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上帝擊殺埃及人長子的問題,並非不可理解.

(2006-09-05 10:57:55) 下一个
筆者認為,上帝擊殺埃及人長子,在以色列民族解放中,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構成猶耶信仰傳統的困難.筆者曾有二小文關乎這問題,茲重載于下,以供思想參考.此為在下對有關問題的隨筆,僅屬對他們的聖經及經論作過一定閱讀了解後的點滴心得,不代表二教立場發言.


《上帝的無奈》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上帝全能、全知、全善。但讀聖經中之上帝,同時更常成無奈的上帝!祂在時空中,往往只能如此,面對世人,祂也只好如此。

純粹從信仰和神學說上帝之本性,祂由永遠到永遠,在祂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一切完全光明透亮。然而在歷史裡,聖經留下的卷章節句,無不明暗交替,苦樂參半。超越之上帝,亦被綁在人類的生命過程中,間竭點滴啟露其自己:祂喜,祂憂,祂怒,祂憐,祂更像你我之不能無情感無意欲,這是上帝的無奈!

出埃及記說,上帝使法老王的心剛硬,亦說法老心裡剛硬。比較不同譯文,法老之心硬,主語是指法老或上帝的都有。所以事實一:法老心硬,心硬的是法老,法老若不是心硬,上帝也不會要他心硬。人皆有自由意志,人心要硬,上帝便任其心硬;人一硬到底,上帝便使之心硬到底,這是事實二。在歷史時空內,上帝永不在人的意志以外行事,這才有聖經故事之跌宕,否則六十六卷,都不必多談了。

保羅在他致羅馬人書中說:上帝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他們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人要硬著心腸妄作非為,上帝當也任憑他們。人之剛愎,不能改變從永遠到永遠的上帝于分毫,上帝在其自己,雖恒為上帝,但人若要執一己之私意,自行其是,卻可使這世界變得荒謬,不再像真實有上帝存在。嗔喝上帝,上帝便真不見了,罵祂咒祂,上帝真的死寂了。

出埃及記是人類第一部有關解放的記載,怎樣由寄居為奴之地出走,按照人神共同許願的約法,戰勝法老代表的暴力,過自由的新生活。這一解放,是由選民開始,最後達至其他外人(利19:34)。不過以色列人的歷史告訴我們,人有意志自由,可以選擇喚出上帝,上帝因是臨在,然而也會排斥上帝,又讓祂絕跡。上帝在人的失敗中,祂也失敗,在人的勝利中,祂也勝利。人的成敗,同為上帝成敗。

故成亦人,敗亦人。為此聖經說,人種甚麼,收的也是甚麼。苦樂自招,禍福自受,人的意志,要承擔自己的後果。貪財者,作守財之奴。恨人不恕的,先嚐心中的苦毒。因不解怨,人即人的地獄。因背叛上帝,人要自受罪罰煎熬。

人雖不能改變上帝,然人要執意任性,有無賴的人,便仍有無奈的上帝!法老心硬,選民的心又何曾不硬?剛硬自剛硬,唯上帝的心不常硬!故見出埃及而下,若有回轉之人,便仍有回轉之上帝。為此詩人終歸可以讚美說:你的慈愛,永遠長存!


《上帝的殘忍》
中華古籍,偶有記載怨天之言,民間生活,也常聞怨天尤人的話,但中國文化傳統,終歸仍見「天地之德曰『生』」,不真認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國人這天道的信念,乃為民族得以不墜的慧命所在。

以色列是苦難的民族,顛沛流離數千年,連其誕生也起于奴役。《出埃及記》作為民族之興的集體記憶,亦人類歷史最早一部關于民族解放的文獻。猶太--基督教數千年的傳統,都經由這為奴的經驗,看到上帝的拯救,祂的慈愛永遠長存,祂將屬于尋求祂的人。經卷第十二章甚為關鍵,上帝之手終解放祂的百姓脫離法老剝削的魔掌。這裡逾越節的特殊經歷,基督徒重視代罪羔羊的寓意,然猶太人則年復年持作常儀,叙述往事,重溫教訓。席間他們嚐苦菜,啃又乾又硬的無酵餅,不欲忘祖先埃及之日的磨難,及堅定回應上帝呼召離開為奴之地的決心。當天他們擀不花時間發酵的餅,舉家各分食一小口火烤的羔羊,束帶穿鞋拿杖趕緊吃,整裝待發。他們塗羊血家門的楣框,示意耶和華的滅命者逾越而過。逾越乃為由奴役到解放的歷史事件,人誓要自成目的,拒絕淪作工具,不容許與本身的價值疏離!節日重演上帝許諾自由,子民同亦積極回應選擇自由,天人合作,成就這奇妙的行動。

不過要抱怨的人仍要抱怨,指著這奇妙一章中的第廿九節說:「耶和華擊殺埃及人的長子,看上帝多殘忍!」猶太人千百年讀這經節,不過是上帝對第一章埃及專政的一次果斷反應。以色列人長期被逼苦役瀕死,又正遭男嬰出生即殺之必死,這晚終顯示上帝仍在,天道公義尚存!抱怨者盯眼上帝一夜之殺嬰,不見法老滅族毀種的持續,然而此種為一葉障目的叫嚣,實非孤例。君不見網上憤青可怒斥美國廣島使用原子彈殘忍,世竟不再有父老胸膛皇軍留下的刺刀和家園土地敵機深埋的炸彈!應謝不謝,該譴不譴,怨懟之心,呼喊要誰殘忍便殘忍!倒底是誰更殘忍?

並非所有節日都是歡慶,逾越節其實悲喜交集。年年過節,以家庭為中心,一方是個人對不自由的咀嚼,一方是對人類全體解放的祈願。家宴之中鼓勵小孩發出四個問題,家長未必能答,表示人自由之奧秘或許無滿意答案,但孺子須學習至少懂得置疑,毋必垂首無言甘像奴隸。最喜常用來讚美上帝的詩篇,在聚會裡暫時刪除,因回味自由,不當背著敵人趾高氣傲,即便有借讚美主之嫌也不好。逾越的記念,並沒有凱歌,真正的自由,必要超越成敗。「不可憎惡埃及人,因為你在他的地上作過寄居的。他們第三代子孫可以入耶和華的會。」(申23:7-8)這是自由人得到的叮囑。「萬君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賽19:25)自由畢竟非為個人,由家到族,最終臨到萬邦,人集體之解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