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文化小常識:“人性論”

(2008-05-07 18:34:25) 下一个

贯串中国思想史,有个非常重要的论题,就是人性到底是善是恶?早在先秦,通过热烈辩议,其实眉目已大体在那裡了.但可惜后人大多因袭为说,持议紛紜,结果反而模糊了大要,此为中华文化传承中,一件非常令人惋惜的事.

生之为性,性无善惡,是就自然人而言,人生来便白紙一張,慢慢才呈現出善恶的倾向.這一看法,各家基本不会有很大意见.

人心自私,自自然然,生物皆如此,人亦生物,求生存求自保,生物性使之然,本沒什麼恶之可说.唯自私到一个地步,人只顧自己,目中无人,那就成了问题.人道這叫恶,他说這是自然屬性,人不為己,天诛地滅!反之看不过眼的,就说這豈非正是性恶的证明么?

恶的倾向与性恶,是一个明顯易見的事实,不过总会有人表现出不该如此下去的看法,這种善的倾向,也非常普遍.人即使是一直作恶下去的,偶也天良一閃,良心發现,虽或不少死不悔改的人,但许多真到了最后,顿也覺非,所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无善无恶,是个純由经验出發,一种实证态度的说法,不是沒有它的道理,因為光要只从现象,找出个所谓善或恶的東西,可以让人反复驗证,是絕不可能的.

不过人又善又恶,却仍是个合理的说法,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明明人心有善恶的判斷,人虽不说,但非沒有.说又不做,但非絕对不做.做有未达标,但又不是沒有一定的效果,因而人去评价事情时会说:這真是恶人,或真是善人.而持平视事,又知恶人常非絕对乏善足陳,也不是必不做好事;好人经常行善,然非沒有恶念,甚至有干坏事的可能.

孔子说吾欲仁斯仁至,孟子更直言人性為善,然非否定別的各种说.若是从生而有之的经验看,這所有的辩议,各有各的理.孔孟之言性善,並不是由形下实然建立的,而是循另一途径,即由人心人情不得已之呈现,全从应然处,看到性善為人之為人的当然!

从现实這边讲,人性為恶,像很真确,或也为绝无可避免的事实.但孔孟性善之说,是从理境上讲,人性中有不容已的善之要求,即使面对窮兇極恶的事实,那奌良愿的呼唤,乃人类其心不死,仍存良心本覺的明证!孔孟是从理想那边,看出“性善”之真实不虚.西哲康徳,也作出类似的思考,不过在他的系統裡,良知只是一个设準,和孔孟的生命學問,底子裡性质不同.但无论東方或西方的哲思,展現的形式和各自的进路如何不同,但性善之为义,都不是说不能成立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