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耶穌歷史真實性問題及其爭議

(2006-09-05 10:57:55) 下一个

耶穌作為歷史人物,不是未有爭議,但一直以來,並到目下,學者間的基本共識是,耶穌確為二千年前巴勒斯坦的歷史人物.耶穌不只是信仰的對象,亦可作歷史的對象認識研究.耶穌的歷史性,直接或間接反映于一、二世紀的歷史文獻,其中有異教徒的,如Tacitus,Suetonius,Pliny the Younger等等,又有猶太人的,如Philo,Josephus等等,當然還有基督徒自己的,如四福音書,保羅書信,彼得書信等等.這些由反對、猜疑、旁觀、擁護,各種各樣不同角度立場併接出來的耶穌歷史畫像,與當時的人文、政治、經濟圖景是可以相融洽的.基督教外,最有力之歷史證人當屬約瑟夫Josephus(約37- 100),他生于耶路撒冷之祭司家族,及長加入嚴格的猶太教法利賽宗派.他擅長外交,又領過兵,與羅馬入侵者作戰.戰敗被俘,押往羅馬,因有文才,又受委任為傳譯官,終成羅馬公民,拉丁新名弗拉維奧Flavius.此後他專心治史,著作中《猶太古史》最為人知,讀者對象本針對羅馬人,抄本由羅馬國家圖書館流出,一度竟為散居各地猶太人學習自己歷史的教本.該書的希臘文本之卷十八及二十,有兩段述及耶穌,史為有關耶穌其人之證的一篇重要文獻,稱“弗拉維奧證言”Testimnium Flavianum.但十七世紀有批評指猶太人作者不可能稱耶穌為彌賽亞即基督,有疑二段文字含添補或竄改成份,“證言”能否列作耶穌歷史根據之一,自是乃成爭議.

迄今為止,“證言”真偽,和許多學術爭議一樣尚無最終定論.學者Alice Whealey 為有關問題專家,其2003年的新著Joshephus on Jesus: The Testimonum Flavianum from Late Antiquity to Modern Times,為爭論來龍去脈作出詳盡之綜述及評論.在其雛稿論文The Testimonum Flavianum Controvers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對目前這一證言有效性雖未定論然已大致形成的學界基本共識,是這樣總結的:
廿世紀有關“弗拉維奧證言”的爭論,和現代早期有關爭論的最起碼區別是,更加學術性,而減少庸俗性.在現代早期挑戰“證言”真實性的,幾都是更正教學者,和同時代教會外的猶太人交相呼應,斷然否定文獻的真實性,直至廿世紀有關文獻的爭論,則以猶太學者參與為主,並成為議題的正反雙方.大體而言,新、公、猶各教派和世俗學者,對文獻的態度已更接近,不同宗教背景的學者之間,愈加同趨視該文獻大部分為真實.這一面可解釋作是世俗主義傾向的結果,另一面也可解釋作實為“後現代”對“現代”懷疑主義的確定性的理想破滅,從而要試圖重組古代世界的感知,因此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寫出像這樣有利于拿撒勒人耶穌的“弗拉維奧證言”,乃成顯然可能之事.

由此案例可見,耶穌歷史性問題,同時也隨著西方歷史批判態度,一直在轉變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