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稿费
(2006-09-12 00:56:46)
下一个
转贴:
来源:世界新闻网
中国大陆的稿费
作者署名:平凡
中国大陆的稿费(七之一)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种报纸、杂志也相继创刊,报纸类包括中央级、省级、专区级,后来一些县市也创办了报纸。所有这些报纸,统统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比如《人民日报》,系中共中央机关报,各省省委皆出版了以省贯名的日报,专区党委和一些县委也如法泡制。杂志则分为社会科学、文艺、科技、卫生、教育等等各种类型归口出版。
报纸杂志的相继创刊,自然就牵涉到稿费,当时中央出台的稿费标准大致如下:
文艺类每千字十元至二十元,诗歌每二十行算一千字,曲艺每四十行算一千字,歌曲词曲作者各十~二十元,电影剧本每部三千元~八千元,也有超过一万的。
各级报纸则根据级别订出相应标准,大多采用根据类别以篇计酬,比如新闻消息类、通讯类等等,报社内部的编辑、记者在本报发表的文章不计稿费(在以后若干年有改变)。
五十年代的物价很低,笔者那时所在的中等城市,鸡蛋两三分钱一个,大米几分钱一斤,猪肉两角左右一斤。当时如果能拿到一笔稿费,足以令周围的人刮目相看。不过,中央虽然订定稿费标准,但在各个报刊编辑部的具体实施中,又各有千秋,差别很大。
《人民日报》被称为中国第一报,应当说它的稿费是可观的,但它支付的稿费和各省省报差不多,甚至还略低于有的省报。既然中国第一报都这样「随意性」,其它的「小兄弟」也就立即跟进,其结果是报纸的稿费普遍偏低。
那一个时期,能保持稿费正常状况的,当数被誉为中国第一刊的《人民文学》,《文艺学习》和后来创刊的《诗刊》,以及各大区的几家杂志,如东北的《文学月刊》、中南的《长江文艺》、华东的《上海文学》、华南的《作品》、西南的《西南文艺》、西北的《延河》等等。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全国文艺界为之欢欣鼓舞,各省的省级文艺刊物都纷纷由原来的三十二开本改为十六开本,并增加篇幅,更改刊名,好一派「百花齐放」的热闹景象。
其中原《湖北文艺》改名《桥》、《湖南文艺》改名《新苗》、《四川群象》改名《草地》、《西南文艺》改名《红岩》、《江西文艺》改名《星火》、《江苏文艺》改名《雨花》、《山东文艺》改名《前哨》、《山西文艺》改名《火花》等等。
与此同时,北京的《诗刊》、成都的《星星》、西宁的《青海湖》、西安的《延河》、内蒙的《草原》、天津的《新港》等等相继创刊,一些省以下的地区也办起了自己的刊物,如安徽省的《芜湖文艺》、《阜阳文艺》、《蚌埠文艺》、《六安文艺》等等。
报纸杂志多了,篇幅也增加了,需要的用稿量也大大增多了,作家、诗人们个个摩拳擦掌,挽起袖子在这个文艺的春天里决心大干一场。各编辑部的稿费虽然没有完全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支付,但多多少少总要给一些的,稿费「不正常」,但发表的「阵地」多的是,发表的机会更是增多了,得到的稿费积少成多,也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于是专业的、业余的作家和诗人们,一个个捧著稿费单,无不喜形于色。(平凡)
2006-09-04
中国大陆的稿费(七之二)
但是,好景不长。起初,人们以为毛主席提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是为了繁荣文艺创作,给文艺界更多的自由,给作家诗人们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但天真的作家和诗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原来毛主席是采用「引蛇出洞」的方法,以「阳谋」的手段,把那些反革命右派统统引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一九五七年夏天,反右斗争开始,文艺界首当其冲,不管是大右派小右派,不管是老右派少右派,他们的「罪行」大多少不了与稿费「挂钩」。
以往,拿稿费的人都以为是劳动所得,天经地义,现在经毛泽东思想这个「照妖镜」一照,一个个都吓出了一身冷汗,惶惶不可终日,有的自知罪大恶极,只有用自己的命来向毛主席悔过,于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悬梁自尽的消息不断传来。
原来,稿费这个东西是资产阶级的「名利」,与我们无产阶级是水火不兼容的。人民的血汗钱哪有写几笔就要拿走的。
著名诗人艾青不仅自己成了大右派,他的夫人也因稿费问题被骂得狗血喷头,当时的批判文章指出,艾青的夫人高瑛在和艾青结婚前,有一次去到艾青处统计稿费(是遵照组织指定去统计的),艾青说出数字后,高瑛吓了一大跳,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嫁给艾青了。
文章侮辱还嫌不够,同时还配了一幅漫画:艾青的屁股拖了一长尾巴,长尾巴穿了一串铜钱,铜钱上写著名利稿费,高瑛则两脚踩在铜钱上随艾青飘飘然起舞。
我想,艾青和高瑛早知道稿费这样害人,那当初是一分钱也不会要的。
另一位与稿费有关的大右派是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丁玲在延安时就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了,解放后,她一直担任文艺界的领导。
那时的中国作家协会为了培养青年作家,在北京办了一个「文学讲习班」(现改名鲁迅文学院),讲习班请一些老作家讲课,丁玲也在邀请之列。
她在一次讲课时,为了鼓励青年们多写好作品、出版好作品,她说:一个人写出一篇好作品出版一部好书,不仅出名,还能拿一笔稿费改善生活。
(平凡)
2006-09-05
中国大陆的稿费(七之三)
丁玲为了强调她讲话的意义,她还当场提问:「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叫智利你们知道吗?」大家回答说知道。她又问:「智利的总统是谁?」青年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丁玲继续问道:「智利有一位著名诗人聂鲁达你们知道吗?」大家回答说知道。丁玲于是引伸话题说,一个人写出了一部好作品,他的名气某些时候会比他那个国家的元首还出名。
这次讲课成了她鼓吹「稿费」和「成名」的「钢鞭证据」,她不仅成了大右派,还被发配到北大荒去劳动改造。
还有个青年作家刘绍棠,之所以被划为右派,完完全全是稿费惹的祸。刘绍棠在五喩年代被誉为神童作家,他念初中时写的小说《青枝绿叶》,被收入高中的《语文》课本作教材,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家里很穷,一日三餐大多是啃窝窝头,他成了作家后,想报答父母,要把父母接进城。
于是,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了这样的话:「爸爸妈妈为了我读书,吃了不少苦,我现在写一篇小说能拿二百元稿费,可以供你们吃白面馒头了,我想把你们接到城里来。……」
刘绍棠因信中「一篇小说能拿二百元稿费」这句话,成了全国典型的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大右派,一句普普通通有关稿费的话,换来了二十二年的右派生涯,其代价何等巨大。
翻开反右时期的大小报纸,所公布的右派份子的材料,总是反反覆覆提到稿费。至此,人们终于清醒过来,稿费是「害人精」,是资产阶级腐朽的名利思想,从今往后,千万千万要离它远些、更远些。
反右结束后,稿费同样成了「雷区」,谁也不敢踏上一步,即使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一旦说到稿费,便马上打住,深怕多说几句犯了禁忌,惹来大麻烦。
一九五八年初,三位老作家(出于尊重,不指名道姓)不知是逃过了反右一劫,余惊未消吓出来的反常行动呢?还是感谢毛主席高抬贵手没有将其打成右派而向上面感恩戴德呢?抑或是真的家里的钱太多了花不完了,竟然联名向中央提出倡议,将现有的稿费减少一半,其「公开」的理由是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作家,防止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继续腐蚀青年。
三位老作家的倡议很快获得中央通过,至此,全国各级报刊一律减半支付稿费,有的报刊为了「又红又专」的百年大计,稿费减半后再往下减,稿费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义了。
(平凡)
2006-09-06
中国大陆的稿费(七之四)
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不少报纸杂志宣布停刊。一九六喩年实施的「高级点心、高级餐馆」的经济政策,转眼之间,物价疯涨了十倍。物价虽涨了十倍,但稿费依旧,仍按一九五八年以前的一半支付,一直沿袭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停发稿费为止。
在这期间,全国有几个与稿费密切相关且啼笑皆非的故事。湖北省有一位在全国颇具影响的青年诗人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