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看歷史,不能用鬥爭地富反壞右的方式

(2006-09-05 10:57:53) 下一个

因為出身,因為成分,便來決定你是好人,或是壞人.歷史人物怎能這麼臉譜化?基督教在宗教是鴉片是帝國主義侵略工具這一頂大帽下,是壞的,所以歷史罪行,都是基督教幹的--這種論述,絕對不是學術,不是歷史,而是政治的清算.

以十六至十八世紀這三百年的基督教史看,是正值西方崛起的時代,知識,經濟,政治,皆為人類走向現代世界打通道路.基督教是此一大時代背後諸多因素之一,我們須把基督教放入這一場景看其具體角色,而不是給她一個面譜便了事.

走向現代,不光是一條直路,有時進步,有時滯留,基督教在其間,有時是助因,也有時成障礙.看她怎樣與一個大時代同步,在歷史的巨浪中如何浮沉搖晃,這樣才是教會史,而不是派定她一個定格面譜,好叫大家齊來向她咆吼唾罵.

三百年間,裁判所和異端,不是整個教會的內容.非洲不是只一整個黑奴的非洲,美洲土著死于刀槍又絕非微菌疫症蔓沿下的滅族.西方擴張,有英國的美洲法國的美洲,也有西班牙的美洲葡萄牙的美洲,都是不同的歷史道路和故事.經濟如何,政治如何,宗教如何,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留下不同的歷史身影,而真實的基督教,非淨戴著一個面譜在演戲.剛離開中世紀的黑暗,教會掙扎走出自己的新道路,更正教努力回到聖經去,天主教由使徒統緒裡重獲力量,三百年教會在更新之中,同時又常為仍去新約標準甚遠而悔罪,這是一個充滿讚歌聲與淚光的教會.

正像非洲,是殖民者白人來到伊斯蘭勢力外的一些據點,把黑人送出去變作奴隸.教會方面,先是小國葡萄牙天主教的這個或那個修會,來了又走,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教會的力量實極度有限.而基督徒良知的覺醒,相對于一浪又接一浪尋找利益的王公與商人,變得那麼微弱.非洲較之美洲,一直缺少持久性的宣教,教會真正的聲音無聞,於是瘋狂改造人口成為商品便變可能.人口販賣到了美洲,買下奴隸是解放奴隸,赤身的給衣服,餓的給工作,也算是提供良心的一個交代.隔著大西洋,兩邊儘是合理的荒謬與荒謬的合理,使此邁入十八世紀中葉已為幅員最廣的宗教,其實毫無可誇,唯有繼續謙卑在上主面前,請求赦免與引導.

基督教犯下歷史的罪行,但歷史的罪行不都是基督教.讀歷史,我們都在歷史進程中蹣跚而行.沒有高于歷史的基督教,也沒有人可充高于基督教的判官能隨意對著臉譜指手劃腳.我們如肯做歷史的學生,我們都會因有所學而受益.若要只顧指責人滿足隱藏的優越感,最後會為歷史丟棄,像問罪地富反壞右的時代之不復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