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文化小常識: 現代

(2008-01-30 17:48:33) 下一个

現代不只是時間概念,代表一個特別的時代.它在人的觀念中,含某種狀態描述,常帶價值色彩.對于很多人,它像是傳統的相反詞,現代便是要與傳統背道而馳,甚至必須對著幹.但仔細讀現代的文學史或藝術史,那些令人耳目一新乃至眼花撩亂的“新”,仍不乏傳統的“舊”.現代的真正對立面,並不是過去傳統的所謂舊,而是要針對成見,包括過去的,也是現在的,別人的,也是自己的.現代主義文藝追求前衛,逼近可能與不可能的經典禁忌臨界線,令到傳統中本視作當然的,總是變得不自在,危危乎于即倒.但前衛即使再激進,其真正目的,卻無關倒傳統.前衛一番過後,傳統不過晃兩晃,仍可原封不動留在那裡,去掉的實不是傳統,而是傳統的成見,消融傳統該當如此的必好或不好!所有的一切,重新再來,還與你我一個陌生的傳統,跟更廣闊的未來.

把傳統視作鬥爭的對象,是我們近一個世紀要現代化時,對先行現代化的西方的一種嚴重誤讀.“現代化”是社會的“演化”evolutionary過程,而非“革命”revolutionary過程.現代社會進化,背後確有技術革命為推手,帶來社會面貌變化.社會工業化城市化可翻天覆地突變,但與這表面揚波掀瀾同步的,精神文化底下仍是細水長流,漸演漸化.物質技術革命,只是現代化的背景,現代化的真正立體劇場要看社會.見社會突變演化,仍只是前景的現象,而現代化所以运作,更有底下的舞台基地精神文化.現代化的真正改變,是在精神上轉化的演化,才是現代化價值之根本,意義之所在.

真正現代化成功的文化,都是新舊交替,入古出新,亦新舊並存,與古為新.結果反叛的,保守的,都可以同為文化起承貢獻一己之力.很可惜回到我國,這近一世紀所能理解的現代化,就等于要大造傳統之反!至文化大革命,臻于其極,換來的是文化大破壞!直至現在,文化造反有理的潛意識,仍揮之不去,支持砸傳統的便叫好,如反對就喝罵.

談到現代化,如今口頭不提革命造反傳統,思維慣性,卻依然未改.時髦的說法,是前衛,顛覆,不如此就成保守落伍;通俗的心態,即喜新,厭舊,不分新舊就像無以理解現代化;刻薄的表白,叫扯淡,變態,稍不合口味就是破貨垃圾.國人現在都支持現代化,不會再抗拒現代,可是思想混亂,真待富現代性的精神文化擺到了面前,卻只會用一套陳腐的新舊好惡標準回應.今之華人社會,視現代文學同囈語,以現代藝術為扯淡,認為現代的文學藝術,缺乏內容,沒有美感,無以陶冶性情的看法,仍頗流行.

其實自古以來的文藝,何曾有你我自以為然的內容?花前月下是情詩,隕落崩析是史詩;有我是意境,無我難道無意境?畫明窗淨几是美,寫頽垣斷壁豈不美了?作家畫家,濫交酗酒發狂自殺多見,自己有甚麼情操?他精神便是這樣升華麼?所有真正文藝的創作,都是無利害的感性,無目的之關心,當下呈現,如如即真.歷史偉大的作品,都不僅叙述甚麼內容,刻意表現庸眾同意之美,要宣示哪些道德真理.想最富情節內容的作品,無過說故事或連環畫,多屬不入品的文學藝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言情小說、裝飾繪畫所以難登大雅之堂,實不因受歧視,只是媚眾有餘,非無商業價值,但可惜不入法眼,缺少美學意味.拿著狹隘的內容、美感、情操說文談藝,肆意扯淡現代文藝,固為個人的表達自由,也屬一己的品位表達.但現代文學、藝術,並不因大眾譏諷便是扯淡了.

現代文學批評學的出發,正是能由內容,轉向了形式,俄國形式主義對形式結構的注意,先行一改向來文學關心的焦點.由這開端走下去,結構主義對描述形式即叙述結構的研究,及後結構的叙述論述,作者之死,文本中心,讀者的閱讀參與,群聲雜沓不能止.藝術更明顯擺脫了叙事內容的糾纏,注意造型形式的語言文法,構造文藝真正內容的不再是故事,而是字詞,聲音,色彩,線條,節奏,意象.作品的主角早已經不必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異鄉人推銷員甚麼人都可以上場又下場.在場經驗是如此偶然,又不期而遇,邂逅相覬,毋必為甚麼理想說話,替甚麼真理代言.作者也不在意自己,老躲在作品背後想人聽見他自言自語,發現他的天才靈感,要你我感染甚麼美感.作品就是創作的行動,形成但不成形,透過作品中介,看亦被看,讀亦被讀,喚醒主體情境.

現代文學不再是完成一本書,而是打開文本.現代藝術也不太認真于完成永恒的作品,所以出現一種的行為藝術,非無其自身的理路.青年藝術家嘩众取寵,可以有很多方式,尤其一些本很富才華和潛質的藝術工作者,為何選擇這麼一種令人莫明甚妙摸不著頭腦厭惡嘔心的表達?吃力不討好也不叫好!其中當有藝術的動機.說吃饱了撑的,不足解釋原因.現代藝術首出的關心,不是該畫什麼?人說不懂藝術,他們便就地取材,身邊的親切現實,水火土木,以至自己的身體.這些平常素材,用行動重新令之介入現實,竟為現實造成無害的騷亂.現實與人,立刻產生距離.藝術要叫你重新看再發現,行為藝術不過採取另一種切入方式.藝術有風花雪月,也有情色,悲慘,怖慄,血腥...,令觀者不能依然故我看,再視世界為理所當然.行為藝術展露陌生的現實,作品不實用,無象徵,難保存.即興與設計的張力下,人之行動從作者的指涉及意圖解放出來,使觀者與觀念平行于作品與作者,為凡願意參與者,提供一個生活劇場.作者與觀者,都不是封閉體,不是對立的,而是對話的.藝術從第一天開始,實即這樣誕生,行為藝術更深入藝術此一本質,擴大藝術領域.如攝影作品《现代红嫂》,用時下容許的主題,尤其是革命愛國,堂而皇之應無爭議的東西,去試探政治的社會禁忌.作品內容都是老大牙政治宣傳的所謂真實.作者把真實再拍照重複一遍,卻叫觀者有不一樣的感覺,顛覆唯一話語權的習慣.中國年青藝術家學步或有不夠成熟的地方,我們不欣賞,也不必潑冷水,我們要現代化,藝術有必要面向現代,行為藝術是現代的一種表現方式,我們仍該樂見其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