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與友網話:關于"闡釋傳統"

(2006-09-05 10:57:58) 下一个
圣经進入學術,在西方由來已久,自成体系,同時也與其他學術體系有對話交流,有內容交叉,尤其近代.(筆者:《宗教,在當代怎樣說「神」才合適呢?》及《宗教,是說「神」呢?還是「非神」呢?》二文,對聖經神學怎樣在當代學術語境中定位並安立,有所綜述.于此不贅)

有朋友以為,圣经不過是用什么闡釋學包装的,其實不是事實,俺也全沒這麼說.俺只說一個事實,是有聖經神學在前,聖經的闡釋實踐及方法的討研,積累了對圣經審慎而細膩的閱讀詮釋成果,長久下來的閱讀釋讀的歷史經驗,當代哲學的闡釋學得到了啟發.聖經釋經學仍有自己的傳統,有其自己的學術內容和方法,和在下所提到的闡釋學,乃完全是兩門學科,雖然互相可以有借鑒.

我提闡釋學,為欲说明,由不明白到接受的閱讀,不是真正的閱讀,這麼說的人,完全未入門知何謂閱讀!閱讀完全可以是一個由接受到接受的闡釋循環,當然也可以說是由不明白到不明白的循環,怎麼說都可以,這是闡釋學的深刻和精采.

其實這種闡釋循環,不只耶教,我們放眼看猶太教伊斯蘭佛教,都各有他們詮釋析義的傳統,更是不約而同的,符合了闡釋循環的原則.可見深入的闡讀,都必不是一簡單由不懂到懂的直線.當代闡釋學有關的哲學反省,更要把這種基本的閱讀,帶入各種的文本,不只是書面的經典,也包括人與事.

古人說,"讀人閱世",人是要讀的,世是要閱的,裡面有大智慧在,能用"讀"字"閱"字以代替看,真不簡單.可惜我們現在自以讀了點書的,常就以為自己才理性,一讀便懂,還會放言評價,笑話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