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學術打假與反教

(2006-09-05 10:57:54) 下一个

可能目前國內的生存狀況是處處有假,所以打假為生存的必需技能.學術要打假,因學術界非淨土有假學術,有假學術要學術打假,學術打假有市場,乃成時髦.

學術打假也打到宗教上.宗教素在新中國不是好東西,現在宗教大行其道,打宗教中之假打得起勁,因而常成打教反教.本來學問有破有立,為正常之事.現在時髦的說法批評不叫破,辯護不叫立,而叫“打”,與建國以來政治运動用語習慣看齊.平日斯文的書生開口喊打,因先已認定不只是我對你錯的問題,而是我正你邪,現在由我出來要為民除害,所以打人不表示不斯文,乃表示正義的力度!

文革時很多往常品行兼優的學生,鬥爭起老師校長教授一翻臉便變狠毒無比,皆因這種正義感忽然上頭,越打越是道理,其實是毫無道理!學術的事如果不透過正常的討論、批評方式尋求真理,而要你打我我打你才成道理,是非常可悲的.可惜是現在我們多不以為非,反會以為能打才光榮!

即使未至到破邪立正這樣的地步,但學術要是一味打假,也很難有多少知識的意義.最近的案例便是以耶穌歷史上不存在,理由的支持點乃來自一德語教授從事行外早期基督教評論的一種未經專家認可的過時說法.根本未成一家之說的學術意見,一條飄落的雞毛,便可拿作令箭,取消二千年耶教信仰基礎,這就是今日所謂打假的“學術”!(詳見最近寫的《“耶穌歷史真實性問題”中的學術定位》)

學術打假反教另一最喜歡的方式,是從人家完整的聖典中截取幾條經節孤立批評,每越過主流釋經慣例率作判斷.如正常涉獵人家怎樣解經,汗牛充棟的現成解說肯稍多讀幾本,當不會有這等的輕蔑態度和苛刻結論.這類文字放在國際網絡的多元觀點中,本屬很有限的市場現象,因對對象稍有全面認識,怎會敢這麼順口開河?可是來到中文網域,卻最有放大效應,尤其加上殺人魔極毒教等煽情語言,又動輒指人說謊欺騙的淋漓痛斥,想要憤怒的讀者,更有憤怒的理由了.說耶穌道德陳義過高不切實際的,歷世都有,現在卻有耶穌不道德的叫嚣與喝采,真夠語不驚人死不休!類似的語言行為如在對宗教有起碼尊重的語境,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但中文媒體裡已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對人家信甚麼的至深至虔心靈訴求,要令當事者無法按其方式說,人一說立指為錯,甚至私意扭曲人之正常所說,以為自己所見必對最有權罵,這些現象竟眾不以為忤,放在現代化的大背景裡,其實是極之不協調的,然時下大家卻多未感覺到有問題!我們不正的學術之風已經夠叫人擔心的了,現在如果把洩憤式的語言行為都來當成學術爭論應有的氣魄,便更要令人憂心忡忡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