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了,周恩来大发火。

(2007-05-15 14:22:20) 下一个
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了,周恩来大发火。

作者:尹家民

1 进京路上

  时间:1949年3月23日。

  地点:河北省建屏县(现属平山县)西柏坡。

  早上三四点钟,毛泽东要上床睡觉了。

  临睡前,他告诉值班卫士李银桥:“9点钟以前叫我起床。”周恩来知道毛泽东又睡晚了,悄悄嘱咐李银桥:“让他多睡会儿,没有关系。”

  快10点了,李银桥才把毛泽东叫醒。毛泽东有起床后依栏而仰靠一会儿,抽支烟喝杯茶看看报纸的习惯。他问道:“几点啦?”

  “快10点了。”

  “让你们9点以前叫我,为什么现在才叫我?”

  “周副主席想让你多睡会儿。说休息不好,怕你路上太疲劳。”

  听了这个解释,毛泽东不再说话,低头看一张新报。

  这一天,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

  饭后,毛泽东把烟盒揣进口袋,朝门外走,迎面遇上周恩来。

  周恩来轻轻抬了一下手:“没有休息好吧?”

  “休息好了。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就很好了。”毛泽东习惯地又去掏烟,想起什么,在外口袋拍了两下,没有取烟。

  “多休息一点时间,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

  周恩来一边说话,一边和毛泽东身后的人打着招呼:“都准备好了没有,就要出发了。”

  毛泽东在秘书的指引下,朝自己要乘坐的汽车走去。仍和周恩来说着话:“今天是进城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精神不好怎么行?”正要上车的其他中央领导人都跟着笑了。

  周恩来点点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被退回来。”

  “退回来就失败了。”

  毛泽东一脚在车上,一脚在地上,平平地说了句震憾人心的话,“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下午2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在吉普车上坐稳了,回首望了一眼这个大决战的总指挥部所在地,笑意写在脸上,感慨藏在心里,驱车出发了。

  曲曲弯弯的沙土路面扬起烟尘。后面是长长的百十辆车队;前面,前面是北京,是即将耸立起来的共和国的远景……

  浩浩荡荡的车队到达河北省委所在地保定时,省委书记林铁出门远迎,并设便宴招待路过的中央领导。

  听取了林铁的工作汇报后,中央各位书记都讲了话。

  毛泽东强调:工作千头万绪,要抓党的领导,抓党对城市各项政策的宣传和实行。要使各界人士都认清形势,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同新政权合作,恢复和发展生产。

  周恩来对毛泽东后的话作了补充:多宣传中央公布的城市政策;对资本家要保护,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

2 进城式不要“大搞”

  1949年3月24日下午,车队到达河北涿县。傍晚,叶剑英和滕代远等从北京乘火车赶来,接中央领导进城。晚上研究进城仪式时,不少同志认为,既是胜利之师,入城就该有些气派,至少应是锣鼓喧天,各路人马夹道相迎,以壮中国革命之声势。但中央书记们基本不赞成“大搞”。尤其是毛泽东,他在西柏坡时听说保定要欢迎他,开庆祝会,坚决不同意。他说:“还是简单的形式为好,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的群众。到全国取得最后胜利时,再组织群众很好地庆祝庆祝。”随后周恩来也电告华北局:“闻此地将举行庆祝大会,主席认为不妥,连北平也不要开庆祝大会。因以我党中央迁移名义,号召人民庆贺并不适当,望速停止北平及各地庆贺活动。”周恩来还在电报中特别强调:不要鸣炮,以军乐团代之。

  周恩来还设计了一个具体方案:“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然后改乘汽车进颐和园住宿一夜,第二天去西郊机场举行入城式。入城式上,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要与那些知名人士如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茅盾等见面。这些人与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高兴了,急于见到我们,他们也在考虑今后怎么办。新政府里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这些,都需要进行协商的。”

  毛泽东沉思着点头:“我赞成周恩来的意见。明天就要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见面了。明天见面,是他们欢迎我们,也是我们欢迎他们,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同我们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使他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没有任何争议,具体安排落在了周恩来身上。毛泽东很认真地对周恩来说:“对做过贡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职务,使他们有职有权。”周恩来照着做了。毛泽东后来也时常说:“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安置他们(如傅作义、程潜)要各得其所,要用大位置才能安置。”

  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就起来了,按老习惯,他要到街上走走。可走了一遭,竟见不到什么人。他有些奇怪地问县里的干部:“据说涿州城早年很繁华,怎么现在如此冷清?”

  县委书记说出缘由:“国民党九十四军在这里驻防时,为了‘防共’,把所有商户都赶到东关去了。不让人们到城里来。”“哦,是这样。”毛泽东似乎明白了,又提问道,“现在城内已经没有九十四军了,为什么还不迁回来?”“正在迁,正在迁。”县委书记回答。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专列,向北京进发。上车后,稍事休息,他们又集中到毛泽东的车厢,谈论有关北京城内的情况。叶剑英担任市长,自然是他说的多。清华园车站很快就到了。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聂荣臻、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前来迎接,车队陆续开进颐和园。

  毛泽东感慨地对叶剑英说:“我以前也来过北平,遇到一个大好人李大钊,在他的帮助下,我后来才算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可惜呀,他牺牲了,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周恩来抓紧时间时间睡了一小会儿,中午起床后,就乘车到西苑机场进行检查。虽然颐和园到机场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没有直跳相通,须先到西直门外紫竹园再往西拐,绕一个大圈。周恩来测算好后,告诉司机:“这段路,一般说用不了一个半小时,可是路窄人多,马车也多,路上不顺就会耽误时间,不管怎样,一定要按时到达,城市人时间观念是很强的。我们这是进城的第一天,一定要按时到达。”

3 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了

  下午3时,中央领导分乘几辆旧卧车,准时向西苑机场进发。毛泽东坐的是一部美国造的老道吉防弹车。虽然已是阳春3月,可中央领导人并没有合适的衣服调换,仍都穿着西柏坡时期的老棉袄、棉鞋棉裤,外面披着延安时期的皮大衣,倒也整齐划一。

  机场里已站满了人,满眼望去,仍是军人的天下。一排排,一列列,钢盔和枪炮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另一侧是衣着杂色的工农商学各界代表。下午5时,领导人登上检阅车,毛泽东站立在第一辆车上,含笑向受阅的部队招手致意,其后是朱、刘、周、任的检阅车。

  检阅车行至民主人士、人民团体代表面前时,徐徐停下,五大书记走下汽车,同他们亲切握手和问候。这些人大都在重庆时见过毛泽东,同周恩来打过交道,这几年没见,今天故友重逢,格外亲切。半小时之后,周恩来抬腕看了一下表,有些歉意地说:“朋友们,先生们,谢谢大家到这里来欢迎毛主席、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京。天快黑了,请诸位先生早些回去休息吧,以后请大家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

  周恩来的话音一落,就响起一片掌声。

  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完毕后,又要返回颐和园。

  给他开防弹车的司机叫孙长金。毛泽东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似首陌生,便问道:“你是北平人吗?”

  孙长金回答:“不是。我是大连人,以前给李克农部长开车,今天他叫我给主席当司机。”

  毛泽东笑笑,上了车。到了颐和园,周恩来将主席和其他领导人领到景福阁吃晚饭。晚饭后,又派人将李济深、黄炎培等十几位知名民主人士接到颐和园,商谈召开政协会议的有关事宜。一谈就是半夜12点。毛泽东看了一下周恩来,问:“他们走了,我们是不是去香山?”

  周恩来觉得应该让毛泽东有个安稳的地方好好睡一觉,再说晚上行车更安全一些,也表示同意。说着,他就出去通知备车。

  周恩来找到刘进中。刘进中是北平市公安局秘书长,这次专门抽调来负责毛泽东进北平的保卫工作。他听周恩来一说“马上准备车,去香山”脑袋嗡地一声,简直要爆炸了!他试图说服周恩来:“这么晚了,在荒郊野外这么大的车队,要是出点问题不好办,是不是住下,等明天再走呀?”

  也很疲惫的周恩来根本没有解释,只说了一个字:“走。”

  刘进中只好服从。看着毛泽东等人从屋里出来,他越加发憷,赶紧转身找车。毛泽东时间观念不强,白昼与黑夜也分得不清。一天下来,反而愈加精神,边走边和身边的人谈话。刘进中急忙上前,将毛泽东引到原来周恩来乘坐的轿车旁,拉开车门,请主席上车。毛泽东对坐哪辆车并不在意,只要不耽误他的工作就行。

  一旁的周恩来却大为吃惊,他来回看了一下,问刘进中:“怎么啦,主席的车呢?”

  刘进中这才说出原委:原来到了半夜的时候,给毛泽东开防弹车的孙长金突然抱着肚子来找刘进中,眦牙咧嘴地对他说:哎哟,我的肚子痛死了,我去看看病行吗?”

  刘进中一看表,都快夜里12点了,心想今天不会再用车,也没请示,就做了个错误主张:“行,可能是白天累的,你去看病吧。”

4 周恩来发火

  刘进中刚刚放走了防弹车和司机,周恩来就过来要车,所以他一听头都要炸了,只好临时变通一下,让主席上了周恩来的车。而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的车,都是普通轿车(直到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才送了两辆特制的吉斯保险车给毛泽东和周恩来)。

  周恩来并不在乎自己坐什么车,他最担心的是毛泽东的安全。当时不容他再说什么,只是用眼睛狠狠地盯了刘进中一眼,也就上了车,挨着毛泽东坐下。车子开动以后,他也不像往日那样闭目养神(时常睡着),或者与同车的人谈话,而是瞪大双眼直往车窗外看。他希望通过他的眼睛,在第一时间发现窗外出现的不测。

  和周恩来一样,刘进中坐在车里,也是从未有过的紧张,好像真有突发事件要冲着他来。他做好一切准备,只要外面有动静他要第一个跳出去,就是用身体也要挡住飞来的横祸。

  周恩来非同一般的警惕还有个原因:车队一出颐和园,带路的第一辆车就如同箭一般地飞奔,不但尘土飞扬,而且弄得后面的汽车司机眼也不敢眨,拼命加大油门,因为他们不认识路,生怕失去方向。这样一来,轿车颠簸得厉害,即使周恩来瞪大眼睛,外面的景物都是一闪而过。他手里捏着一把汗,心想这时要是出点事,连车也刹不住。

  所以一到香山,坐在第一辆车内带路的王范一下汽车,就被周恩来叫住了:“王范,你要干什么!”

  王范正庆幸这一路又快又安全,左脚刚着地,右脚还在车上,被周恩来一喊,愣住了。

  周恩来气鼓鼓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要跑得这么快?”

  王范一听是因为这个,一块石头落地,脸上还荡出笑来:“周副主席,我是这样考虑的,我跑得快一点,跟你们拉开距离,万一有炸弹,只能炸死我,炸不着后面的车队。”

  他说得也有理。不过周恩来还是狠批了他一顿:“你知不知道后面的车不认识路,你跑得那么快,后面的车猛追你,天这么黑,翻了车怎么办?!”

  王范承认考虑不周,一吐舌头逃到一边去了。与王范的“错误”相比,似乎刘进中更大一点。

  将毛泽东等人安排好休息后,周恩来又来找刘进中。他听收拾房子的同志讲,毛主席住处修缮粉刷后,还发现一颗丢在那儿的手榴弹。这件事更加深了周恩来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所以他对刘进中毫不客气,将他叫到树丛旁一个无人的地方,再次质问他:“你为什么把主席的车打发走了?”刘进中再次解释:“我以为天这么晚了,路上又很不安全,今晚就住在颐和园了。”

  周恩来自己组织纪律性强,也不允许别人自说自话,不请示不汇报。他指着刘进中的鼻子大声说:“你扯谎!这么大的事情你敢擅自做主,你好大的胆子,出了问题怎么办,啊?!”

  刘进中从未见过周恩来发这样大的火,情知自己错到家了,一句话也不敢说。其实周恩来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气,挨周恩来的批评不可怕,最怕的是强词夺理,那等于火上浇油。只要你说声“我错了”,周恩来的火气会熄灭一半;另一半只要你不吭声,也会慢慢熄火……

5 第一次登香山

  第二天,在香山开警卫总结会,大家又把刘进中、王范批了一通。因为毕竟没有出事,所以他们心里仍然坦然,嘴里直说:“吃一堑长一智。”

  毛泽东也批评了警卫工作,但他说的是另一层意思:“你们沿途站那么多的兵,搞得我进北平比蒋介石进北平还厉害,像什么样子吗。”

  周恩来也说:“你们哪,就是该警惕的不警惕,不该警惕的瞎警惕。人家的马车站在那,你刺刀对着人家马,马是特务吗?一个房子里叮叮当当响,你就用刺刀对着人家墙,你也不看一看,里面是干什么的,是个打铁的吗,你拿枪对着墙,墙有什么罪?太机械,太生硬,太不像话了。”

  大家憋住,谁也不敢笑。

  毛泽东若无其事地抽烟,过了一会儿先笑了:“你们就是想把我锁在柜子里,不叫我接近群众。”

  周恩来也说:“交通断绝,枪口朝外,人民领袖哪有这样进城的?”

  总的来说,毛泽东对那天的检阅和住处的安排还是很满意的,周恩来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毛泽东红润的脸色,透出一种兴奋之后的倦怠,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总算完成了一件大事。从现在起,我们就可以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已经进驻北平了,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已取得伟大胜利。”停了一下,他又说了一句,“但还不是完全胜利。”

  毛泽东的住处叫双清别墅。这座别墅是1917年熊希龄在香山修建的私人别墅。因为这里有两股清冽的泉水流过、有乾隆皇帝的题词,“双清”因而得名。毛泽东觉得这里比西柏坡“阔气”。他心情舒畅,就想爬爬香山。

  周恩来安排了汽车。香山的公路是临时抢修的,小轿车在路上走,就跟船在浪里摇摆一样。进了香山大门,就是一个抬头掉帽子的大陡坡。汽车在坡下呜呜地加油,只见车轮原地打转儿,不见前进一步。毛泽东也看出门道:“上不去吧?我们下来走好了。”

  司机说:“好,主席你先下车,我把汽车倒回去,再往前冲一下,这样出不了事。”

  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踏着夜色,边走边聊,很快来到香山慈幼院的后门。一辆吉普车已经停在那里,司机拉开车门。

  毛泽东问:“不是到了吗?怎么还要坐车?”

  周恩来说:“路坡太陡,小汽车爬不上去,必须换越野吉普,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呢。”

  这是周恩来陪同毛泽东第一次披着星斗登香山。

  除了办公、开会和看书,毛泽东是不喜欢久坐一地的。他夜里工作,下午睡醒了,总爱出去散散步。这天下午,他又按他的老习惯“出去走走”。可他忘了一条,这里不是延安的杨家岭,也不是西柏坡,那时四面都是八路军和老乡,既走不丢,也不怕出现什么意外。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敌情也多。可毛泽东兴致蛮高,早把周恩来和警卫们常常提醒他的话甩到脑后,一个人由着性子,大摇大摆地出门去了。

  他这一走,可惹了麻烦。警卫值班的刚出去了一会儿,回来就不见了主席的影子。天很凉爽,可他急了一脑门子汗。问外面站岗的,只说是看见主席一人背着手向西走了,别的什么也没敢问。值班的火速报告警卫科长李树槐。  

6 一场虚惊

  李树槐原来是朱德的警卫员,跟了很长时间,责任心很强。朱德将他推荐给了毛泽东。他一听毛主席独自一人出去了,浑身像弹簧一样绷紧了。二话不说,抄起电话,就把海淀分局的公安人员找来了,同时把整整一个骑兵连的人马派出去,分头寻找毛泽东。

  人马派出去良久,还是不见毛泽东的人影。

  正在李树槐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地上打圈圈,引颈张望时,毛泽东却从西面的土坡下露出脑袋,渐渐露出身体,背着手,嘴里好像还哼着京戏。

  毛泽东已从李树槐焦急的眼神和一脑门汗上知道自己“惹祸”了,倒像是李树槐的下级一样低了头:“我没请假,犯了错误,对不起你们,叫你们担心了。”

  李树槐直摇头,他还有什么说的?反而笑了:“主席呀,真拿你没办法,你上哪去了?”

  毛泽东指了指背后:“西边路旁有个果园子,我在里头站了一会儿。”

  还有一次,毛泽东从中南海边完公返回香山休息。出发大约一小时后,周恩来有事请示,打电话给香山,香山回答:“毛主席还没到。”

  周恩来一看表,皱起眉头:“都一小时了,怎么还没到?是不是路上车子出了问题?”他又打电话问负责路线安全的吴烈。

  吴烈也不敢肯定是什么原因,马上坐车沿路去找。到了动物园,说看见专车过去了;又追到海淀,海淀也说专车过去了。再回头问颐和园,颐和园说没看见专车。

  吴烈不敢停留,驱车又去追。一直追到北京大学往西苑去的路上,远远地就看见了那辆防弹车,车门开着。再往路边看,一眼就看见毛泽东高大的身影。原来是毛泽东看见路边的稻谷黄了,坚持要车停上来。吴烈到时,毛泽正兴趣盎然地站在稻田里,和一个手拿镰刀的老农聊得高兴。

  “几时开镰?”毛泽东搓着几颗稻谷。“再晒上一个晴天就能割了。”“能收多少?”“千八百斤吧。”“收成不错嘛。家里有几口人?”“六口。”“够吃吗?”“够了。除了这稻子,那边还种了些小麦,已经收了,掺合着差不多。”

  吴烈过来了,没有惊动毛泽东。看来老农还不知眼前跟他说话的是什么人,只是他看见老农手中那把刃口雪亮的镰刀,不觉心口发毛。他趁毛泽东与老农谈话间隙,忙插上去说:“家里有事情。”

  毛泽东这才意犹未尽地走出稻田,俯下身子上了车。

  毛泽东燃上一支烟,还在回头看着稻田。他不知道后面车里,吴烈正在擦着满头的汗。有了几次独自“出走”的虚惊,警卫们倒也摸出了规律,判断毛泽东去了哪里,八九不离十。常常是不知哪个警卫发出“警报”:毛主席不见了,分头去找,不一会儿就见警卫把笑呵呵的毛泽东给“找”回来了。

  即使这样,周恩来还是不放心毛主席的这种“游戏”。他要求警卫必须注意毛主席的动向,随时跟着出发,到了目的地,要马上打电话通知家里,让沿途放上岗哨。

  那时电话线路稀疏,找个电话也不是易事。所以有时一个警卫跟着毛泽东出来了,一边打电话,一边眼睛还要盯着毛泽东周围,嘴里还要讲暗号。

  那时五大书记都编了代号,毛泽东自然是一号。

7 菊香书屋迎来新主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北平香山,几个月后,搬进了中南海。

  中南海在紫禁城的西侧,所以清朝时称为西苑。当时的中海和北海形成的葫芦腰很细,只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小桥架在上面供行人和车辆通行,后来才修起了宽阔的桥面。

  通过南海,直对着新华门后照壁的就是毛泽东的住地丰泽园,门匾上的“丰泽园”3个大字系乾隆皇帝的御笔。毛泽东住在园内东侧的院子里,双扇门的门框上也镶了一块匾,刻着“菊香书屋”4个字。这个北京式的四合院,基本上是中南海正中的位置。

  其实,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京时,周恩来先住进的菊香书屋。因为进城住在香山时,周恩来几乎每天都往市区跑,他要恢复和治理城市,必须同旧时京城的民主人士商谈,而这些人士大多住在城内或北京饭店。周恩来每每从香山动身,要绕到青龙桥,从西苑、紫竹院方向进城,有时一天要跑两趟,加上路不好,实在太累,常常坐在汽车里就睡着了。有时时间太晚了,他就在中南海找个地方,睡上一晚,这个最初的下榻之地就是菊香书屋。这个四合院有5间正房,周恩来住东面两间,西面两间留给林伯渠住。北平城内秩序基本好转后,周恩来、叶剑英动员毛泽东住进中南海,但毛泽东不赞成。毛泽东并不想住在皇帝住过的地方。刚进北京的毛泽东是清醒的,懂得自律,他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记住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骄奢而失败的教训。

  毛泽东不愿意住进中南海。叶剑英急了,就专门跑到香山上的双清别墅去动员毛泽东。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剑英真固执。”叶剑英走后,毛泽东挺不高兴地对周恩来说。

  “你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周恩来婉言应道。其实他完全赞同叶剑英的主意。

  “我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说叶剑英固执,其实毛泽东更坚决。

  “剑英坚持你进中南海也是原则,这个地方连围墙也没有。”

  “不谈不谈。”毛泽东打断了周恩来的话头。

  “主席住进去,我们才好高枕无忧啊。”周恩来对坐在一边的朱德说。

  朱德完全赞同。于是由政治局讨论做出决议,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搬进了中南海。

  周恩来把菊香书屋的里院让给毛泽东住,自己搬到中院居住和办公。不久,江青也要搬来,周恩来又让出房子,迁到前院的东厢房。可是这里屋少人多,长此下去也不是事儿,得另找个地方才行。有一天,周恩来来到中南海的西北角,院前的匾上写着“西花厅”仨字,一进院内,正是海棠花盛开,周恩来为之精神一振。他喜欢海棠花,称之为“群花”。他住下了,一住就是二十多年。这里也是政务院的所在地。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