的深深痕迹。

  饮过漳河水的人,

  不会忘记太行山。

  太行山,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的黄河沿岸,绵延数千里,中有上党(长治),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是太行山的核心地带,这里,群峰林立,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长河汤汤,漳河水日夜奔流不息。

  特殊的地理环境,往往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古人谓其“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所以,历来被视为“用武之国”和“兵争要地”。

  战国时的秦赵“长平之战”,十六国时的“潞川之战”,五代时的晋梁潞州“夹寨之战”,后周与北汉的“巴公原之战”,北宋初赵匡胤平定李筠的“泽州城之战”,都发生在这里。而祖祖辈辈生活在太行山上的人民,每逢国家有难,总是奋臂而起,保家卫国,慷慨赴死,死而无怨。

  公元到了1937年的时候,太行山上又迎来了一次最为浓烈的血与火的考验,“七七”事变,日本人举着血腥的屠刀,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

  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民族和人民,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八路军的最高指挥机关先后在太行的潞城和武乡安营扎寨,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开创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酝造了一个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振奋了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华的脊梁。

  八路军进入太行后,把他自身所蕴含的先进性深深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壤,吸取了上党山水丰富的养料,就如同一株充满了生命力的大树,挺天拔地,开展了人民的战争,创立了人民的政权,发展了人民的文化,挺起了太行山的脊梁。

  正如陈毅1944年1月由华中而达延安路经太行所看到的那样:
  
  黄河东走汇百川,
  自来表里太行山。
  万年民族发祥地,
  抗战精华又此间。

  山西在怀抱,
  河北置左肩。
  山东收眼底,
  河南示鼻端。

  长城大漠作后殿,
  提携捧负依陕甘。
  更有人和胜天时,
  地利攻守相攸关。

  创业不拔赖基地,
  我过太行梦魂安。

  
  八年抗战,太行抗日军民在这里对日军开展了神头岭之战、长乐滩之战、关家垴之战、黄崖洞保卫战、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等诸多著名战斗和战役。创造出了地雷战、窑洞战、急袭战、伏击战、围困战、破袭战……,这些战役、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打掉了侵略者的锐气,撑起了太行的一片蓝天。

  八年抗战,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这里建立起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发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使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深受剥削和压迫的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

  八年抗战,太行抗日军民在这里共度灾荒,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共同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建立革命政权、发展边区生产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

  八年抗战,太行在战火与硝烟中铸造了独特的根据地文化,它与军事武装、劳动大军一起构成了根据地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对于根据地的巩固、壮大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八年抗战,邓小平在这里开辟了他思想理论的试验田,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经济、科学以及其它领域里的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且成为日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源头。

  而今,闪着红色光辉的旧址和纪念地遍布太行,著名的有建于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砖壁、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和朱德总司令亲手种下的五星杨;有在全国最早建立的长治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有武乡关家垴、长乐、潞城神头岭等抗日战场遗址和沁源围困战遗址;有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旧址,广志山八路军总部后方医院旧址;有屯留老爷山、长子北高庙、长治市北关桥等上党战役遗址。这一处处遗址和建筑,不但是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人们游览、观赏、缅怀历史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最佳场所。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